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叹孩子一眨眼就长大了(孩子一眨眼就会长大)

孩子一眨眼就会长大,父母一眨眼就老去,多少人真正做到了陪伴?

2016-05-15 广州豆计划

感叹孩子一眨眼就长大了(孩子一眨眼就会长大)(1)

家,永远是每个人出发与归宿的支点。

今天,5月15日,一个属于家庭的日子——国际家庭日!每年的这天,联合国大会在 1993年的(A/RES/47/237)决议中宣布纪念这一日子,它反映了国际社会对家庭重要性的认识。这个国际日提供了一个机会,来促进对有关家庭问 题的认识,增加有关社会,经济和人口对家庭影响的知识。今年的主题是“家庭、健康生活与可持续未来”!小编今天分享两篇文章,希望找到陪伴孩子的方法,找到陪伴父母的时间!

>>>孩子很快会长大

现在不陪伴,机会越来越少了

——我们努力与孩子相处

感叹孩子一眨眼就长大了(孩子一眨眼就会长大)(2)

俗话说,陪伴是最好的家庭教育。的确如此。只有陪伴,才可能让孩子感受到浓浓的亲情。

孩子年龄越小,就越离不开父母。一些家长,因生活所迫或者工作繁忙顾不上与孩子亲近,或把孩子托付给保姆,或将年幼的孩子送到寄宿制学校。不否认有些保姆很有责任心,在养育方面也很有经验,但最细心的保姆,其给孩子的亲情也不可能与父母相比。我曾任职的瑞安市安阳实验小学是寄宿小学,在习惯养成、知识学习等方面,学校是可以有所作为的,可最好的学校,都不可能弥补亲情。

我瑞安老乡蔡笑晚先生,在特殊的年代生活跌入低谷时,把自己的名字改成“笑晚”,下决心把孩子教育成才,结果培养了5位博士1位硕士,被称为“人才魔术师”。蔡先生非常看重孩子的亲情。他曾说,“那些只在周末晚上亲一下孩子额头的父亲是失职,更是失败!”

我孩子出生时,蔡笑晚先生的育子事迹已在瑞安坊间流传,激励着我把家庭教育作为最重要的事业。孩子俩小时,我先后在瑞安市教育局和瑞安市安阳实验小学任职,免不了会有应酬。我的原则,可去可不去的坚决不去,非去不可的尽量早回家。期间,曾多次有领导推荐我去瑞安市政府部门工作,我不愿意离开教育工作。相比职务升迁,我更看重亲情。

很多时候,我都以美丽的谎言而为自己赢得时间。我在家时,基本上不接家里座机,凡有手机来电都接。常有友人打我手机邀我外出应酬,或说某某领导在场,碰到这些很难回绝的事,我常说“不好意思,正好到温州市区去了”。温州离瑞安有30多公里,当时还没有高速公路,坐车要一个多小时,人家也就不会勉强。回绝多了,社会上就传开了,说我专门跑到温州市区应酬,很少在瑞安,约我的人也就慢慢少了。现在回想,我很欣慰能有较多的时间陪伴两个孩子。

正如鲁迅所说,时间就如海绵里的水,只要去挤总会是有的。我把家庭教育作为最重要的事,也就为我赢得了太多太多的陪伴时间。

陪伴孩子到底陪什么?

亲子旅游、亲子阅读、亲子运动等

陪伴孩子,相对好做的有亲子旅游、亲子阅读、亲子运动等。

《爸爸去哪儿》电视播放后,父亲带孩子外出旅游的多了起来,这是好事。外出旅游,不仅能增长知识,对孩子的能力、情商、习惯、性格诸方面都会有意想不到的好处。我孩子小时,我曾三次带孩子去上海过年,每一次都收获不菲。当然,旅游毕竟花时间花财力。实际上,家长抽空陪孩子在家门口转转,对家庭教育的意义而言,与外出旅游也是相当的。

抽空与孩子一起看看书,则是低成本的陪伴方法。阅读,不只是学知识。家长与孩子一起阅读,既为孩子树立好学的形象,也会与孩子多了些共同语言。

爱好运动,不只是锻炼身体,更会促进人的阳光性格形成。运动对孩子而言,基本上属于天性。家长与孩子一起运动,几乎没有孩子不喜欢的。

如果有充裕的时间可以陪伴孩子,则可以在参与孩子的游戏、引导孩子探究、与孩子平等对话等方面有更多的作为。

孩子俩幼儿期,我常参与孩子的游戏。比如,做“狼与羊”的游戏:父子各手持玩具狼与玩具羊赛跑,“羊”被“狼”抓住了,“狼”说“如果你们谁能解决我的难题,我就放了羊”,于是,背古诗、做数学题、解决生活中的难题就成为一种情境性的学习。这种快乐的学习本身就是玩。“狼”还会说“谁能锻炼身体20分钟,我就放了羊”,或“谁能画一张画,我就放了羊”,或“谁能把客厅的地板擦干净,我就放了羊”,两个孩子同样都抢着做。

小学低段的陪伴,与孩子一起探究是很合适的。孩子总是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上学后往往更喜欢探究。探究是个综合的学习过程,孩子往往异想天开又期望过高,结果常常会力不从心而半途而废。如果家长能做孩子探究的帮手,更能激发孩子研究的热情。两个孩子小时做研究碰到一些困难时,常常会叫我帮忙。我很乐意给他们“打打下手”,捉一些蟑螂、苍蝇之类。

孩子俩9岁开始,我引导孩子看报纸。两个孩子自由读报纸,不时了解社会的阳光面与阴暗面,通过父子间对话进行价值观引领。读报纸后,父子间就有了更多的讨论话题。这种陪伴,已经变成心灵碰撞、沟通的过程。

孩子俩的青春期开始,我的陪伴主要就是平等对话。与孩子聊聊,只要孩子喜欢的话题,我们都可以聊。孩子俩成人后,我曾问他们“爸爸的家庭教育对你们最大的影响是什么”,孩子俩把“平等对话”作为最重要的三点经验之一。

如何让孩子喜欢家长陪伴?

尽可能多地尊重孩子

家长有时间陪伴孩子自然是好事,问题是,常有家长并不受孩子喜欢。也有些家长,时时事事控制着孩子,这样的陪伴,还有可能产生消极的影响。

那么,如何让孩子更喜欢家长陪伴?这里有个教育的学问,那就是遵循尊重与要求相结合的基本准则。

每个孩子都有人格的特质,不同时期、不同情境,人的心理也会不一样。教育的基本规律是,尽可能多地尊重孩子,又尽可能恰当地要求孩子。如果缺乏应有的尊重,孩子与家长在情感上会产生距离。

尊重孩子,就要多让孩子做主。孩子的事应该让他们学会自己做主,这既是基本权利,也是做人的责任。比如家长参与孩子的游戏,听从孩子的指挥是关键,如果希望主导游戏进程,或者呵斥孩子的“不当”指挥,那么孩子就不喜欢与大人玩了。

自主,可以从给予选择权开始。如春天适宜带孩子外出游玩,如直接带孩子外出也无妨,而如果家长能问:“天气这么好,许多小朋友都到外边玩,你去不去?”孩子说“去”,就是选择。如果说“不去”,也是选择,家长不宜强制,可以先给孩子讲道理,再让孩子选择:“今天不去,那么是明天去还是后天去?”

尊重孩子,就要多赏识。孩子俩小时,我常给以赏识、期望。每当下班回家,孩子会向我汇报一天中发生的“大事”,有趣事,有感想,也有犯的错误。我的原则,不管孩子说什么,我几乎都说好。孩子说了自己的错误,我也表扬知错想改就是好孩子。孩子上学后,只要我有空,就会引导孩子讲讲学校里的事,或同伴关系,或学科学习,或校内见闻。我的方法就是不住地点头,并适时提出期望。当我选择以赏识期望为主的沟通方式时,孩子就喜欢对我讲。

多赏识,并不是说纵容孩子的缺点。当孩子犯了错误时,肯定得提出教育的要求。但提出要求,并不意味着都要狠狠批评。孩子俩小时,每当犯了错误,我觉得这个错误非改不可时,我的方法是,把孩子叫到房间,关起门来讨论、批评。批评前,我会听听孩子的意见。平等的表达,孩子更能口服心服。至于批评什么,我会保密。当孩子接受批评并决定改正时,我的批评结束,打开门时我就表扬了,“这孩子真不错,这么上进,有点错马上就改”。

如此一来,孩子与我就很亲近。孩子有什么事,也都会与我讨论。有时我出差了,孩子俩有事都会等我回来再讨论。我也乐在其中。陪伴孩子,也就成为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回想,那段育儿的历程,是非常幸福的美好时光。

上面内容来自杭师附校校长《陪伴孩子学问多 三种方式最佳》一文,希望能给大家有所启发!经常会有家长和小编聊天,很多年轻父母都有这样的困扰:都知道陪伴是对孩子成长最有利的,都知道陪伴的方式很多,可是总是每天被工作所累,只有周末能有大块的时间和孩子共度。怎么办呢?总不能辞职在家带孩子吧!

哈佛商学院的研究发现,比起华丽的大餐或偶尔一次的旅行,爸妈下的一碗面、睡前讲的一个小故事,更能触动孩子的心,让他们念念不忘。利用好几个“重点”的碎片时间——早上起床时、吃早饭和晚饭时、接送路上、晚上睡觉前,能更好地陪伴孩子一起成长。

>>>父母很快就老去

现在不陪伴,机会就更少了

——父母期盼与我们的相处

感叹孩子一眨眼就长大了(孩子一眨眼就会长大)(3)

当我们自己有了小家庭后,自己那个原生态家庭可能会慢慢惦念的少了那么一点点,原因可能是:

感叹孩子一眨眼就长大了(孩子一眨眼就会长大)(4)

从“1 1=2”开始,我们一生都在做着无数的算术题。上学时,算术题是必须完成的作业和考试;工作后,开始算计收入,算计开销;结婚生子后,算计存多少钱可以买一套房,或是养一个孩子。可你有没有算过,自己还能陪父母多久?那么,不妨来做做一道曾在网络上广泛流传的“亲情计算题”——假设你和父母分隔两地,每年你能回去几次,一次几天?除掉应酬朋友、睡觉,你有多少时间真正和爸妈在一起?中国人的平均寿命是72岁,就算爸妈能活到85岁,这辈子你到底还能和爸妈相处多久?

感叹孩子一眨眼就长大了(孩子一眨眼就会长大)(5)

一算只能再陪老妈25天

当时这篇引起全国网友共鸣的帖子,最早出自于山西晚报的网上聊吧里。自从一位网友将这张“亲情账单”晒在网上后,引起了无数人的共鸣,不少人恍然意识到,未来见父母的次数竟然少得只能以“次”来计。

网友“陌路花开”的回复让人心生酸楚:“这辈子,我也许只能和妈妈相处25天了。毕业之后留在重庆上班,一年也就春节回家一次,真正在家的时间不超过5天。5天里,大概还有3天出门应酬、聚会。剩下的时间除了吃饭睡觉和上街购物,真正能陪妈妈的时间大概只有20小时。我妈妈今年55岁了,如果上天眷顾她能活到85岁,在她最孤独的那30年里,我能在她身边的时间不超过600小时,也就是25天,还不到一个月!”她说:“算出结果后,我哭了,觉得很愧疚,对不起妈妈,我好想马上见妈妈一面。”

和父母住在一起的范沈明也做了这道题。“毕业后我一直住在家,父母白天要上班,所以真正相处的就只有晚饭那1小时的时间。我每周大约有3天在家吃晚饭,也就是说,我每周和妈妈在一起的时间只有3小时,一年就是156小时。妈妈50岁,假如她能活到85岁,我能陪他的时间是5460小时,相当于227.5天,也就是7个多月。这还不包括我以后结婚和他们分开住的情况。”

西南大学心理学院心理咨询中心主任汤永隆也做了这道题:“我妈妈今年70岁,住在台湾,我每年会休假1个月。假设她活到85岁,我回家每天都能陪她8小时,那么我还能陪她3600小时,也就是150天。当然,这是最理想的状态,没有疾病、意外,没有额外的应酬,实际时间肯定还会缩水。”

儿女是父母的全部,而父母在儿女心目中又占几分?很多算过这道亲情计算题的人,都忍不住掉了眼泪,忏悔于自己对父母的这份情感疏忽。现代生活让他们忙坏了,占走了大量尽孝的时间,父母反倒成了被忽视的一角;有人甚至在父母去世时都不在身边,只能一生追悔没有见成最后一面。

其实,父母是最容易“满足”的。帮着父母收拾屋子、洗刷碗筷、细心讲解电器功能和使用方法,聊天时不做“低头族”魂不守舍……这些细节就足以让父母宽慰良多。而年轻人陪父母唠唠嗑、与爸妈多吃几顿饭,听听长辈的甜蜜与忧伤、聊聊自己的欢喜与惆怅,愁肠百结也能就此化开。家,永远是每个人出发与归宿的支点。

最后,再一次把这组暖心漫画送给大家!当我们长大后,有了孩子后,千万别忽视了自己的父母!

感叹孩子一眨眼就长大了(孩子一眨眼就会长大)(6)

感叹孩子一眨眼就长大了(孩子一眨眼就会长大)(7)

如果喜欢此文可加个人2797129442,与您一起交流育儿经验!

关注育儿、教育、升学、成长的gzdoujihua,孩子的成长不可逆,父母多懂一点,孩子成长路上少一点磕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