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伤逆流成河里的三种人(如果做不到感同身受)

文 | 小渝 砍柴书院专栏作者

编辑 | 谦钟素


出身不好,是谁的错呢?

没有硝烟的欺凌、没有流血的诛心,一次又一次流言蜚语让一个花季少女深陷泥潭;没有人会关心她,她也抗拒人们的关心,一次又一次的信任和背叛让她彻底绝望。

她不曾经历过一回家就有家人的嘘寒问暖,亦不知晓世界上还有带香味的姨妈巾,不会对花粉过敏,于他而言,闻到花香,看见阳光,已经是不可得的温暖。

悲伤逆流成河里的三种人(如果做不到感同身受)(1)

她自卑又倔强地活着。


悲伤逆流成河里的三种人(如果做不到感同身受)(2)

易遥人生事故的起点,是她的母亲。

17岁,本该是无忧无虑、备战高考的年纪,然而上天却给易遥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她检查出了性病。

在那个男女同学牵手都会被说三道四的年代,这无疑是一个晴天霹雳,而让易遥更绝望的是,这件事意外被同学揭露,导致全校皆知,而她也因此被同学、老师、甚至母亲唾弃,跌入了舆论的泥潭。


一个从来没经过男女爱情的女孩,怎么会得性病呢?

一个从来都洁身自好的女孩,又怎会和肮脏扯上关系?

易遥一直在寻找答案,也一直在试图辩解,可是她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的,这一切的肮脏与罪恶都来自于她的母亲。

因为父亲的残忍离开,抚养易遥的重担便落在了易遥母亲一个人身上,可是一个弱小的女人又如何才能抚养易遥长大?无奈之下,她选择了最简单的职业。

易遥的母亲,在家里做按摩,这是个打擦边球的职业,服务的也都是渴望打擦边球的人。

悲伤逆流成河里的三种人(如果做不到感同身受)(3)

为不让易遥知道自己供养她的金钱来源于肉体的交易,也为了保护易遥单纯天真的世界,她竭力隐藏女儿的存在,在客人上门前,把女儿的衣服玩具统统藏起来。

一来,制造了自己单身的印象,让客人多一点绮思;

二来,防止客人对女儿的觊觎。


但她藏起了女儿的许多东西,唯独没有藏起女儿的毛巾,在她家淋浴的客人,很自然地拿过毛巾来用,就这样把性病传给了女儿。

这是个残酷的事故。

她人生的起点,就此埋下了悲剧的因子,她的家,她的母亲,就像“破窗效应”里的那个破窗,注定要为她带来更多的欺凌,更多的侮辱,直到她的人生全面溃败,她只有以命相搏,剔肉还母,才能让一切终止。

少年的世界其实非常的血腥,只要遇到让人摔倒的事故,秃鹫们就会闻讯赶来。

校园霸凌这件事的发动,有点像上扶梯,有一个阶梯没有踩对踩稳,从此就会一直踉踉跄跄下去,这个出问题的阶梯,有可能是相貌,有可能是出身,也有可能是学习成绩,或者在某个事件上的纰漏。

好像在他们的眼里,贫穷是有病毒的,就好像他们之间格格不入的衣服。

不仅是不好的相貌、出身和学习成绩,会导致欺凌,好的相貌、出生和成绩,同样会招致这种残酷的对待。

只要在某个瞬间,她被盯上了,秃鹫们就迅速成群结队的赶来。

在落落导演的《悲伤逆流成河》里的易遥身上,几乎集中了所有可能招致霸凌的因素:

家境贫困,母亲从事不名誉职业,性格内向,不加入小圈子,不向“大姐大”靠拢,更重要的是,她得到了校草的爱慕。


即便没有这些因素,她身上发生的事故,也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当同学得知了易遥的病,那原本建立在贫富对比上的优越感显然上升了不止一个等级,那些发生在齐铭外出期间的霸凌,那些自视甚高的作弄和那些红口白牙扮演审判者的人像极了我们每天在新闻中看到的、听说的那些情形。


这些人当中,导演特意给了一个女生一些镜头,她没有台词,但她是我,或许也是你,用沉默对待一切,又用沉默滋长一切。


悲伤逆流成河里的三种人(如果做不到感同身受)(4)

悲伤逆流成河里的三种人(如果做不到感同身受)(5)

在悲伤的河流背后,有一个悲伤的海洋。

其实,易遥也曾是被深深宠爱包围的一个人。

易遥的生命里,除了她的母亲,还有一个占据着重要位置的人——齐铭。

从小的青木竹马,让两个人彼此信任、互相依靠,甚至可以说在易遥单调、悲惨的童年里,齐铭是唯一给过易遥温暖和关爱的人。

他会摸易遥的头,每天把热牛奶给她;会在节日和生日的时候她送花;会在生病的时候抱着她去医院......

可是,他那种始终生活在光亮里的人,以为世上的人都纯白如纸,他觉得被欺负只有不理睬才是最佳解决方式,他不知道身上被泼上红墨水是什么感觉,不明白粉笔灰塞进嘴里是什么滋味,他不懂易遥。

他以及易遥的守护者顾森西,都是那种生来就美好的人,不像易遥,一脚踏进泥泞,温暖便无法企及。


顾森西是美丽而洁白天使,就像是一束光照进了易遥昏暗的世界,是他告诉所有人“小孩子也会得艾滋,可是小孩子又有什么错?”,是他抓住不断消沉的易遥的手,告诉她要勇敢反抗。

他是那个在老师批评易遥时故意弄倒话筒,把易遥的头按在胸前听心跳,是让姐姐把她的备注成“弟弟女朋友”,是最后义无反顾跳下去救易遥的那个人。

即使知道易遥对自己并没有什么,也要坚定陪她的人。


易遥爱的是齐铭,齐铭是她悲惨生活里唯一的光,时时刻刻照耀着她,这样炽热温暖的人她怎么可能不爱,可她也太过理智了,太过清醒了。


她不能理所应当地接受齐铭对她的好,所以宁愿屡屡出言伤害齐铭,也不愿丢失在爱里的最后一点尊严,因此她缩回了马上要触碰到齐铭的手。

在用水管冲那个不讲理的男同学时,她看到齐铭的一瞬间就没了气焰;在她最后一点尊严都被践踏时,在河边崩溃地对着齐铭发泄情绪;即使她唯一一次压抑不住,也只是把头往齐铭怀里埋了埋,然后马上决绝地离开。


然而,再善良的人也无法承受起永远陪一个人站在黑暗中的人的。齐铭对易遥也产生了诸多误解。


易遥一遍又一遍地说着,“不是我”,可谁又会相信?


有多少人从对别人的欺负中获得快感?有多少人是趋炎附势一起欺负?有多少人是单纯地看不惯而去欺负?

易遥又做错了什么?只是单纯的不幸和不被待见吗?

片尾易遥在岸边撕心裂肺的呐喊,还是很震撼的,她的确道出了很多人的心声:不被善待的人,也很难去善待别人。

悲伤逆流成河里的三种人(如果做不到感同身受)(6)

悲伤逆流成河,人性温暖如初

不存在所谓什么“人之初,性本善”,小孩子不经意的行为往往是最恶毒的,他们会把伤害归结为开玩笑,他们觉得自己很好。

作恶者不但有施暴者,还有那些只是冷眼旁观的人。

悲伤逆流成河里的三种人(如果做不到感同身受)(7)

人只有被爱才显得矜贵。

一个没有被善待过的人,长大以后又怎么善待别人呢,如此下去,活下去的人反而成了畸形,受不了的人不如死去,易遥选择以死亡的代价来唤醒世人,人们方才醒悟选择去弥补。

易遥最后是否死去,答案或许已经不重要了。

易遥,以及千千万万遭受欺凌的少年们,他们没有异能,没有救赎,他们只有默默忍受,或者以命相搏。

能够证明易遥确实是死去的,是母亲卖掉了按摩桌,没了女儿也不必辛苦的赚快钱;易遥最后一身白衣出现在池塘边,脸上没了曾经的焦虑痛苦,取而代之的是解脱和淡然,她干净的宛如天使。


诉说真相并不重要,是因为易遥只是死在了这个人情冷漠的现实社会,而她本就应该在新的世界里活着,在一个没有痛苦,没有欺凌的世界里活着。


正如齐铭在窗前放了一把花,献给了这个不被温柔相待的女孩子。

希望一切美好都可以被善待,这样的悲伤不要蔓延。

许多人把结局解读为易遥死了,我并不这样想。

齐铭慢慢不再觉得是易遥的错,临走时把花放在窗前,像上次把花送给她一样;妈妈卖掉按摩椅,因为她往后想和她好好生活,她一直爱着易遥;顾森西虽然转学,可他还是会来找她,一抬头他们便在对面。

悲伤逆流成河里的三种人(如果做不到感同身受)(8)

不管是被欺凌的易遥、温暖的顾森湘,还是纯真的齐铭,他们看似互相明白每一个人的心思,可是事实上,他们的感情从来都没有相通,也因此并不懂易遥的悲伤。

而那些起哄的同学、那些围观的看客,似乎从来没有真正关心过事情的真相,相反他们表现出的是一种冷漠到骨子里的自私和贪婪,唯一仅存的善良是在一声声嘲讽、辱骂之后并没有群起攻之。

他们和齐铭一样,生活在温暖的阳光下,不相信易遥所描绘的生活的苦涩,相反他们更愿意相信唐小米的妖言惑众,所以当易遥一次又一次声嘶力竭解释的时候,得到的只能是质疑和嘲笑。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也并没有所谓的感同身受。

很多时候我们觉得事情没那么严重,可是对于深陷泥潭中央的人来说,早已是千疮百孔。

不管是校园欺凌也好,生活小事也罢,我们能做到的是在明白真相前保持闭嘴,是在洪水般的嘲弄中保持善良和冷静,因为你所说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个工作,都可能成为压垮他人的最后一颗稻草。

知名广告人小马宋说过这样一句名言:

我们喜欢看大人物变小丑,我们喜欢听到富人的钱来路不明的故事,但是,就算幸灾乐祸这种心态再怎么稀松平常,我们也不能让这种情绪恣意泛滥,最后变为出口成脏。

这个世界并没有完全的感同身受,如果不能保持善良,那么请你闭嘴。

悲伤逆流成河里的三种人(如果做不到感同身受)(9)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