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行业现状及前景(网约车行业陷入困局)

2月全国网约车行业订单量较上月下滑了21.8%,对比去年同期也下滑1.6%,时隔一年为何网约车行业的订单量依旧难以增长?

文:刘政

编辑:刘华龙

交通部于2022年3月8日公布了网约车行业2月份的监管数据,据监管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2月28日,全国共有263家网约车平台公司取得网约车平台经营许可,环比增加3家;各地共发放网约车驾驶员证405.3万本、车辆运输证163.1万本,环比分别增长1.6%、3.0%。全国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平台2月份共收到订单信息55084.4万单,环比下降21.8%。

网约车行业订单下滑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网约车观察在整理了近一年交通运输部发布的全国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平台的数据后发现,自2021年5月全国网约车行业订单量达到峰值8.084亿单后便开始下滑,直到2022年1月受春运的刺激后才回升到7亿单,然而2月便再次回落到5.5亿单。

网约车行业现状及前景(网约车行业陷入困局)(1)

而对比一年前2021年2月的全国5.6亿单的订单量,2022年2月的订单量依旧没能达到去年的同期水平,这里我们不禁要问,订单去哪里了?

而且作为关键指标数据的网约车人证司机数量已经从一年前的329.1万人增长到了405.3万人,车证数量也从一年前的122.9万本增长到了163.1万本,网约车司机以及车辆都在稳步增长,可是总的订单量却不增反降,这足可以说明当下网约车行业的不景气。

透过上面的统计表格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2021年7月滴滴全系APP被下架后在各大平台的补贴刺激下网约车行业的总体订单量达到了7.7亿单,补贴大战一定程度上刺激的乘客的打车需求,也为行业带来了一个月的繁荣期,然而到了8月行业的总体订单量便快速回落到6.4亿单,这里有一个前提是交通部在7月底约谈了头部的平台,要求各家平台公平竞争严禁低价倾销,这也说明随着补贴的退潮,乘客的打车需求也在下滑,所以网约车这门生意的本质其实还是拼补贴。

网约车行业现状及前景(网约车行业陷入困局)(2)

从行业角度看,当下网约车行业当下面临最严峻的问题便是从业人员饱和以及打车需求的增长乏力,这一点在当下几大平台的竞争争夺中也有所反映。

从去年11月开始,滴滴、高德、曹操、T3、美团等平台都将运营的重点转向了司机侧,原因其实也很简单,平台方已经明白一个道理,网约车市场的总量已经到顶很难再有大的突破,与其不断砸钱补贴换取市场增量还不如用心运营好现有的存量市场,这样获取市场的成本更低效率也更快。

所以,网约车生意的本质还是乘客叫车司机的响应度,只有平台有足够多的运力才能保证乘客随时都可以叫到车,这一点对于提高乘客的出行体验以及获取市场占有率也同样至关重要。

所以为了提高自身平台的核心竞争力,各大平台一方面不断吸纳招募现有的司机加入,另一方面不断吸取外部的新司机入行,因为对于平台而言司机资源的储备是不可或缺的,这是提供出行服务的基本保障。

这也是为何从去年2月开始网约车司机和车辆都在稳步增长,而订单量却一直下滑的原因所在。

而回到行业看,网约车总体市场为何一年时间都难有较大的增长与突破,网约车观察认为,一方面是各大平台的关注度都集中在争夺市场抢夺运力上,对于如何改善行业的服务以及模式缺乏创新,目前各大平台模仿的对象还是滴滴,而如今的滴滴陷入无法拉新的困局,重心全部在维持现有乘客以及司机运力上,无法再分心去做大的创新与改善,而对于网约车行业所有从业者而言,只有不断做大蛋糕才能让所有人获益,如果只是打倒一个巨头瓜分市场份额,那么行业将会陷入无尽的恶性循环,在服务、体验、创新、变革上将不会再有新的突破,或许用不了多久就会再次回到10年前出租车的模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