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青诗选大堰河句子赏析 我的艾青诗选批注

------《大堰河,我的保姆》

《艾青诗选》是新版部编语文教材指定阅读的书目之一,有的语文老师会要求学生不但读,而且必须批注,但诗歌对于大部分初中生来说显得抽象,很多同学读不懂,批注更是无从下笔。

我节选了一部分我自己做的批注,不一定准确,仅代表我自己对于这首诗歌的理解,给有需要的条友以参考。

我用的是中国文联出版社2018年5月第一版的《艾青诗选》,各个版本可能略有不同。

今天批注的是第4页《大堰河,我的保姆》。

艾青是以《大堰河,我的保姆》这首诗引起诗坛注目的,诗人曾说,这首诗与《我的父亲》是姊妹篇,都是关于亲人的回忆。在这首诗中,诗人是一个地主阶级叛逆的儿子,他的真正母亲是中国在地上一切善良而不幸的劳动者。大堰河不仅是诗人的乳母,因为“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而被赋予了某种象征意义:她是大地的化身,是中国农民的化身。

这首诗相对较长,有很多段落,我没有在每一段落都做批注,但在我认为的主要段落里还是作为批注。因为这首诗较长,我就分页呈现,下面是第一页的批注:

艾青诗选大堰河句子赏析 我的艾青诗选批注(1)

这页我把两个段落一起批注,我写的是:大堰河是我的保姆,她是中国在地上一切善良和不幸的劳动者,是在地的化身,是中国农民的化身。这也是这首诗的宗旨,弄懂了大堰河的象征意义,才能理解诗后面的意思。

第二页我作了两处批注,第一处批注针对第四段落,第二处批注针对第六段落,批注如下:

艾青诗选大堰河句子赏析 我的艾青诗选批注(2)

第四段落我的批注是:每一个“在你……之后”都是中国农民生活的剪影,贫穷、辛苦却温暖,充满了爱。看到这一段,我仿佛看到了许多在农村生活时的画面,那已经是八九十年代,农村还是很穷,但中国的农民是勤劳的,质朴的,宽厚的,那一幕幕是温暖的,伴着我的少年时光,甜蜜而幸福!

第六段写诗人以“新客”的身份回到了生身父母那里,一个“新客”,写出了诗人与这个新家的陌生、隔阂,是啊,还在襁褓之中就被送到外面,再回来一切都是新的,陌生也很正常。这一段我的批注是这样的:新家虽然豪华但诗人终究是“新客”,始终是陌生的,有隔阂的。仿佛是“豪华是他们的,我只是新客,与这一切并不相干!“

下面是第七、八两个段落的批注:

艾青诗选大堰河句子赏析 我的艾青诗选批注(3)

第七段回忆大堰河劳动的情景,看这一段,仿佛看到一个劳作的身影,始终含着笑,显得那么乐观,坚强。这一段我是这样批的:“含着笑”劳动,那是中国农民的缩影,即使辛苦,永远乐观、坚强、忍耐。

第八段写诗人与大堰河生活的场景,很有生活气息,也很是温暖。这一段我的批注如下:“大堰河”对“乳儿”的爱,是中国农民最朴素、最真挚、最温暖、最伟大的爱,是最纯朴的真情实感!我有过这种爱,所以对这种最朴素的爱很有感触,也很是怀念。

第九、十、十一段大致在一页上,我的批注如下:

艾青诗选大堰河句子赏析 我的艾青诗选批注(4)

读第九段的时候很是悲痛,让我回忆起中学时母亲去世的场景,母亲离开二十多年了,但每每回忆起,总是忍不住落泪。这一段批注,也许有我的个人情感在里面吧!批注如下:读这一段,很是悲痛,一个平凡而伟大的母亲离开了,她死得很是凄凉,对诗人来说,人生已无归处!

第十段写大堰河的葬礼,简单、凄凉,让我想到中国很多农民都是这样的,我写了这样的批注:中国大多数农民就是这样的,劳苦一生,死后却只有一副薄棺、几束稻草、几方土地、一把纸灰。这是时代的缩影,是中国农民的缩影。

第十一段我批注如下:母亲死了,家也散了,多年后兄弟再聚,几多感怀,更亲密的感情是在怀念“大堰河”这位母亲吧?

最后一页,我只写了一段批注,如下:

艾青诗选大堰河句子赏析 我的艾青诗选批注(5)

这是诗人情感的升华,即使在狱中,也会写一首呈给她的赞美诗,我是这样批注的:怀念母亲,即使在“狱里”,对母亲的思念从未断过,“我”爱“大堰河”,爱“我的保姆”,爱中国在地上的每一位劳动人民,爱“我”脚下的每一寸土地!

这首诗把握住了主旨之后感觉批注并不难写,当然我的批注只是一个参考,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