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五线城市排名(跻身三线城市南充底气十足)

南充五线城市排名(跻身三线城市南充底气十足)(1)

嘉陵江畔,魅力南充。

南充五线城市排名(跻身三线城市南充底气十足)(2)

5月29日,《第一财经》发布《2020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令南充人欣喜的是,在这份榜单中,南充上榜三线城市。

跻身三线城市,南充底气与实力从哪里来?

主要经济数据居全省“一方阵”,川东北首位。其实,盘点南充的经济数据,也为荣登三线城市榜单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2019年,南充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322.22亿元;主城区建成区面积已达153平方公里,人口达到145万人;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68.9亿元;水陆空立体交通优势明显……

保持专注发展定力,迎难而上抓发展,这份榜单的发布,将为南充干部群众注入澎湃动力、无限激情,在南充“建设成渝第二城、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次极核”的征程中更加信心满满。

南充五线城市排名(跻身三线城市南充底气十足)(3)

南充现代物流园。

A 综合优势明显 为南充上榜三线城市加分

5月29日,第一财经旗下新一线城市研究所在上海发布《2020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在榜单中,成都为新一线城市。二线城市中,四川无城市上榜。70个三线城市中,四川绵阳和南充两城市上榜。90个四线城市中,四川有达州等6个城市上榜。128个五线城市中,四川有广安、广元、遂宁等12个城市上榜。

一份榜单,让南充这座千年古城在全省,特别是川东北片区的地位优势凸显。

此次,第一财经新一线城市研究所共对中国内地337座地级及以上城市进行评估排位。根据第一财经新一线城市研究所提供的资料,发布《2020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榜单,主要依托商业资源集聚度、城市枢纽性、城市人活跃度、生活方式多样性和未来可塑性五大指标。具体计算内容包括大品牌青睐指数、基础商业指数、城际交通基础设施指数、物流通达度指数、商业资源区域中心度指数、消费活跃度指数、社交活跃度指数、夜间活跃度指数、消费多样性指数、人才吸引力指数、消费潜力指数、城市规模与增长数据等。

南充跻身三线城市,自有其底气和实力支撑。

市统计局副局长、高级统计师葛宗兵认为,从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的评价体系来看,与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规模密不可分。2019年南充经济总量突破2300亿元,快速发展的工业为消费市场和商业市场提供了丰富的产品,三产业发展特别是消费环境的打造、城市规模的扩大,以及城镇化率的提高,一个又一个商圈的出现,为南充商业发展提供了保障。

在城市建设方面,近年来,南充持续实施最大范围的城市修复、最大体量的城市改造、最大规模的城建会战,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15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到145万人,城市市政公用设施综合水平指标连续6年排名全省前3位。

在市场消费方面,2019年,南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68.9亿元、增长11.3%,总量居全省第三、增速居全省第二,稳居全省“一方阵”。今年1—4月,虽受疫情影响,南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仍达到371.9亿元,总量居全省第三。

南充水陆空立体交通优势,也为上榜三线城市加足了分。目前,南充已建成通车高速11条,实现县县通高速,通车里程546公里,位居全省第2;已建成铁路3条,总里程374公里,日均220余趟列车从南充经过,日均过境客货列车、发送旅客数量,位居全省地级市第一;高坪机场开通至北京、深圳、广州、上海、昆明、拉萨、乌鲁木齐等20个城市的航线,航线数量居全省第三,2019年发送旅客数量突破百万;在水运方面,“一港三码头”开港营运,嘉陵江实现全江通航,通航里程301公里,居全省第一。

南充五线城市排名(跻身三线城市南充底气十足)(4)

华灯初上,夜色南充。

B 用智慧和汗水 绘就幸福生活的美好画卷

南充跻身三线城市,这让南充人的自豪感油然而生,消息一经发布,即刷爆市民“朋友圈”。

在市民的印象中,南充旧城换新貌、新城展新姿,城市变化日新月异,城市特色鲜明、功能完善、形象靓丽,成为一座居者自豪、来者依恋、闻者向往的幸福之城。“在这里,收获了满满的幸福感、认同感、归属感。”“亲眼看到南充的变化,感到自豪,生活在这座三线城市,感觉到生活的优越性”……市民们纷纷在“朋友圈”表达了自己的心声和感慨。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南充上榜三线城市,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总工程师杜健则发了一条与众不同的“朋友圈”,引起了不少南充干部群众的共鸣:事非经过不知难,成绩来之不易。这些成就是撸起袖子干出来的,是挥洒汗水拼出来的。

省委定位南充为成渝经济区北部中心城市,鼓励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南充如何在成渝两个超大城市之间强势崛起?如何在成渝两市之后的城市群中一马当先?如何在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的7个“种子选手”中率先出线?

南充为此保持战略定力,坚定不移地实施“155发展战略”,奋力建设成渝第二城、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

“冲锋号”吹响,在南充城乡广袤土地上,干部群众舍得打破白天和晚上、上班和下班、工作日和休息日,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拿出拼命的精神,掉皮掉肉不掉队、流血流汗不流泪,撸起袖子、甩开膀子干,一个个重大项目有序推进,民生工程依次落地,实体经济项目落槌定音,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密集开工……

“工期最紧张的时候,恨不得一分钟当成两分钟用,恨不得多长两条腿……”主城区实施北湖公园综合提升改造时,吴利平是项目工地的一名管理人员,他回忆说,施工期间,他平均每天在工地上要走3万多步,最高峰的时候工地有1000多名工人,上百台机械全天24小时干,经过艰苦努力地工作,终于迎来了公园的亮丽呈现,全新开放后就赢得了市民们的如潮好评。

每年的三场项目拉练,全市干部一路走、一路看、一路听、一路议、一路比、一路思,高质量发展的共识在项目现场形成,撸起袖子加油干的信心在追赶跨越中凝聚,打好“九场战役”的举措在一次次清醒认识后更加有力。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如今的南充,从繁华的城市到广袤的乡村,从宁静的校园到忙碌的工厂,从热火朝天的工地到科技创新的前沿,760万南充人一直在各个岗位上辛勤奋斗,构成了新时代里激情奋进的壮阔场景。在求发展谋跨越,求新求变的路上,南充人也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绘就了幸福生活的美好画卷。

C 保持战斗者姿态 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6月1日下午,市委召开常委会(扩大)会议指出,南充成功跻身三线城市行列,这是南充发展位势的大攀升、是南充发展能级的大跃升、是南充发展格局的大提升,提振了“建设成渝第二城、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次极核”的信心和决心。一定要咬定青山不放松、不达目的不罢休,推动南充加快发展、加速崛起。

第一财经新一线城市研究所发布《2020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一个重要指标就是未来可塑性。

对此,市政府副秘书长张灯认为,市委、市政府坚定“155发展战略”,带领全市人民矢志不移建设成渝第二城、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目标高远切实可行,全市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朝着目标努力奋斗,南充的未来可期。

城市枢纽性是城市排行榜又一重要指标。南充自古位居“西通蜀都、东向鄂楚、北引三秦、南联重庆”的重要位置,如今,高坪机场正按国家开放口岸标准进行改扩建,工程完工后,航站楼总面积将达3.6万平方米,年旅客吞吐量达350万至500万人次,阆中机场正在加快建设,建成后,南充将拥有“双机场”。成南达万高铁即将开建,汉巴南铁路已经开建,两条高速铁路建成后,有着两千多年悠久历史的南充又将全面进入“双高铁”时代。待重庆利泽航运枢纽工程竣工后,嘉陵江航运将可常年通行1000吨级货船,南充将再添一条“水上高速”,交通优势也将进一步提升南充城市的枢纽性,对周边辐射的影响力也将大幅提升。

……

时间不停止,脚步不停歇。跻身三线城市,对于南充来说,是一份荣耀,更是一种动力。南充人将继续保持锐意进取、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敢闯敢干、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脚踏实地、苦干实干,不断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记者 李奎)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