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黄山和庐山(庐山行记)

庐山诗韵

1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一首李白《望庐山瀑布》,足足让我萦怀庐山数载。飞梦一行,又几度春秋。岁月酿酒,今方记之。

登高阁,望“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过寻阳司马青衫处,难寻“枫叶获花秋瑟瑟”。琵琶空留千年名,司马青山泪已干。悠悠英灵笑碧空,一切早已物是人非。

都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庐山,进山35公里,三百九十六道湾,湾湾急行陡转,头晕目眩,何止蜀道难?

牯岭街,终于可以松松心,稳稳神。

初冬季节。山里的风,透骨寒。遍地落叶,随风飘转。远远望去对面山坡山岰里,是些参差错落的红顶房舍,依势而建,静静地嵌落在彩林之间。

2

冬天是不可能有桃花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常恨春归无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白居易的一首,《大林寺桃花》,觅补了多少人,常恨春归无觅处,山中又复春的遗憾。只恨当下,是冬不是春。错过桃花雪,去走走花径,看看草堂,不也很美吗?说不定,还能找见陶氏“桃花源”呢?

花径。“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可以想见,春夜喜雨过,晴日催花暖欲然。灼灼桃花,流光溢彩。蜂乱蝶喧,暗香盈袖。春风吹过,桃花落满头,拂身还满,真乃花仙。冬天的花径,是另一翻景象。桃树,红消翠减,冉冉物华休。青涩的枝条,在静静地孕育,春的花蕾。青松冠列桃林边,树下藤萝茑蔓,匍匐交缠。落叶深深深几许,化作雪泥护春魂。

3

白居易,在佐江州司马时,在庐山建一草堂,名《庐山草堂记》。文曰:“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明年春,草堂成。三间两柱,二室四牖,广袤丰杀,一称心力。洞北户,来阴风,防徂暑也;敞南甍, 纳阳日,虞祁寒也。堂中设木榻四,素屏二,漆琴一张,儒、道、佛书各三两卷。乐天既来为主,仰观山,俯听泉,旁睨竹树云石,自辰及酉,应接不暇。俄而物诱气随,外适内和。一宿体宁,再宿心恬,三宿后颓然嗒然,不知其然而然。自问其故,答曰:是居也,前有平地,轮广十丈;中有平台,半平地;台南有方池,倍平台。环池多山竹野卉,池中生白莲、白鱼。又南抵石涧,夹涧有古松、老杉,大仅十人围,高不知几百尺。修柯戛云,低枝拂潭,如幢竖,如盖张,如龙蛇走。松下多灌丛,萝茑叶蔓,骈织承翳,日月光不到地,盛夏风气如八九月时。下铺白石,为出入道。堂北五步,据层崖积石,嵌空垤堄,杂木异草,盖覆其上。绿阴蒙蒙,朱实离离,不识其名,四时一色。又有飞泉,植茗,就以烹燀,好事者见,可以永日。春有锦绣谷花,夏有石门涧云,秋有虎溪月,冬有炉峰雪。阴晴显晦,昏旦含吐,千变万状,不可殚纪,覙缕而言,故云甲庐山者”。草堂之美,不胜言辞。”余,行遍山林,未见草堂,只能空想,堂之适,景之秀。隐约有梦千年醒。

4

陶渊明,隐逸山林田园,将田园生活,幻化成田园诗。其南山就是庐山。饮酒二十首(其五)文曰:“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种大的意象之美,只可会意,不可言传。

陶渊明另有佳作《桃花源记》。文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此乃人间仙境,遍寻其山间无果,不知这桃花源以前真的在庐山某处?抑或作者臆想?用一种另类的方式,来表达一种思想?完美无缺。

5

庐山,自古以来,无数文人骚客,墨客,政客,僧侣,学者,隐居于此。或润笔诗章,或丹青绘画,或商谈国要政事,或修道成佛,或理学讲书。

白鹿洞书院,是理学之府。庐山文化名片之一。位于江西庐山五老峰南麓,与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河南商丘的应天书院、河南登封的嵩阳书院,合称为“中国四大书院”。

书院坐北朝南,为几进几出的大四合院建筑,布局相当考究;从建筑材质结构看,书院建筑多为石木或砖木结构,屋顶均为人字形硬山顶。礼圣殿、朱子祠、御书阁、明伦堂坐落在楼阁庭院。

相传书院的创始人可以追溯到南唐的李渤。李渤养有一只白鹿,终日相随,故人称白鹿先生。后来李渤就任江州(今九江)刺史,旧地重游,于此修建亭台楼阁,疏引山泉,种植花木,成为一处游览胜地。由于这里山峰回合,形如一洞,故取名为白鹿洞。宋朝书院讲学之风盛行。位于江西庐山五老峰下的白鹿洞书院,因朱熹和学界名流陆九渊等曾在此讲学或辩论,这里成为理学传播的中心。

6

美庐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风景区内,海拔1174米。是庐山所特有的一处著名的人文景观,它展示了风云变幻的中国现代史的一个侧面。“美庐”曾作为蒋介石的夏都官邸,“主席行辕”,是当年“第一夫人”宋美龄生活的“美的房子”。

美庐演化出的历史轨迹与世纪风云紧密相联,它曾是一处“禁苑”,日夜被包裹在漂浮的烟云中,令人神往,又令人困惑。如今“美庐”敞开它的真面目,以它独有的风姿和魅力,吸引着众多的海内外的游人。

庐山牯岭东谷,有一条蜿蜒而来又蜿蜓而去的长冲河。在长冲河畔,有一座掩隐在一片绿荫深处的英国券廓式的别墅—— “美庐”。它是庐山所特有的一处人文景观,它展示了风云变幻的中国现代史的一个侧面。“美庐”,与世纪风云紧密联系。庐山军官训练团的创办;国民党围剿中央红军计划的炮制;第二次国共合作的谈判;对日全面抗战的酝酿和决断;“八一三”文告的出台;美国特使马歇尔八上庐山的“调处”……这些令人瞩目令人回顾的历史事件,无疑将这座小楼推上了显赫而又迷离的境界。

“美庐”,曾作为蒋介石的夏都官邸,“主席行辕”,曾是当年“第一夫人”生活的“美的房子”,演化出的历史轨迹,有魔影,也有过光灿;有闹剧,也有过正剧;有政治的冷酷,也有生活的温馨……无疑予人视觉上心理上一种潜在的诱惑,无疑令人浮想翩跹。

庐山的别墅洋洋大观,而“美庐”是其中的佼佼者。这幢别墅的内部布局,能够充分体现家庭温馨气氛的建筑功能,别墅及庭园的整体设计和营造,充分体现19世纪末产生的“花园城市”的美丽构想。

这幢别墅,始建于1903年,由英国兰诺兹勋爵建造,1922年转让给巴莉女士。巴莉女士与宋美龄私人感情颇深,1933年夏,巴莉女士将此幢别墅让给蒋介石夫妇居住,1934年巴莉女士将这幢别墅作为礼物,赠送给宋美龄。从此,宋美龄成为了这栋别墅唯一的主人。别墅,前临长冲河,背依大月山,坐落的位置,形如安乐椅。蒋介石很喜欢这里的环境,视为风水宝地。在他的眼中,“背山面水”正符合中国风水学说所推崇的格局。蒋介石夫妇很喜欢这里的恬静、秀美,而宋美龄名字中也有一个“美”字,于是将这幢别墅命名为“美庐”。从此,神秘的面纱便形影不离,将这幢别墅整整笼罩了半个世纪。

“美庐”庭园,可谓荟萃庐山珍木异卉,满目葱茂,温馨扑面。庭院石拦旁的金钱松,高俊挺拔,树高30米,为庐山最高大最古老的金钱松。别墅四周的庐山松,苍劲偃盖,虬枝屈铁,不时传来松涛阵阵。牯岭玉兰,早春怒放,花色洁白,散发着幽幽清香;庐山结香,喷黄吐华密密似球的花,溢满枝头;箬竹丛丛,露珠滴翠;卫矛枝横,暗藏箭羽。盛夏时节,依攀墙垣的凌霄花,红英灼灼,凌空抖擞;“五爪金龙”橙黄的花瓣上酒落着斑斑紫丹,花瓣遒劲似龙爪。入秋之后,被誉为“活化石”的鹅掌揪,那形似鹅掌的叶片,被染成一片金黄;五角枫,一树烈焰,飞霞流丹;而鸡爪槭,更是红得透明,红得灿烂……

“美庐”的庭园营构,以遵循自然风貌为最高宗旨,不着意人工的修饰,而是注重因形就势的精心布置。一条小径巧妙地依着景物而迂回环绕,使人得以细细观赏,慢慢品味。庭园中有一天然裸露石丘,上面铁镌刻着“美庐”二字,左下刻有“中正题”,这是蒋介石于1948年8月亲笔题写。可以说,这块摩崖石刻,既是这幢别墅庭园的“点睛”之笔,也是蒋介石夫妇对“美庐”的钟爱的历史印迹。

别墅,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绿色的世界,绿门、绿窗、绿栏、绿柱、绿廊,而属于建筑第五立面的屋顶,也漆成了墨绿色,而连那原先的灰褐色石墙,也因“爬墙虎”、美国凌霄爬满而终成绿色,予人静谧安宁而又清新的感受。

“美庐”别墅一楼。绿荫笼罩下的“美庐”别墅,为石木结构,主楼为两层,附楼为一层,占地面积为455平方米,建筑面积为996平方米。而整个“美庐”庭园占地面积为4928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仅占其总面积不足十分之一,因而显得庭园特别敞净,而建筑主体却又显得适宜,既不感到笨拙,又不感到纤弱,产生出一种和谐美。登十字型长石阶,步通透式凉台,进入室内是一装饰典雅、中西合璧的会客厅。猫眼绿的地毯,墨绿的沙发,墙壁上挂着宋美龄不同时期的半身照片,以及蒋介石夫妇在“美庐”生活的部分照片。紧邻是当年“第一夫人”的卧室,室内陈设基本保持原貌,居中有双人厅床,据说是用英国优质木料制作,床左侧放置一圆形雕花梳妆台,方柜上摆设着精致的象牙扇等物品。

“美庐”别墅二楼,是蒋介石的办公室、会客厅、卧室,卧室的配置和宋美龄卧室相仿,却多了一张躺式沙发。办公室的斜对面,是侍从室第二处主任、有“文胆”之称的陈布雷办公室兼卧室。办公室的左边,分别建有凉台和阳台,均为石柱、石栏,宽阔安适。

与主楼相连的是附房,此为1934年冬,按照主人的意图所增建的,采用封闭式内廓联为一体。从外面看为一排玻璃窗,而内部布局为一侧是通道,一边是各自独立的各功能用房:餐厅、琴房、侍卫室等。而今,此处被辟为展览厅。展览厅所展示的内容,可分为三个部分,一为“美庐”留存物品;二是国民政府要员们在“夏都”政治活动的历史照片及历史物品;三是牯岭历史风貌及三十年代所拍摄的庐山名胜照片。

石刻“美庐”。美庐”留存物品,有陈列品、工艺品,亦有器皿、用品等,既反映出别墅主人生活的不同侧面,也体现出历史的真实。展品中主要有:宋美龄弹奏过的德国制造的立式钢琴,宋美龄阅读收藏的精装英文书籍,宋美龄画的《庐山溪流》等三幅水彩画;蒋介石联烟时,由陈铭枢赠送的礼品----银质茶具;“美庐”宴请时用的餐具----蒋介石万花盘、碗;以燃烧煤油为动力制冷的菲赛尔冰箱,1.2米长的透雕象牙等。在展示厅中,展示的历史照片有:1934年9月,蒋介石参加庐山军官训练团毕业典礼;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与马歇尔在“美庐”凉台上会谈。1946年中秋节,蒋介台夫妇与驻华美军司令吉伦将军夫妇,在含鄱口野餐……

“美庐”,是纪录历史的真实载体。历史在这里沉思,游人在这里沉思!1959年庐山会议期间,毛泽东也曾居住这座别墅。

7

三叠泉古人称“匡庐瀑布,誉为“庐山第一奇观”。由大月山、五老峰的涧水汇合,从大月山流出,经过五老峰背,由北崖悬口注入大盘石上,又飞泻到二级大盘石,再喷洒至三级盘石,形成三叠,故名;势如奔马,声若洪钟,总落差155米。古人描绘曰:“上级如飘云拖练,中级如碎石摧冰,下级如玉龙走潭。极为壮观,撼人魂魄。李白望《庐山瀑布》,当应是此处胜景。余步行山谷半天,时而缓缓溪流小道,时而拾阶而上,一面是悬崖峭壁,壁立千仞,多彩林叶,五彩缤纷。一面是缓陡山坡,逐渐升高,间有房林茶社。攀至山顶,四肢酸软,心慌脉颠,长气粗喘。歇歇脚,喝杯水。仰长霄碧空穿斜阳,俯远谷,瀑布飞练,人流不断。下坡上坡,急坡陡坡,缓坡慢坡,辗转千梯湾,最终到谷底瀑布前。瀑布飞流似雪练,霏霁濛濛,散作星如雨,溅起池底千朵浪,此时无声胜有声。千丈瀑布,万年漂,更待何时春风老?

8

锦绣谷是由大林峰与天池山交汇而成。因四季红紫匝地,花团锦簇,故名锦绣。锦绣谷是因第四纪冰川作用,经过冰川的反复刻切,形成了一个平底陡壁的山谷。毛主席的七绝诗:“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所描写的就是锦绣谷景色。

余行锦绣谷,宛若山林花园,叠彩枫林,青松绕崖角,山路十八弯,上上下下,途中遇有仙人洞,茶园,廊亭,一介名亭,忘其名也。望远山下城区,薄雾濛濛,海市蜃楼一般。

9

含鄱口。位于东南部含鄱岭的一个山口,海拔1286米。此处三面环山,一面临湖,三座山峰连在一起优如一只张开的巨口,有欲饮鄱阳之水,而得名于含鄱口。

含鄱口也是中国九大观日出地之一,最佳地为含鄱亭。登上含鄱亭,极目四眺,湖光山色,尽收眼底。

行至此地,当是夕阳落山。坐在崖边,远望鄱阳湖,紫雾迷濛,鸥鹭翻飞,舟行船移,山色有无中。

10

庐山宗教文化的独特性则在于“一山藏六教,走遍天下找不到”。庐山“道释同尊”。天师张道陵,一度在庐山修练;道教禅师之一的陆修静,在庐山建简寂观,编撰藏道经1200卷,奠定了“道藏”基础,并创立了道教灵宝派。四世纪,高僧慧远在庐山建东林寺,首创观像念佛的净土法门,开创中国化佛教,代表佛教中国化的大趋势;禅师竺道生在庐山精舍,开创“顿悟说”。1886年,基督教传入庐山;1914年,天主教开始在庐山传播;1925年,穆斯林在庐山建起了宗教活动圣所。“庐山到处是浮图”的题咏正是对庐山千余年来宗教形象的概括,至今,庐山仍存有:东林寺、西林寺、黄龙寺、诺娜塔寺院、仙人洞道院、基督教堂、文殊塔等具有较高文物价值和观赏价值的宗教建筑。从四世纪至十三世纪,庐山宗教兴盛,寺庙、道观一度多至500处。1942年,世界佛教联合大会在庐山召开。二十世纪初,二十余国的基督教教会汇集庐山。至今,庐山仍有多个宗教及教派的寺庙、道观、教堂多座。

电影《庐山恋》。由黄祖模所导演的1980年所拍摄上映的以该山为背景主题的电影《庐山恋》,是一部以庐山为背景的爱情、时尚、风光片,也是“文革”结束后中国首部以爱情为主的电影。

影片展示了庐山的风光,而且造就了男女主角张瑜和郭凯敏的蹿红以及著名的被誉为“中国银幕第一吻”的经典一吻,而其中女主角张瑜在该片当中所换的43套服装更为经典,为此在庐山上还专门修了一座电影院,名为庐山恋电影院,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该电影院35年来一直坚持全年365天,天天24小时常年不断重复放映该片,从未间断,被列入了吉尼斯世界纪录,称其为在世界上“在同一个影院常年坚持重复放映次数最多的影片”。《庐山恋》和庐山恋电影院也成为了庐山的一个新的象征和庐山的新地标性景观。

在深山的夜晚,看了青春之恋,步行返宾舍。青空湛蓝似玉,皓月当空,一望千里,白云似雪浪,翻滚飘扬,层层叠叠,姿态万千,似雪狗,像天猫,类虎长啸,如狮追豹,宛兰舟棹荷塘,忽仙女醉梦乡,或散如琼瑶,美不胜收,妙不可言。远处山脉绵延起伏,忽高忽低,风敲松霜竹韵,时鸣耳边,偶尔有声鹊鸣。那真是惊心动魄。这岂不是苏轼《题西林壁》诗,意境。“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庐山文化远源流长,文化底蕴丰厚。庐山风景,山水湖泊,云树花草,昏旦含吐,四季各异。是一个可以追梦千载,遥叹万世,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佛世天堂。

游黄山和庐山(庐山行记)(1)

游黄山和庐山(庐山行记)(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