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农机助力农业转型(小农机显大身手)

铡草机、揉丝机、微耕机……小农机遍布在泸水市各乡镇、街道的田间地头,助力泸水市肉牛养殖产业。

随着全市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逐年提升,2022年肉牛出栏率比2020年提高了10.24个百分点。小农机显大身手,为泸水市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智慧农机助力农业转型(小农机显大身手)(1)

日前,记者来到老窝镇崇仁村十四组村民何荣的家,院里放着许多收割回来的皇竹草,何荣正在使用小农机对这些牧草进行加工以便于保存,等到冬季草料少的季节,就可以拿出来饲喂家养的牛。

得益于小农机的使用,这个过程变得很简单。将皇竹草放入揉丝机,便得到无整齐切口、无硬结、手感柔软的丝条,再放入打捆机进行打捆包装即可。

智慧农机助力农业转型(小农机显大身手)(2)

何荣说,以前没有揉丝机,牛只爱吃饲草叶子柔软的部份,饲草秆的部分只能浪费。如今可以揉丝打包,饲草坚硬的部分被精细分解,提高了饲草适口性,也提高了饲料的利用率。以前家里只养了七八头牛,现在的饲料足够三四十头牛吃,极大提高了养殖肉牛和其他牲畜的能力。

智慧农机助力农业转型(小农机显大身手)(3)

据泸水市农业农村局的相关技术人员介绍,直接对草料进行打包,不用加任何添加剂,都可以储存一至两年。

“饲料处理打包放置后,在乳酸菌素的作用下自然发酵,营养价值会更高,饲料变得更柔软,适口性更好。”泸水市农业农村局农业推广研究员马文张说。

智慧农机助力农业转型(小农机显大身手)(4)

草料打包忙得差不多了,何荣又将经铡草机切碎后的皇竹草、黑麦草与玉米面、脱霉剂、小苏打等进行混合,用小型微耕机开始拌起喂牛的饲料。

智慧农机助力农业转型(小农机显大身手)(5)

现在何荣家的牛一天要喂食十桶,人工拌需要一个多小时,用微耕机则只需十多分钟。平日大部分群众用于田间耕作的微耕机,在他家却有了新的用途。

无论是揉丝机、打捆机还是微耕机,在何荣家成了发展养殖业的得力助手。

“我的揉丝机是去年买的,买了17600元,泸水市农业农村局给我补贴了5600元。国家政策真的好,减轻了我家的经济负担。”何荣说。

智慧农机助力农业转型(小农机显大身手)(6)

像何荣一样,全市还有很多家庭也在享受或即将享受农机购置补贴政策。

智慧农机助力农业转型(小农机显大身手)(7)

当天,市农业机械化服务中心的负责同志来到上江镇丙奉村丙奉二组村民汪金香家,进行农机购置补贴机具核验。

汪金香家是享受2023年第一批农机购置补贴51户农户之一。她家在2月购买了铡草机,核验后,5月份便可以拿到补贴。

汪金香说,以前没有购买铡草机时,夫妻俩养五、六头牛都感觉很辛苦,收入也不高。如今她家肉牛养殖已发展到二十头,多数时间她一个人就可以搞定,丈夫则挤出时间外出务工。

智慧农机助力农业转型(小农机显大身手)(8)

“养牛最大的问题就是找牛草,用机器切碎后,牛草足够,我一个人养一二十头牛都不成问题。我们家一年可以卖三四头牛,收入有七八万元,现在养牛就是我们家最大的收入。”汪金香说。

智慧农机助力农业转型(小农机显大身手)(9)

近三年,通过市农业部门不断地宣传,全市农机购机补贴资金共62.3万元,涉及机具889(台)套,涉及农户有832户,其中畜牧机具660台(套),占75%;直接拉动购机投入资金207.5万元,自行投入资金145.4万元。

智慧农机助力农业转型(小农机显大身手)(10)

饲料机械的推广普及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肉牛养殖生产方式的转变,由过去以放牧为主,圈舍养殖为辅,转变为圈舍养殖为主,放牧为辅,不仅减少了放牧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有效改善了生态环境还增加了农村劳动力的生产效率,缩短了饲养周期,过去牛出栏需要三到五年,现在只需要二至三年。

智慧农机助力农业转型(小农机显大身手)(11)

2022年末全市肉牛存栏42751头,2022年出栏13893头,牛肉产量达到1552吨,出栏率显著提高,2022年肉牛出栏率达到了35.44%,与2020年的25.2%相比较,提高了10.24个百分点。

“下一步,我们要进一步了解全市农机具的需求,要因地制宜地积极引进、推广、试验、示范、先进适用、节能环保、安全可靠的新型农机具新技术,让村村、家家户户都了解农机购机补贴的政策,提高我们全市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泸水市农业农村局农业机械化服务中心主任张文顺说。

智慧农机助力农业转型(小农机显大身手)(12)

泸水融媒记者:何青梅 蒋伯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