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宣王为什么传位给幽王(有那么多宣王宣公)

周宣王为什么传位给幽王(有那么多宣王宣公)(1)

《史记》载:”桓公十六年卒,宣公立。宣公十五年卒,昭公立。”关于燕宣公的史料,大致也就这么多。这位燕国国君的执政时间十五年,虽说十五年的时间不算长,但要是论功绩,即便只在国君位置八年时间的晋文公,也能称霸诸侯,所以说燕宣公的十五年也不算短。燕襄公迁徙都城而后,当都城建设而成,真正能够享受都城之繁华的,正是这位燕宣公。

燕宣公的谥号是“宣”,所谓“宣”,是“圣善周闻曰宣;施而不成曰宣;善问周达曰宣;施而不秘曰宣;诚意见外曰宣;重光丽日曰宣;义问周达曰宣;能布令德曰宣;浚达有德曰宣;力施四方曰宣;哲惠昭布曰宣;善闻式布曰宣”,这位燕宣公比之燕襄公、燕前桓公来说,后世对其褒扬之说又为更甚。有一种可能,即是自燕襄公而后,燕襄公、燕前桓公两代大兴土木,发展经济和军事,行的更多是建章立制之举,到燕宣公时燕国则应步入正轨。

周宣王为什么传位给幽王(有那么多宣王宣公)(2)

燕宣公的继任者,对燕宣公的种种褒扬都可谓是达到了巅峰,这位国君似乎是个非常圣明的君主,不仅勤于政务,施行了众多有利于国家发展的政策,更是善于接纳朝臣之意见,与朝臣之间开诚布公,是个非常有德行的君主。而且这位君主还对四方部族极为友好,很多行为上都彰显着这位国君的心胸。考虑到当时的时代正是诸侯国的大洗牌时期,燕国地处于中土边缘地区,能够如此稳固的发展,或跟燕国国君的低调、不喜争斗有关。

纵观有谥号为宣的天子或是诸侯,大多都算是比较正面的君主。最早的有周宣王,执政期间有宣王中兴。有秦宣公、宋宣公、鲁宣公、卫宣公等,皆算是各国之有为君主。只是这诸多宣公,往往所处的时代,都不是国力强盛之时,很多是依靠各人之努力,积极作为,推行有利于国家的政治和军事策略,主要都是为了国家之复兴积累财富,在不愿更多的参与规模化战争的同时,要保障国家的绝对稳定,因此难免就要有相对中庸的决策。不止是燕宣公,列国之宣公,皆只能算作有为之君,不算是中兴之主。

周宣王为什么传位给幽王(有那么多宣王宣公)(3)

在燕宣公的这些年里,随着晋国与楚国的纷争进入下半场,不仅楚国人在与晋国称霸之战中占据了上风,齐国人也在努力的开始与晋国分土裂疆。社会上的各种思潮也逐渐涌现,老子、孔子大致也活跃在这个时期里,诸侯国们对各种学派的态度大多是承认,并加以利用,即是让社会朝着更为丰富多彩的轨道上前行。鲁国在这个时期里推行了初税亩,主要目的是解决财政问题,即可见当时国家的财税体系正在为日趋频繁的国家战争和国际交往所服务,诸侯国们也深刻的认识到国家之改革,要从收入上进行思考。这或是受到当时发达的社会思潮影响。

可是,燕国似乎少有受到这些思想的影响,即便是孔子北上,也不过就是到达齐国就转而向西和向南,在当时的众多诸侯国的心目中,乃至那些士子贤人们的心目中,燕国这个国家似乎格格不入,尚且不具有参与中原事务的能力。在孔子等人编修的《诗经》中有“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风,其中独无燕风,或就跟中原人对燕国人的态度有关,更是与燕国人没有主动参与中原事务有关。燕宣公谥号为“宣”,若以今天的“宣”来解读,那么燕宣公应不是个合格的君主。当然,春秋之“宣”与几今日之“宣”含义不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