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学习到最前沿的学问(如何填补知识和行动鸿沟)

所谓知识和行动鸿沟,我们在此简称“知行鸿沟”,换句话说,字面上来讲就是我们的知识和实际行动之间有一道很深的沟壑,也可以用大裂谷、大峡谷来比喻,这也是为什么听过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因为听过很多道理,却从来没有真正的行动过,如何能成功呢?

怎样学习到最前沿的学问(如何填补知识和行动鸿沟)(1)

从知到行,中间有三步需要跨越。

第一:情绪。所谓情绪就是这件事情我真的想做吗?要做这件事我有能量吗?

第二:技术。所谓技术就是当我们决定开始行动的时候,会涉及到行动的具体细节怎么做?行动的过程中遇到问题怎么办?

第三:自省。当解决了情绪问题和技术问题之后,自我反思,这件事我真的要做吗?这件事对我有多重要?是不是非做不可?

怎样学习到最前沿的学问(如何填补知识和行动鸿沟)(2)

举个小例子,比如说我们要回家给家人做顿饭,这是个小小的行动指引,那么当我们有了这个计划之后就会触发到上述讲到的情绪、技术、自省。

怎样学习到最前沿的学问(如何填补知识和行动鸿沟)(3)

情绪方面可能很有很多心理活动,比如:

还记得小时候爸爸露一手的幸福;

家里人真的很辛苦,我应该要多做一点的;

做饭其实对家庭成员来说是一次不错的团建活动;

搞不好我还有点厨艺天赋呢;

做饭这种事不是女人的事情吗;

出去吃多省事;

。。。。。。

技术上也会遇到相应的问题,比如:

食材方面,鱼有新鲜不新鲜、冷冻活鱼之分,如何选择;调料有生抽老抽、锅有铝锅铁锅之分等;

加盐有先后、摆盘有讲究等;

上菜时间有先后,配的饭菜和酒有讲究等等;

。。。。。。

而后自省,比如:

我要做吗?值得花时间吗?

现在要做吗?在哪里卡住了?

第一次做成什么样就算还可以?

。。。。。。

你看,哪怕是一个小小的行动,实际上从知到行之间也有很多的“斗争”,也就是所谓的鸿沟。

那么如何让行动更好的实施呢?——那就是“写下来”!

为什么要写下行动导引呢?——因为行动也有公式:

行动=动机(情感)+能力(技能)+触发器(场景)

动机:一个人的体验越深,那么行动的动机越强;

能力:写下来的行动更能加深我们记忆,但最终还是需要实践;

触发器只有在动机和能力同时存在,才能触发;

这就是为什么效率高低的的区别,不在计时器?

为什么新年列了很多计划flag,不让你成功?因为列flag本身不是为了行动,而是洋洋洒洒写下来的时候的那种快感,不信你细品自己当时的情景。

怎样学习到最前沿的学问(如何填补知识和行动鸿沟)(4)

那么如何写行动指引呢?

第一,选择有体验的写,才会行动;

第二,写得越具体,越可能践行,越有表现力;

第三,场景越清晰,越有触发感;

可以使用“当。。。的时候,我可以。。。”的句式结构,比如:当别人向我抱怨和指责,我可以说出我的感受和请求,但不指责。

虽然有很多方法,但是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可能会越写越多,但是不实践,这种情况怎么办呢?推荐几个小方法:

1、插件式:只要遇见就使用,就行动;

2、习惯式:每天一点点,日久成习惯,比如每天健走2公里;

3、项目式:腾出重要时间,专心做,比如每周末留出2个小时做本周复盘和下周计划;

4、清单体:由很多插件构成。

怎样学习到最前沿的学问(如何填补知识和行动鸿沟)(5)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行动起来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那么先做什么呢?可以参考如下公式:

重要程度*加速率*复用率=我们要先做的事情

行到极处便是知,知到极处便是行!只有跨过知行鸿沟才能达到知行合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