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名官的待遇 在古代被盛赞为

春归大地,万物复苏,柳绿桃红,燕舞莺歌,此时此刻,此情此景,踏青浴日,岂不快乎?若依旧因怯春寒宅在家中,岂不辜负了这色彩纷呈、生机无限的春天!

千古名官的待遇 在古代被盛赞为(1)

因为缤纷的色彩,融融的暖意,春天总是被称为春姑娘,如果一个男子被誉为春天,那么他会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话说公元706年,宋璟因为弹劾奸臣武三思触怒了昏庸的唐中宗,被贬出京城去贝州(在今山东河北交界处中段)做刺史。宋璟并没有因此灰心丧气,一蹶不振,到贝州任职后,他关心百姓,为民造福,重视教育,发展经济,而且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因此深受百姓爱戴。

千古名官的待遇 在古代被盛赞为(2)

在宋璟的治理下,贝州境内风俗渐淳,焕然一新,政通人和,百业兴盛,百姓们都过上了安居乐业的好日子。后来,宋璟来到了南方的广州做都督,虽然任职的地方变了,但宋璟“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那一颗心始终如一,未曾有丝毫变动。宋璟在慰问穷苦百姓时,发现他们都住在毛竹搭成的简陋茅屋里,而这正是广州地区经常发生火灾的原因所在,于是,他热心地将北方人用泥做坯,用坯建房的方法传授给当地百姓,不但减少了火灾,还大大改善了广州百姓的居住条件。

千古名官的待遇 在古代被盛赞为(3)

宋璟任广州都督的那些年,广州的经济、文化都获得了长足进步,百姓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得到了明显改善。宋璟为百姓们做了很多好事,人们将他誉为“有脚阳春”,说就像长了脚的春天,走到哪里就把温暖带到哪里。从盛唐时期向前追溯五百年,我们会邂逅三国时期的“有脚阳春”杜畿。

千古名官的待遇 在古代被盛赞为(4)

杜畿年轻时就凭借孝顺的名声被任命为郑县县令,并且一上任就表现出了超群出众的政治才能。杜畿的前任是个不作为的庸官,离任时留下了很多等待处理的案件和几百号没有定罪的囚徒。杜畿到任后,先做了充分的巡查询问,而后快刀斩乱麻,只用了几天时间就把众多积案全部处理完毕了,监狱里的囚犯也都有了应得的归宿——该杀的杀,该判的判,该放的放。后来,杜畿遇到了善于发现人才的荀彧,并且在后者的举荐下被曹操任命为河东太守。河东太守当时是一个举足轻重的职位,因为河东(今陕西省西南部)紧靠着曹操的劲敌袁绍的地盘。袁绍派兵进攻河东时,杜畿凭借过人的智慧和勇气让河东百姓躲过了一场战乱。

千古名官的待遇 在古代被盛赞为(5)

局势安定下来以后,杜畿开始以儒道结合的方法治理河东地区。杜畿爱民如子,为民请命,鼓励生产,倡行教育,河东人民很快过上了丰衣足食,和谐融洽的好日子,郡城的粮库里也积累了用不完的粟麦黍稷。马超起兵和曹操对抗时,曹操大军的军粮全由河东一郡供应,战争结束之际,河东郡粮库仍有二十多万斛粮食。后来,曹操出兵汉中讨伐张鲁,从河东征调五千民夫运粮,民夫们在千里运粮转战各地时留下了这样震撼人心的话语:“人生有一死,不可负我府君(人总免不了一死,可不要辜负了我们杜太守呀)!”

千古名官的待遇 在古代被盛赞为(6)

为什么河东百姓宁死也不愿辜负太守杜畿,因为杜畿和宋璟一样堪比有脚的春天,老百姓们不会辜负像杜畿、宋璟这样的好官,所以,每一个公务员都应该努力成为有脚的春天。

夜狼文史工作室特约撰稿人:忆江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