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弱建议顺产还是剖腹产(过来人生娃能顺就别)
世界卫生组织设置的剖腹产率,警戒线为15%,而我国剖腹产概率曾高达46.5%左右,是警戒线的3倍多。
剖腹产出现的时间并不长,却流行一时。有人是因为害怕顺产像断10根肋骨一样痛,才选择了剖腹产;有人是单纯地不想经历开指,剖腹产只为求一个“速战速决”;当然也有人是无奈选择剖腹产,因为她们“顺”不了。
剖腹产的受欢迎程度经历过大起大落,从一开始的不被相信,到后来女性跟风剖腹产,再到如今大家后悔剖腹产,过来人最有发言权。
过来人:生娃能顺就别“剖”,太遭罪
前段时间生了二胎的宝妈在朋友圈吐苦水:“这辈子最后悔的事情就是剖腹产,听我一句劝能顺就别剖,当时感觉良好,生个二胎试试?太遭罪了,估计顺产也没我疼吧!
糖妈见过后悔剖腹产的宝妈不止她一个人,许多当初“宁剖不顺”的女明星,也有同样的感受。
叶一茜和田亮的一双儿女已经长大,如今一家四口过着幸福的生活,叶一茜也经常被称为“人生赢家”。但很少有人知道,这种儿女双全的幸福,是她用疼痛换来的。
她曾在一档节目回忆剖腹产经历,当时疼了12个小时,下床后感觉整个人好像从肚子那里被分成了“两半”,再提到时仍心有余悸。亲身经历后叶一茜才知道剖腹产有多难,内心还是有些后悔的。
既然大家开始后悔剖腹产了,是不是证明剖腹产完全没有好处呢?并不是的,因为剖腹产最初确实解决了麻烦。
顺产和剖腹产的区别,不止是一道伤口那么简单
提起这两种分娩方式,从外观上看只是一道伤口的差别。但深入研究后就会知道,二者差别并不小。剖腹产最初的作用,并不是供产妇随意选择的,且不是一项正式的手术。
在公元前700年古罗马时代,如果一名孕妇并不幸去世,人们为了留住她腹中的小生命,就会像“剖腹产”一样,将宝宝救出来。
后来这个方法也曾用在正常的产妇身上,但由于当时没有技术可言,剖腹产工具使用和后期护理都不到位,许多女性在剖腹产后没有挺过来,宝宝也很早就夭折了。
在我国,现代剖腹产母子均活的剖腹产手术,第一例在1902年完成,但剖腹产仍未被大范围接受。直到进入20世纪后,技术越来越成熟设备先进了才慢慢被接受和追捧。
为何生娃时能顺就别剖?要清楚这3个隐藏的弊端
剖腹产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因难产而去世的女性数量,虽有好处,但从多方面考虑,还是建议大家能顺就别剖。
1)二剖太遭罪
经历过两次剖腹产的女性大多有相似感受,第一次剖产没什么感觉,所以才有勇气生二胎,结果二剖痛到怀疑人生。第二次剖腹产,在产房里好像麻药失效了一样,出了产房后宫缩也是钻心地疼,这一点是在一剖产后万万没想到的。
2)剖腹产刀口的潜在危险
如今横剖的刀口要比早先竖剖短,但对女性来说也是很伤身体的。除了会在皮肤表面留下疤痕,子宫上也可能产生瘢痕的,产后需要的恢复时间较长。
头胎剖腹产,一旦怀了二胎会有切口妊娠的概率,也就是小生命在子宫刀口上着床,通常情况下不能继续妊娠,流掉也很危险。
3)可能会出现“粘连”
剖腹产时不是剖1层而是7层,结束后也不是封起来那么简单。要看刀口表面疤痕恢复情况,内部“多层”也要重视。
剖腹产后发生粘连的概率并不低,对女性身体伤害极大,想要避免这一情况发生,要注意在术后平卧6个小时结束后,尽早些下床活动,促进肠蠕动,尽快排气后再进食。
粘连一般发生在剖腹产的3天内,若在产后除了感受到宫缩和刀口痛,还伴随着肚子的下坠感别硬挺着,一定要及时告诉家人和医生。
想要顺产的准妈妈,做好这几件事
女性有权利选择分娩方式,能顺就别剖并不是强行要求,而是对女性确实有好处。想顺产的准妈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让自己顺产的概率更大一些。
孕期控制好体重:影响顺产的因素之一是胎儿大小、和头围等,正常情况下胎儿出生时体重在6斤左右,若孕期没有控制住吃得太多,准妈妈和胎儿会长得过胖,为分娩带来难度。
在孕期适当走步、做瑜伽做些简单的运动,不必每天吃大鱼大肉营养均衡一些,体重就不会疯狂增长。
孕期做好检查:顺产对产妇和胎儿的身体指标要求比较高,在怀孕期间按时产检,一些不利于顺产的因素,可以及时调整和改善。若孕期一直不了解自己和胎宝的情况,临产前再想要顺产就难了,且风险很大。
接受“无痛”:许多女性抗拒顺产的原因,是害怕长时间的疼痛和煎熬,过去或许是这样,但随着现在分娩技术的进步,“无痛”成了顺产妈妈的救星,且对胎儿没有不良影响。
其实仔细想想,顺产时打无痛和剖腹产时打麻醉差不多,大家可以接受剖腹产麻醉为什么不能接受无痛呢。如果各方面条件都很适合顺产,只是因为怕痛,相信无痛会给你带来更好的体验。
糖果妈妈有话说:
顺产和剖腹产都别盲目跟风, 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才是明智的决定。
【今日话题】你更愿意接受哪种分娩方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