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要有几种境界(读书的三境界)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灯下,一卷残书,一杯清茗,独居一陋室,徜徉在书的世界。这成为了我的一种习惯。

点一盏明灯,坐一方桌椅,捧一本书籍。读书,即使喧嚣网络时代,此刻会变成静静流淌的时光,仰望星空,脚踏实地;读书,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增学问,广识见,养性灵。

南宋著名诗人、藏书家尤袤说得好:

饥读之以为肉,寒读之以为裘,孤寂读之以为明,幽忧读之以为金石琴瑟。

换言之就是:饥饿的时候读书,把它当作肉来充饥;寒冷的时候读书,把它当皮裘来御寒;寂寞孤单之时读书,可以把它当作朋友来交流;忧愁烦闷的时候读书,把它当作金石琴瑟来解闷。

读书要有几种境界(读书的三境界)(1)

网络图片

读书的三层关系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冰心《忆读书》

读书好,读书是天下第一等好事,想要读书当然就是一件最好不过的事情。

多读书,是在告诉我们,要经常去读内容广泛的书籍,博览群书。

读好书,是让我们学会挑选、比较,读一些有意义的书籍,读一些经得起时间检验的书籍。

读书好,就是通过读书,能获得知识;多读书,能获取更多的知识,拓宽已有的知识面,能有更多的发展自我的空间;读好书,读有品味的书籍,能引导我们启迪智慧,提升素养,拓展眼界,沉淀学识,从而引领走向成功。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三个的关系是呈递进式发展,脚踏实地一步脚印地提升。因为读书好,所以要多读书,但要满足一个条件,那就是要读好的书。

读书要有几种境界(读书的三境界)(2)

网络图片

读书的三个阶段

晋平公问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师旷回答晋平公说“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就是说:年轻的时候学习犹如朝阳光芒;壮年时期学习犹如正午之时阳光;晚年的时候学习犹如点燃的蜡烛那样的明亮。

就是说:需要读书,任何时候都是不迟的。

读书要有几种境界(读书的三境界)(3)

网络图片

读书的三个境界

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参禅的三重境界: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仍然山,看水仍然是水。由懵懂无知,到雾里看花,再到透彻明悟,三种境界,依次展开,引人深思。其实,读书何尝不是如此。

张潮读书的三境界: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深浅,为所得之深浅耳。

读书要有几种境界(读书的三境界)(4)

网络图片

王国维的读书三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恋花》)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

读书要有几种境界(读书的三境界)(5)

网络图片

这是清代著名学者王国维在《 人间词话 》说的。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读书要有几种境界(读书的三境界)(6)

网络图片

读书的三个目的

培根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其怡情也 ,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 ;

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

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

练达之士虽能分别处理细事或一一判别枝节,然纵观统筹,全局策划,则非好学深思者莫属。

读书要有几种境界(读书的三境界)(7)

网络图片

读书的三种方法

培根认为: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需咀嚼消化。

浅尝、吞食、咀嚼消化。换言之,有只须读取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 ,少数则须全读 ,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对不同的书采用不同的读法,或选读,或浏览,或通读,或精读,有的书可只读摘要。

读书要有几种境界(读书的三境界)(8)

网络图片

读书的几种效果

培根是这样说的:

带着悲伤去读,“文”是最好的疗伤药;

带着快乐去读,“文”可以让你的快乐发酵,然后变成膨胀了好多倍的面包;

带着烦躁去读,“文”是一片可纳百川的海,无际的深沉面前,宠辱不惊;

带着平静去读,“文”是岿然的大山,谷旷心更幽;哪怕无聊乱翻书,翻的多了,也会在我们慵懒的灵魂上激水三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