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田园风光放松身心再出发(艺苑百花翁仁康)

走进田园风光放松身心再出发(艺苑百花翁仁康)(1)

翁仁康参加全国道德模范故事汇基层巡演活动

走进田园风光放松身心再出发(艺苑百花翁仁康)(2)

翁仁康为《中国艺术报》题词:我的老师是农民,我的学校在乡村。

在浙江,凡是爱听绍兴莲花落的观众,几乎没有不认识中国曲协副主席、浙江省曲协主席翁仁康的,甚至只要他一站上舞台,连四五岁的小孩子也会叫一声“翁仁康,莲花落!”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前,他奔走于全国各地,从参加各种“送欢乐下基层”“送欢笑”慰问演出到举办“百善孝为先”莲花落专场演出,从参与多届全国道德模范故事汇基层巡演到辗转多场“崇德尚艺 做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新时代文艺工作者”巡回宣讲等,一个字“忙”,可谓是他的“代名词”,正如他常言道“老百姓放假,曲艺不放假”。

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翁仁康依然始终处于高速运转状态。日前,记者在赶赴杭州采访他的过程中,感受同样如此。由于当日上午北京航班因流量控制延误起飞,中午抵达杭州萧山机场打车前往预定的酒店后,距离与他约定的采访仅剩一个小时,放下行李、布置房间、摆好机位、调试灯光,一番折腾就绪后,下午2点20分,翁仁康如约而至,边与我们寒暄边换上特意携带的半袖衬衫,简短沟通后即面对镜头侃侃而谈、娓娓道来……如此匆匆,是因为4点后他还要到杭州电视台录制节目——作为杭州电视台日播栏目《我和你说》的创始人、主持人,18年来,翁仁康用当地特有的语音语调,讲述老百姓身边的新闻故事;作为浙江电视台《娘家姐妹花》的主持人,5年来,翁仁康耐心调解家庭纠纷。虽然看似“跨界”,但与曲艺异曲同工:都是为了老百姓。

1

“我一直在农村,

这些地方是培养我成长的摇篮”

出身于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县(现为杭州市萧山区)农村的翁仁康,从小就喜欢文艺,从担任“学生故事员”到拿到萧山民间曲艺队演出许可证,从走村串巷演唱到参加江浙沪地区的故事比赛,直到荣获全国曲艺创作、表演比赛大奖,被特招进入萧山县文化馆,当上国家干部。他说,“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在农村,讲故事也是在农村,到了文化馆以后,我的舞台、我的阵地也没有变,以萧山为主战场,周边的县区也是我的阵地,这些地方是培养我成长的摇篮。”

●中国艺术报:众所周知,您是著名的绍兴莲花落表演艺术家,能否先谈谈您的从艺经历,当初您是如何走上莲花落表演艺术之路的?

◎翁仁康:我出生在浙江农村,是农民的儿子。我出生于1960年,那个年代乡下都很穷、很苦。10岁左右的时候,也就是1970年左右,家里才有有线广播,那个时候收音机、电视机根本是没有的,有个有线广播已经不得了了。乡下的文化生活很枯燥,那时候萧山县只有一个文宣队。我从小就喜欢文艺,读小学的时候就是校文艺骨干,到初中的时候正好班里面、县里面要培养一些“学生故事员”,就是讲故事,所以我就一边讲故事、一边锻炼自己。

从选故事到背下来,消化成自己的语言再把它讲出来,特别是南方方言比较复杂,这个村跟那个村说话都不一样,这个过程很锻炼人。后来,我还得到萧山县文化馆专家老师的培养。等到高中读了一年,由于个人爱好很多,讲故事是我最喜欢的,此外还喜欢画画,学校里也有美术课,因为我画画比较好,再加上家里比较穷,就辍学作为美术工被特招到社办企业当工人了。那个时候,我能够进一个社办企业也是不容易的,家里也觉得蛮开心。打工期间,我也报考过许多专业院团和艺术院校,因为是农村户口,好几个地方都去不了。但由于我是真的很喜欢文艺表演,所以当上世纪80年代初,萧山县文教局跟萧山县公安局联合发出一个通告,对社会上讲故事或演唱的农民工进行登记考核,如果他们觉得你的水平已经差不多符合标准了,就发放给你一个演出许可证,农闲的时候可以走村串巷去演唱,我就去考了一个萧山民间曲艺队,领了演出许可证。

●中国艺术报:那时候,您有多大?

◎翁仁康:那个时候,我20来岁,从厂里走出来成了一个职业艺人,也不是专业的,从此走上了我的艺术道路。我一边在田间地头为老百姓演出,一边慢慢提高,所以我老是开玩笑,艺术院校毕业的那是“圈养”的,我是田间地头磨练出来的“野生”的。因为我们当地讲的话跟绍兴话差不多,绍兴有莲花落这么一个曲种,我讲故事、说评话,加上唱,就开始表演莲花落了,这样慢慢学,唱的是露头戏,也就是说大概故事是知道的,剧本没有,台上去现唱现编、即兴表演,这个过程是很锻炼人的。

21岁的时候,我就到杭州开个人专场,进省城演出了,一晚上唱两个多小时,一个故事接着一个故事唱,这样磨练自己。之后,萧山文化馆要组织人员去参加江浙沪地区的故事比赛,我本来就是萧山文化馆的学生故事员,后来因为去唱莲花落了,中断了一段时间,这时以前指导我讲故事的老师又来找我了,他说有个叫《晦气鬼告状》的故事,你去讲,去参加江浙沪地区的故事比赛。那个时候,评弹名家吴君玉老师是评委,时任浙江省曲艺家协会秘书长的马来法老师也在场,他们发现了我,觉得有培养前途,比赛回来以后,马来法老师就叫我把这个故事改成了莲花落,此后相继获得杭州市的曲艺比赛一等奖,浙江省曲艺创作、表演比赛一等奖。1986年的时候全国首届新曲书目比赛,我又获得了全国曲艺创作、表演比赛二等奖。当时,浙江有6个节目参加比赛,因为一等奖空缺,我这个算是最高奖了,也是浙江省唯一的二等奖。

我是个农民,当时绍兴有个曲艺队、桐庐有个文化馆,他们都想把我特招到他们单位,而且给我承诺,可以把户口调过去,那个时候农村户口如果变成城市户口,真的是跟中状元差不多的。然而,萧山文化馆觉得在学生时代就培养了我这么一个故事员,现在已经做出成绩了,“拿来”正好派上用场,如果被外地引进、被人家“拿走”,有点舍不得,就打报告把我特招到萧山县文化馆,当讲故事的真正的创作演讲干部。我记得蛮牢的,浙江省劳动人事厅专门发了一个关于特招我作为国家干部的文件,那个时候没有什么公务员,事业编制都没有的,就是国家干部。从此以后,我就走上了规范的艺术道路,比如后来填表格何时何地参加工作,我就是这个时候参加工作的。

走进田园风光放松身心再出发(艺苑百花翁仁康)(3)

翁仁康的传统莲花落演出现场

●中国艺术报:记得几年前,您在参加中国文联组织的“崇德尚艺 做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新时代文艺工作者”巡回宣讲活动中,曾多次以《从乡村来,到乡村去》为题,讲述自己的故事和经历。

◎翁仁康: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在农村,讲故事也是在农村,到了文化馆以后,我的舞台、我的阵地也没有变,以萧山为主战场,周边的县区也是我的阵地,这些地方都是培养我成长的摇篮。现在我到这些地方去演出,真的是抱着一种感恩的心去的,哪怕我现在一年平均演出都超过100场。

我多次被评为基层的先进工作者,因为我的理念、我的定位就是这样的。我说,一个社会好像一个人,城市就像人的脸,里面有交响乐、歌舞团,都在城市里、在脸上,而曲艺是最民间的、最草根的艺术,也许在脸上、城市里挨不到,我们到哪里去?我们到整个身体里、整个基层社会上面去。我觉得,只有身体好了,脸色才会好看;只有整个社会的老百姓的素质提高了、文明程度提高了,我们的脸蛋才会漂亮。所以,我老是跟同行说,曲艺是轻骑兵,我们不要跟交响乐、跟所谓的高雅艺术去竞争,我们要去寻找相对应的老百姓,喜欢听莲花落的就是喜欢听莲花落,别的任何艺术门类都替代不了。老百姓不是个模糊的群体,是实实在在的个体,分各种各样的人,包括文化层面、年龄结构都有所不同,只要这些老百姓喜欢我,就很幸福了。说实话,有这么一群听得懂方言的地方老百姓认识你、喜欢你,真的也够你忙了。

2

“我在台上说的很多话

都是老百姓教我的”

多年辛勤耕耘后,翁仁康先后荣获“浙江省艺术明星”“全国百名青年优秀艺术家”等荣誉称号,获得中国曲艺牡丹奖、全国群众文艺领域最高奖“群星奖”金奖等诸多行业大奖,成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德艺双馨”实至名归。其本人也多次赴全国各地参加“崇德尚艺 做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新时代文艺工作者”巡回宣讲活动,传道、授业、解惑,春风化雨般娓娓道来他的艺术人生,所到之处极受欢迎。

●中国艺术报:中国曲协主席姜昆曾说,你离人民有多近,人民与你有多亲。您一直深深地扎根于基层,生活、演出始终在老百姓中间。

◎翁仁康:自从艺开始到现在,我一直巡回演出在当地的老百姓中。现在各级领导都希望文艺工作者去体验生活,我说,我们作为曲艺工作者不需要体验生活,因为我们本来就在基层,体验生活、吸收养分,消化成为自己的作品,再返回到老百姓当中去,这是永远的一个良性循环。不仅是我,许多曲艺工作者都是在写老百姓想说的、唱老百姓想听的,我们是老百姓的代言人。

走进田园风光放松身心再出发(艺苑百花翁仁康)(4)

演出前,翁仁康和观众聊家常

另外,老百姓当中也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艺术家,我在台上说的很多话都是老百姓教我的。我有句话叫:我的舞台在乡村,我的老师是农民。比如说,我在参加一个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活动时,一个老大伯就告诉我,他说翁老师,你在台上说话,要说我们的心里话,大家都在说共产党好,共产党好在哪里?他说,我告诉你,共产党的领导让我们老百姓一辈子活了两辈子的寿命——他说刚解放的时候农村人寿命都很短的,现在70岁、80岁、90岁,甚至100岁的都有,是不是共产党的领导让普通的老百姓一辈子活了两辈子的寿命?(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22年7月12日发布的《2021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2021年已达78.2岁)他说,我现在80多岁了,小时候不怕死,现在怕死了。我说为什么呢?他说,小时候生活条件不好,今天吃饱不知道明天有没有得吃,活着跟死掉也差不多,所以不怕死;现在吃得好、穿得好、住得好,医疗条件也好,都想多活些年……从老百姓这样很朴实的话当中,我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共产党给老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幸福生活。

走进田园风光放松身心再出发(艺苑百花翁仁康)(5)

1989年,翁仁康参加第二届中国艺术节并获奖

●中国艺术报:您在很多巡讲场合都谈及自己的父母,也曾根据“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经历创作节目《百善孝为先》,告诉乡亲们要孝敬老人,听说也实实在在地影响了一些群众?

◎翁仁康:多年来在农村演出,每次我都要演的节目叫《百善孝为先》。有一年在临安演完以后,第二年我再去的时候,有个40多岁的男人来找我,他说翁老师,你去年演出《百善孝为先》,我看完以后回到家里,我们三兄弟开了个家庭会,我父亲老早走了,我的母亲就靠我们三兄弟轮流照顾,我家里住十天,老二家里住十天,老大家里住十天,一个月一个轮回,这样来养我的母亲。在农村里,这样也非常不错了,我们也觉得心安理得,但是听了你的《百善孝为先》,我们开完家庭会后,我就把母亲接到我的家里来,给她安顿好,房间弄好、空调装好,跟两个哥哥说你们愿意出点钱也好,不愿意出钱也没关系,我自己照顾母亲。你们想想看,80多岁的老太太每十天搬一个地方,我们去住宾馆,陌生的环境晚上都可能睡不好,何况是一个老太太。我们觉得对她蛮好了,但是还不够好。所以,你一句话、一个节目、一个专场能够影响到人家,不能影响百分之一百,但能够影响一个两个人,我觉得这就是曲艺价值的体现。

3

事在人为,要学会“两条腿”走路

翁仁康在担任中国曲协副主席、浙江省文联副主席、浙江省曲协主席后,于2017年拜著名莲花落表演艺术家胡兆海为师。莲花落大师还拜师?一度成为“奇谈”。在翁仁康看来,“这已经是一个迟到的仪式,其实我们的师承关系老早就存在了。从小,我就得到胡兆海老师毫无保留的无私辅导。在我心里,早就把他当师傅了。”拜师仪式虽然简朴,却体现了翁仁康时刻不忘传承、弘扬和致敬传统艺术的初心。

●中国艺术报:您还积极参加多届全国道德模范故事汇基层巡演活动,参与创作表演绍兴莲花落《冰山上的守候》《当代愚公黄大发》《让我来》等精品佳作,展现了“诚实守信”模范陈俊贵携妻带子在天山风刀霜剑中为班长守墓的故事,讲述“时代楷模”黄大发绝壁天渠映初心、“90后扫雷英雄”杜富国在边境扫雷行动中将生死置之度外的英雄事迹。这些也都是为人民的、接地气的、带着泥土芬芳的艺术。

◎翁仁康:我们在“两条腿”走路:一条腿原汁原味地服务好当地的老百姓;第二条腿加上现代元素,改变我的土语方言,让更多的人来接受莲花落。大概十年前,中央文明办、中国文联主办,中国曲协承办的全国道德模范故事汇基层巡演,我表演了绍兴莲花落《冰山上的守候》,讲陈俊贵的故事。在我看来,首先要考虑怎么把道德模范的感人事迹送到观众的耳朵里?莲花落是用浙江方言唱的,我今天到东北、明天到海南巡演,他们怎么听得懂呢?必须要改,要学会“两条腿”走路。

非遗要挖掘保护,也要传承发展,要加上现代元素让现代人接受,特别是让年轻人接受,让他们像我当初学莲花落、喜欢莲花落一样积极地去学,那才是我们的目的。现在通过几代人的努力,老百姓非常喜欢,而且有很多年轻人加盟到我们的队伍当中来,唱莲花落的队伍在壮大,但关键的还是作品能跟上去,这个是当务之急。

走进田园风光放松身心再出发(艺苑百花翁仁康)(6)

翁仁康站在椅子上为百姓表演

●中国艺术报:作为绍兴莲花落有代表性的当代传人,您是怎么做的?

◎翁仁康:浙江省曲协每年都举办故事会,创作故事、演讲故事。创作故事为曲艺创作提供素材,演讲故事为培养曲艺演员提供了很大的舞台,这是我们的一个优秀传统。还有,现在我们曲艺进校园也做得红红火火,学生时代听一个节目、看一部电影可能记忆一辈子,就像我们小的时候看过的电影现在还记得,这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走进校园,想方设法让年轻人讲方言,如果他们不讲方言,可以讲绍兴官话,他能接受,我们也能接受。当然,随着时代的变迁,语言也一定会变的,这是一个不可阻挡的历史进程。

我的老师胡兆海年轻的时候唱莲花落,尽管条件非常简陋,但是台上干干净净的。我们唱莲花落的养成一个习惯,哪怕是大热天该穿长衫的就穿长衫、该穿西装的就穿西装,传承到现在,很认真。莲花落有一个好,雅俗共赏,像老酒一样,你要慢慢去体会、去感受。虽然因为语言关系,南方的地方曲种受众面比较小,但我们要有良好的心态,有这么一方土地的老百姓热爱你,我们觉得蛮幸福。

说到天、说到地,还是要事在人为,一个人能够救活一个曲种,我们莲花落就是这样,胡兆海就是一个人救活了一个曲种,我们都是受他影响的,当然还有其他一些艺术家像倪齐全、沈宝贤等,但是代表性的人物就是胡兆海。

我希望,通过我们这一辈的努力,让更多的年轻演员、年轻作者、年轻的曲艺工作者加盟到我们的队伍中来。

4

“老百姓那么喜欢你,也是福分”

翁仁康从艺40多年来,善于体悟生活、提炼生活,并将其结晶为感人的美的艺术,同时也闪烁着莲花落本身“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的本质。

●中国艺术报:您以后还有哪些新规划或新打算?

◎翁仁康: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条件的提高,人们的观念都不一样了,我们创作的作品要跟现代的观念、新时代相吻合。创作一个作品要像造房子一样,不对的话,再推翻重新来过,一个作品打磨成一个像样的东西需要好几年。

我以前有本书叫《我唱莲花落》,把我年轻时唱的几部露头戏记录下来,不管里面的内容好不好,哪怕只有三分水平,总是有积极的因素。现在我已经是60多岁的人了,从学生时代至今,获过两三百个奖,每一本获奖证书背后都有一个艰辛的故事,我想挤一下时间,把这些证书后面的故事,一本证书一个故事写下来,想写这么一本书,写好以后把这些证书都交到档案馆里面去。

走进田园风光放松身心再出发(艺苑百花翁仁康)(7)

翁仁康将莲花落与拉丁舞相结合,图为表演现场

●中国艺术报:当前艺术界的职业道德和行风建设特别受人关注,您怎么看?

◎翁仁康:我积极参加中国文联“崇德尚艺 做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新时代文艺工作者”巡回宣讲活动。每到一个地方,当地的文联把各个艺术门类的艺术家召集起来,听我们这些人与他们交心。我发现,我每次做宣讲,下面有很多人掉眼泪,因为他们走的路跟我是一模一样的,都很艰辛。从他们的眼神、他们流露出的表情中可以看出,每位在座的艺术家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他们每一个人在当地都是能够影响一批人的标杆,这个宣讲是倡导“走正路”的很好途径。

走进田园风光放松身心再出发(艺苑百花翁仁康)(8)

翁仁康与他人共同表演小品

●中国艺术报:无论创作演出还是为人处世、巡回宣讲,相对言传,您似乎更看重身教,擅于用自己的经历或他人的故事,去吸引人、打动人甚至感化人。

◎翁仁康:有次我去演讲,讲我18岁那年的大年初三,晚上要去萧山灯塔大队讲故事。那天,父亲突然走了,家里面很穷,棺材没有,衣服也没有准备,米都没有那么多,家里乱作一团。天马上暗下来了,文化站长骑了个破自行车到我家里说,灯塔大队会场里上千个人等在那里……讲故事就是一个人,没有什么A角B角,我怎么办?我的母亲真的伟大,没有文化的她把我叫到边上,她说你不要跟任何人说,你现在去,讲好你马上回来。所以,我父亲躺在板头里的那个时候,我还在舞台上面为老百姓演出,还有什么东西能够阻挡我为老百姓演出的信念?从那以后,不管有什么困难,居委会也好、村里也罢,我只要有空,一定会答应他们去演出,因为他们把你请到,对他们来说是很开心的一件事情。

人生短短几十年时间,老百姓那么喜欢你,也是福分。有的人付出的不比我少,但老百姓的喜欢程度包括知名度没有我那么高,并不是我有多少能力,很大程度是因为机遇、领导的重视、百姓的厚爱。趁现在还唱得动,如果有的地方老百姓喜欢,我一定多去唱几场,也对得起我从小对这份艺术的爱好。只要我的辛苦能够换取人家的开心,就值得。只要我的辛苦能够给他们带去一点积极向上的内容,我也算对得起国家、对得起观众这么多年来给我的爱,我一直怀着这样的心态,蛮幸福的。

作者:中国艺术报记者 赵志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