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尔衮皇太极众兄弟活了多久(多尔衮三兄弟与皇太极的恩怨情仇)

总体而言,上文介绍的两黄旗这几个关键性人物,都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他们都是皇太极的近臣、亲信;二、他们掌握着宫廷内的兵权;三、他们都是两黄旗的人,跟豪格的正蓝旗关系不大。

这就意味着,他们是依附于皇太极而存在的,跟皇太极的长子豪格并没有太多的利益纠葛。对他们而言,在即将到来的皇位之争中,最首要的利益是保住两黄旗的优越地位。就像之前我介绍侍卫时讲过的,两黄旗的侍卫、近臣不论是官职还是赏赐,都要远远高于其他旗。所以,只要有两黄旗地位不变这个大前提,就符合他们的利益。至于谁当皇帝,并不是太重要的事情。

好啦,两黄旗的势力介绍完了,再说说多尔衮的两个亲兄弟,多铎和阿济格。

这两个人在努尔哈赤时代是风光无限的,之前提过的我就不再说,只说说几件小事儿。

作为努尔哈赤嫡出的最小的儿子,多铎可谓含着钻石钥匙降生,努尔哈赤对他的宠爱无以复加。

多铎六岁那年,被封为和硕额真,有参议国政之权,也就是电视剧中所谓的“八王议政”。

是的,六岁就开始议政了。

天命九年的元旦,王公贵戚依次朝拜努尔哈赤,首先是四大贝勒单独朝贺,然后是阿济格,再下面就轮到了多铎,排名第六,单独朝贺,那年多铎才10岁。排在他后面的是比他大至少二十岁的一众兄弟、子侄,像莽古尔泰的胞弟德格类、济尔哈朗、岳讬、杜度等等,这一堆战功赫赫的猛人,而且还不都是单独朝贺,像岳讬和杜度就是并列朝贺。

还要说明,这次朝贺,多尔衮没参加。至于为什么没参加史料未记载,当然,有可能是生病了、出去玩了,但是考虑到这么重要的日子,他大概率是没资格参加。

天命十一年,多铎12岁,这一年,努尔哈赤把亲掌的两黄旗大部分牛录拨出,分授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兄弟三人各得15牛录。但是,努尔哈赤明确确定,他死后,多铎为正黄旗旗主,领有全旗。而且不管谁接班,努尔哈赤生前亲掌的战斗力最强的两黄旗亲军,全部交给多铎。

自此之后,多铎成为正黄旗旗主,为八旗第一大旗,旗下牛录数是杜度掌管的镶白旗的三倍。

多尔衮皇太极众兄弟活了多久(多尔衮三兄弟与皇太极的恩怨情仇)(1)

爱新觉罗·多铎

可以说,因为巨大的年龄差,努尔哈赤对多铎更像“隔辈亲”,他用尽自己的全力去溺爱这个小儿子,可以不顾其他子侄的看法,甚至可以放弃八旗的稳定。

为什么会威胁八旗稳定呢?

努尔哈赤对多铎,就像给一个孩童手里塞上大量的金钱,再找几个最壮的侍卫保护他,而不顾其他几个年长儿子的感受,这局势要能稳定了,那就见鬼了。

也正是因为这种成长环境,造就了多铎恃宠而骄的个性,他后来抢范文程老婆、争夺皇位的议政会上倒戈、跟豪格过从甚密等行为,都很好解释了。

同样,阿济格的成长环境也差不多。

之前说过,努尔哈赤因为皇太极的老婆见阿济格不下轿行礼,下令皇太极休妻,可见对阿济格的重视程度。

但是,被强制休妻的皇太极心中肯定是很不高兴的,再加上这三兄弟的亲妈阿巴亥抢了皇太极生母的大妃之位,这要是不结仇,就真的说不过去了。

也正是因为以上原因,多铎、阿济格既不受皇太极待见,也不待见皇太极。

皇太极接班后,一次元旦朝贺,其他王公大臣都拿出宝贝来送给皇太极,而多铎却送来了一匹劣马。皇太极久经战阵,马好不好他一眼就能看出来,当即指责多铎无礼。多铎的反应是哈哈大笑,推托说是开玩笑,此事也就不了了之。

天聪二年,15岁的多尔衮和13岁的多铎跟随皇太极出征察哈尔,大胜,掳掠人口万余人。

战后,皇太极赐多尔衮“墨尔根岱青”的称号,意为聪明的统帅。后来封王时,多尔衮被封睿亲王,其“睿”字即源于这个称号,聪明之意。

同样,皇太极也赐予多铎“额尔克楚呼尔”的称号,勇敢之意,后来多铎所封的“豫亲王”,其豫字就来自勇的转音。

但凡有点脑子的人都能想明白,一个15岁,一个13岁,能立多大的战功?而皇太极却大加褒扬,表明其示好之意,稳住这两兄弟。一来因为多铎手中有八旗第一大旗,要动他会引起八旗内乱;二来为了制衡莽古尔泰和阿敏,更是为了孤立已经成年且很有想法的阿济格。

多尔衮很聪明,受到表扬后,他开始学习各种语言,开始卖力打仗,开始顺着皇太极的意思做事,并受到皇太极的格外信任。

多铎很直白,我妈的死你皇太极是最大的嫌疑人,登基后又跟我换旗,咱俩还有啥好说的,你想让我领情,休想!我多铎当年就是老爷子最宠爱的儿子。

跟多铎持有同样想法的还有阿济格。

随后,他两跟皇太极发生了一系列冲突,第一件事儿就是多铎结婚。

多铎要娶的妹子,是乌喇纳喇氏。很多朋友看到这里就会说,啊?怎么又是乌喇纳喇,多尔衮他妈阿巴亥、皇太极的继福晋不都是这个姓吗?

恭喜你,答对了。多铎要娶的不是别人,正是他的亲表姐,他妈阿巴亥的亲弟弟阿布泰的女儿。

也就是说,这个阿布泰,是阿济格三兄弟的亲舅舅。阿巴亥嫁给努尔哈赤后,阿布泰一并来到了赫图阿拉。努尔哈赤因为喜欢阿巴亥的缘故,对阿布泰也极力栽培,把自己的女儿和硕公主嫁给了他。这样一来,阿布泰既是是国舅爷,又是额驸,几年内就被提升为总兵官。

天命七年,努尔哈赤定八旗将官的仪仗,第一等的有包括阿布泰等的十六人,与努尔哈赤之子汤古岱、养子富尔汉、女婿何和礼、扬古利等总兵官并列。

天命七年三月,阿布泰又被提拔为管辖一旗的固山额真;到天命八月正月,努尔哈赤亲自提拔他为三等总兵官,五个月后即升为八旗处理军政要务的最高级别将官,第一督堂。

说到这里你就能看出,多铎的这门亲事,是有着深刻的政治背景的。而接下来的一件事儿,更加深了这种意味。

多铎未经皇太极允许,擅自找阿济格主持婚礼。

在多铎的这门亲事中,其幕后策划者试图绕开皇太极,将阿济格、多铎和他们的舅舅阿布泰绑在一起。而这个幕后策划者,不太可能是多铎,因为他此时只有14岁,能够将这么复杂的人物关系联系在一起不太容易。所以,这桩婚事很可能是阿布泰和阿济格两人合谋的。

这件事情的后果是严重的,以下是满文老档中的记载:

”天聪二年三月二十九日,阿山之弟阿达海革职之故:额尔克楚库尔(多铎)欲娶阿布泰舅之女为妻,阿济格台吉未与汗和诸贝勒商议,擅令阿达海前往为媒。说毕,阿济格阿哥又同阿达海往视其女。以有此故,(皇太极)定阿济格阿哥之罪,罚银一千两,进汗驮甲胄雕鞍马一匹,给予三大贝勒各雕鞍马一匹,给八台吉各鞍马一匹,革其固山贝勒,以弟墨尔根岱青(多尔衮)为固山贝勒。革阿布泰舅游击一职,降为备御,罚银二百两。 ”

皇太极揪住此事不放,狠整了阿济格一道。夺去其旗主之位,交给多尔衮,又让他向其他三大贝勒进贡,还顺道革去了阿布泰的职位。

其实皇太极的这些操作,是违反祖训的。努尔哈赤生前曾下令,大汗可废黜旗主的唯一罪行是:行为悖乱,扰乱国政。可是人家多铎娶个老婆,阿济格主持个婚礼,怎么也跟国政不沾边的,怎么说也到不了废旗主这个地步。所以,皇太极的处罚措施是相当重、且没有依据的。

而皇太极之所以要在登基不久就要违背老爹的准则、背弃自己曾经的誓言,就是为了一石三鸟。一是杀鸡儆猴,确立自己的威信;二是打压多尔衮三兄弟中年龄最大的阿济格;三是分化瓦解三兄弟,拉多尔衮对付剩下两个。

其实皇太极肯定有拉拢多铎的想法,就在这一年的不久前,他赐予多铎“额尔克楚库尔”的称号,而且这次结婚事件他也没有罚多铎,算是给足了面子,可是多铎就是不买他的账。

天聪五年,蒙古扎鲁特部戴青率部归降后金。在仪式上,阿济格发现,我去,归降部众中有个妹子长得真不错,就去打听。一打听,才知道是戴青之子善都的妻子。阿济格不由分说,上去拉着妹子就要回房睡觉,这着实把刚刚归附的部落头领吓了一跳,这也太直接了吧。皇太极当即喝止,阿济格只好放人。

回去之后,多铎跑来找阿济格,鼓动他要坚持真爱,看好了的妹子就要坚定信心,不抢过来不算完。阿济格被怂恿后,就跟多铎一旗去找戴青要人,还说了些类似:你要是不把人给我,我就怎么怎么你等等,这些恐吓的话。

戴青将此事报给皇太极,皇太极责斥了阿济格,但认为多铎年少骄纵,没有处罚他,只是把他单独叫来劝导。

这真算得上是谆谆教诲了,但多铎还是不领情。

天聪六年,皇太极率大军征伐察哈尔,仗打完了,皇太极派人去找崇祯议和,试图效仿察哈尔与明朝互市的模式,停止双方无休止的战争。

就在谈判期间,多铎坐不住了,喊着要回家。皇太极像哄儿子一样哄多铎,许诺回去之后将互市带来的收益分给他。多铎不干,当众表示不是抢来的他不要。皇太极也恼了,指责多铎这么着急无非是想回去睡小妾。多铎当众被人揭穿青春期的骚动,感到很尴尬,当众拂袖而去,留下了极度愤怒的皇太极。

皇太极看着远去的多铎,气愤地说道:

“乃若虽具才能,而心怀离异,亦复何益”。

别急,还没完。不久之后,多铎又因为结婚的事儿跟皇太极闹了点矛盾。

天聪七年,在皇太极的安排下,多尔衮和多铎要各娶一个老婆,都来自科尔沁部。

这两个妹子都是皇太极的大老婆博尔济吉特·哲哲的妹妹,是皇太极另一个老婆布木布泰(影视剧中的大玉儿)的小姑姑。

多尔衮高兴地结婚了,而且跟这个妹子的感情也很好,这一点之前讲过。

多铎却不乐意,嫌弃分给他的妹子胖、丑、黑。皇太极教导他,娶妻娶德,你有那么多小妾,想要美色睡哪个不行。多铎仍然不乐意,去找代善,让他去劝皇太极。代善去劝,皇太极更不乐意。

皇太极不在乎代善说什么,甚至不在乎多铎娶不娶,他最在乎的是,他的兄弟们不能凑一起商量事儿然后达成共识。

代善劝说后,皇太极更加坚定了让多铎娶这个老婆的决心,于是乎,多铎极不情愿地睡了这个妹子。

尽管经历了以上这么多的不愉快,皇太极登基后,还是很给多铎面子的。多铎位列六大亲王之一,分管礼部。说来皇太极也是着实高明,让多铎这样一个无礼的人去分管礼部,真是能想得出来。

然而多铎不知道的是,皇太极这个人整人,通常是先把你抬高,再开始搞你,通俗点讲就是捧杀。

崇德三年九月,皇太极任命多尔衮为奉命大将军,与岳托兵分两路征明,皇太极率诸王大臣前往演武场送行,多铎却借口避痘为由不去相送。

崇德四年五月,皇太极召诸王大臣历数多铎之罪,首当其冲的就是之前提过的败仗,多铎被祖大寿偷袭,“大败”,损失了9个人和30匹马;第二条大罪就是不给他哥多尔衮出征送行。

经过集体决策,多铎从亲王降为贝勒,罚银万两,夺所属牛录三分之一给其兄多尔衮和阿济格。并不准许他参与议政,也不让他插手管理六部事务。

然后,皇太极趁着多铎让出牛录的机会,将两百旗打乱重组,任命多尔衮为正白旗旗主,多铎为镶白旗旗主,结束了多铎执掌八旗第一大旗的历史。

还是老一套,弄三兄弟中的某一个,让另外两个占便宜,始终让三兄弟无法同心。

高,实在是高。

通过以上你也能发现,皇太极自始至终没有恶整的,只有多尔衮。多铎、阿济格多次冒犯皇太极的举动,多尔衮都没有参与,这说明在当时多尔衮与他两的关系并不是十分密切。

其实多尔衮更像是皇太极的自己人,在皇太极登基初期,多尔衮手中不过有15个牛录而已,没有战功,没有职位,没有人望,没有旗主之位,是相当普通的一个皇子。

而到皇太极死的时候,多尔衮已经是正白旗主(是八旗中牛录最多的一旗)、分管吏部、战功赫赫、羽翼丰满了。比起已经身死的阿敏和莽古尔泰,被恶整后边缘化的代善,屡次被皇太极敲打的多铎和阿济格,他已经赚得盆满钵满了,甚至比豪格和济尔哈朗还要满。

当然,也正是因为如此,一旦皇太极倒台,多尔衮就会失去最大的靠山。

其实呢,皇太极还是为多尔衮筹划了一些事情的。

对付那些手握重兵的非嫡系,皇太极一直是毫不手软的。像阿济格,他在被夺旗主之位后没有再度领旗;像阿敏、莽古尔泰,直接身败名裂;代善要不是够识相,很可能会在那次“请姐姐吃饭”事件中失去一切。

而多铎在崇德四年的这次处罚后,连降两级,降为贝勒,按照皇太极的一贯秉性,很可能会彻底搞倒多铎,这种事情对他而言简直是手到擒来。但是在松锦大战后,皇太极论功行赏,又恢复了多铎的豫郡王爵位。相当于先降两级,再升一级,跟阿济格同爵。而多尔衮和豪格在“移营事件”后也被处罚、降级了,但在这次论功恢复的却是亲王爵位,也就是恢复原状。

这是一个意味深长的举动。

皇太极登基后的一系列操作,彻底改变了多尔衮三兄弟的架构。在他刚刚接班那会儿,多铎、阿济格均为旗主,多铎还是最大一旗的旗主,而多尔衮则不是旗主。

而在这会儿,多尔衮成为正白旗主,多铎成了镶白旗主,多铎、阿济格均为郡王,较多尔衮矮一等,地位孰高孰低,一目了然。

从上面的记叙可以看出,在多铎、阿济格一系列对抗中,多尔衮并没有参与。虽然为同胞兄弟,但多尔衮的这种举动却像是在胞兄弟与皇太极之间站队,多尔衮站到了皇太极这一边。

皇太极也很配合,他抬高多尔衮,打压其他两兄弟但不下死手,就是为了为了确立以多尔衮为首的小集团,以便在他死后多尔衮能够站得住脚。

一场皇位争夺的大戏即将开演。

编者按:

系列第八篇,更新时间改了哈,每周二、五、六晚八点。

感谢支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