皇帝的春宵为何值万金(皇帝的春宵为何值万金)

苏轼的一首题为《春宵》的脍炙人口七绝诗。“春宵一刻值千金”,对于普天之下的寻常黎民百姓如此,而对于那些“一朝选入君王侧”的皇后嫔妃也概莫能外。尤其是那些入选正宫的年轻皇后,更是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皇家大婚的皇帝大婚过程之中,皇帝首先要赐给皇后的彩礼。

皇帝的春宵为何值万金(皇帝的春宵为何值万金)(1)

这些彩礼一般分成两类:一类在龙亭里摆着,是给皇后的礼物,先暂存在娘家,等到皇后进嫁妆的时候还要抬回宫里。给皇后的父母、兄弟的放到彩亭里,叫做“赐物”,赐给皇后娘家的,可以留在皇后娘家了。当然,皇帝的智力也不差,赐给皇后的东西,比赐给皇后父母的要多很多,比如给皇后黄金万两,给岳父母也就黄金五千两。

大婚的婚前礼节完成后,皇帝还要显示他的皇权,一定要在迎娶皇后之前搞个册封典礼。把皇后从原来一个平民女子摇身变为母仪天下,这样身份变了才能迎娶。此时,皇帝便可派使节去册封皇后,迎娶皇后了。从册立奉迎到合卺这个礼仪程序里,还有跨火盆、跨马鞍和“坐帐”等,但都是比较小的习俗。

被册立的皇后首先可以得到皇帝颁发金册和金印。金印是用五百零三两的黄金做成的,叫做“皇后之宝”。如清代“皇后之宝”的上面,还刻有汉字和满文的两种篆体。但是,皇后知道这个“皇后之宝”和皇后金册,只不过是皇家的大婚礼仪罢了,而最令皇后心醉神迷的是皇帝在洞房花烛之夜送予的婚姻信物。

其实,这个最令皇后心醉神迷的婚姻信物,就是“玉如意”。这个玉如意不仅是皇帝挑选皇后的凭证,而且还是皇帝皇后的婚姻爱情见证。清朝皇宫就规定,皇帝挑选皇后要送玉如意。在皇帝选妃时,若将如意交给那个女人手中,那就意味着她将成为皇后。清朝的顺治皇帝福临,以及同治皇帝载淳、光绪皇帝载湉都是用玉如意挑选皇后的。尽管有的皇帝是被迫将玉如意送出去的,但是,接到玉如意的那个女人此时无疑是欣喜若狂的。

而更令那个女人喜气洋洋的是,皇帝迎娶皇后大婚的洞房花烛之夜,除了要在显眼的位子摆上皇帝送给的那柄玉如意之外,还要在大婚喜床上的四角都要各放一柄玉如意。迎娶的花轿里、洞房的案几上,甚至随行宫娥的手中,到处都是寓意美满幸福的玉如意。就这样,在一片吉祥如意、幸福美满的皇家大婚气氛中,皇帝皇后同上喜床,凤倒鸾颠,共度春宵。

说起来,玉如意是由如意而来,因其是美玉制成而叫玉如意。“如意”一词出于印度梵语“阿娜律”。最早的如意,柄端作手指之形,以示手所不能至,搔之可如意。也有柄端作“心”形的,用竹、骨、铜、玉制作。讲僧持之记文于上,以备遗忘。古有手持如意的菩萨像。中国古代有“搔杖”,又有记事于上的“笏”,亦称“朝笏”、“手板”,如意则兼二者之用。

皇帝的春宵为何值万金(皇帝的春宵为何值万金)(2)

关于玉如意,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及初唐编撰的《晋书》都有记载。只是当时的材质、形状等现在都不明了。如意源于爪杖,即民间俗呼“不求人”。清代如意有以整块玉料雕琢成形的,如此器。而以扬州产白玉如意最著名。另一种为“三镶如意”,即以紫檀、珐琅、金银等材料作柄,柄首、腰、尾均作椭圆,分别嵌镶玉饰,多种材质,珠联璧合。如意的形状像长柄钩,钩头扁如贝叶。明、清两代的“玉如意”之名,表示吉祥如意,幸福来临,是供玩赏和馈赠的吉利器物。

中国历史上关于如意的记载,见之《晋书·王敦传》:孙权曾得如意柄,“每酒后,辄味魏武帝乐府歌:‘唐代诗人李贺《始为奉礼忆昌谷山居》诗中也有:“向壁悬如意,当帘阅角巾”之句。由此可见,魏晋、盛唐时代,中国的如意,主要是用来搔痒的。

在古代,如意除了可以用于搔痒之外,有人还用它决策军国大事,其威势有些近似了权杖。如南朝的韦睿在徐州的战事中,就是用了“如意”指挥萧纲的诗中有:“腕动苕花玉,衫随如意风”。东吴的孙和,曾在月下作如意舞,不慎打伤所宠爱邓夫人脸颊,后虽治好了,但脸上仍留下了瘢痕。引诱后宫人效仿,遂成古代点靥之风。

皇帝的春宵为何值万金(皇帝的春宵为何值万金)(3)

到了明清时期,玉如意不仅成为民间工艺美术品,而且走进了紫禁城,成为皇宫里皇帝和后妃心爱的品玩之物。在皇帝的御座旁,在后妃的寝殿中,都有玉如意的身影,以示吉祥顺心,万事如意。乾隆皇帝弘历就有一首题为《泳商铜如意》的七绝:“一柄曲拳代谈者,琳玢古色错金银。谁知子氏犹尚质,已有欣于如意人”。在乾隆皇帝的心中,这柄商代的铜如意是故宫博物院珍藏的如意中,就保存有进贡者题款的如意。慈禧太后在六十寿辰时,光绪皇帝进献了一套九柄玉如意,王公大臣们自然也不甘落后,敬献的玉如意珍品就有八十多柄。玉如意一时成为最为时尚的寿礼。

春宵

朝代:宋代 作者:苏轼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皇帝的春宵为何值万金(皇帝的春宵为何值万金)(4)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春天的夜晚,即便是极短的时间也十分珍贵。花儿散发着丝丝缕缕的清香,月光在花下投射出朦胧的阴影。

楼台深处,富贵人家还在轻歌曼舞,那轻轻的歌声和管乐声还不时地弥散于醉人的夜色中。夜已经很深了,挂着秋千的庭院已是一片寂静。

皇帝的春宵为何值万金(皇帝的春宵为何值万金)(5)

注释

春宵:春夜。

一刻:刻,计时单位,古代用漏壶记时,一昼夜共分为一百刻。一刻,比喻时间短暂。

花有清香:意思是花朵散发出清香。

月有阴:指月光在花下投射出朦胧的阴影。

歌管:歌声和管乐声。

【作品鉴赏】

《春宵》苏轼语言明白如话,而立意深沉含蓄,其中“春宵一刻值千金”更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开篇两句写春夜美景。春天的夜晚十分宝贵,花朵盛开,月色醉人。这两句不仅写出了夜景的清幽和夜色的宜人,更是在告诉人们光阴的宝贵。

后两句写的是官宦贵族阶层尽情享乐的情景。夜已经很深了,院落里一片沉寂,他们却还在楼台里尽情地享受着歌舞和管乐,对于他们来说,这样的良辰美景更显得珍贵。作者的描写不无讽刺意味。

全篇写得明白如画却又立意深沉。在冷静自然的描写中,含蓄委婉地透露出作者对醉生梦死、贪图享乐、不惜光阴的人的深深谴责。诗句华美而含蓄,耐人寻味。特别是“春宵一刻值千金”,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人们常常用来形容良辰美景的短暂和宝贵。

皇帝的春宵为何值万金(皇帝的春宵为何值万金)(6)

作者介绍

皇帝的春宵为何值万金(皇帝的春宵为何值万金)(7)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