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瞻基有多宠爱孙贵妃(朱瞻基有多宠爱孙贵妃)

1425年5月,明宣宗朱瞻基继位,时年26岁,正是意气风发之时,却也是恣意妄为的年纪。

都说大明皇帝多情种,朱瞻基也不例外。

朱瞻基有多宠爱孙贵妃(朱瞻基有多宠爱孙贵妃)(1)

朱瞻基画像

在他心中,自己虽贵为一国之君,却有件隐秘之事萦绕在心,挥之不去。

什么事呢?原来与他同龄的孙贵妃十来岁进宫,从小与他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却不能被立为皇后,自己纵有四海却不能让最爱的女人做正妻,岂不是人生一大憾事!

朱瞻基甚至觉得,每次看到孙贵妃,总有丝愧疚。

01 孙氏进宫,后被册封为贵妃

说起孙贵妃和朱瞻基的姻缘,要从新皇帝的姥姥说起。

那时还是永乐年间。

孙贵妃是山东邹平人,父亲孙忠在永平县当主簿。朱瞻基姥姥彭城伯夫人,也就是是张太子妃的母亲,老家也在永城,衣锦还乡时,恰好孙主簿全程接待。

老夫人见到孙主簿的女儿孙氏,见她漂亮乖巧,异常喜欢,乐呵呵地说长大给她做外孙媳妇。大家都是同乡,自然分外亲切,老夫人有这种心思也是人之常情。

孙主簿见有这等好事,欣喜万分,赶紧跪下磕头,感激涕零。今后若能和当今太子攀上亲家,孙家就是皇亲国戚,这是烧了几辈子的高香!

老夫人打心眼里喜欢这十来岁的孙氏,便张罗着让孙氏进宫,当然不是当宫女,而是给外孙朱瞻基做个伴。外孙若是喜欢,以后留下来娶了为妻。

再来说说朱瞻基。

说来奇怪,朱瞻基的老爹因为体态臃肿,一直不被朱棣喜欢,但是朱瞻基却很得宠,从小由徐皇后亲自抚养,朱棣也对他格外重视,到哪都喜欢带着他,比如北巡、远征蒙古,因此朱瞻基从小也得到了很多历练,很有个性,人也灵光、聪明。

眼看着皇太孙渐渐长大,该是为他选择孙媳妇的时候了,朱棣心下寻思。

恰好彭城伯夫人经常进宫里看女儿张太子妃,就念叨着孙主簿的女儿多漂亮多聪明,因此太子妃也上了心,后来告诉了公公朱棣,朱棣便下令让孙氏进宫,由太子妃养在东宫。

朱瞻基有多宠爱孙贵妃(朱瞻基有多宠爱孙贵妃)(2)

《大明风华》张太子妃剧照

这年是1410年,朱瞻基年仅12岁(虚岁),和孙氏都生活在东宫,可谓青梅竹马,两人从小培养了深厚的感情。

一晃到了1420年,到了朱瞻基大婚的年龄,对于古人来说,这个岁数没成婚有些迟。此时的孙氏出落得愈发亭亭玉立,举手投足尽现妩媚之态。正值青春期的朱瞻基,对她也很钟情。

正当所有人认为朱瞻基的正妃是孙氏之时,情况有变。

会看天象的司天官上奏说,给朱瞻基选正妃,按生辰八卦推算,应该在济河一带求此女。

恰逢济宁人百户胡荣生有七女,第三女胡百祥被选进宫。朱棣自然要为“好圣孙”把关,见此女端庄贤淑,就看上了,册封胡氏为孙儿正妃。

彭城伯夫人知道后感到不平,此前不是定好立孙氏为妃么,怎么突然变卦了呢?以后有什么颜面见孙主簿,再说明明外孙很喜欢孙氏,怎么正妃就变成胡氏了。

为此,多事的老夫人常在女儿面前唠叨,想让女儿找朱棣改命孙氏为正妃。皇帝定的婚事哪能说改就改的,张太子妃任她老娘念叨,不发一言。明成祖朱棣知道后,明白了亲家母的意思,便立孙氏为嫔,打个圆场罢了吧。

朱瞻基有多宠爱孙贵妃(朱瞻基有多宠爱孙贵妃)(3)

朱棣画像

朱棣死后,朱高炽登基,张太子妃升为皇后。彭城伯夫人又喋喋不休,向女儿念叨着这件事,皇后还是没理睬,心里觉得胡氏贤德,不会生事,好端端的怎能改立正妃呢。

没想到朱高炽是个短命皇帝,仅仅做了九个多月的皇帝,就死了。

1425年5月,朱瞻基登基,成了明宣宗,随后册立胡氏为皇后,孙氏为贵妃。

02 胡皇后被废,孙贵妃被立为皇后

孙贵妃和胡皇后相比,一个娇媚,一个贤淑,从心里来说,朱瞻基很想立孙氏为皇后,可这是他爷爷指定的,怎么能随便改呢?

孙贵妃呢,见皇后有金册金宝(玺印),自己却只有金册,却没金宝,心有不甘,但是这是祖制。

朱瞻基有多宠爱孙贵妃(朱瞻基有多宠爱孙贵妃)(4)

《大明风华》孙贵妃(孙若微)剧照

朱瞻基不想让孙贵妃受委屈,毕竟两人有着多年的感情基础,便特地向张太后请示,破例赐给孙贵妃金宝,张太后虽然觉得有违祖制,但是儿大不由娘,总不能为了这件小事,坏了母子间的情分,罢了,就由他一回吧。

此后,贵妃同皇后一样,被封后也有金宝金册。

朱瞻基有多宠爱孙贵妃(朱瞻基有多宠爱孙贵妃)(5)

金宝金册

在赐金宝的背后,野史认为是孙贵妃工于心计,想试探张太后的态度,为自己立后增加砝码,我觉得可能性很大,不然后面也就不会发生胡皇后被废的事。

对于后宫的妃嫔来说,只要获得皇帝的宠爱,足以和皇后平起平坐,甚至比皇后还威风。

孙贵妃在身份凭证上和胡皇后一样了,如果想取代胡皇后,除非能生个儿子,母凭子贵嘛!

朱瞻基眼看着快三十了,却一个儿子都没有,内心也有些焦急。

在他登基之前,孙贵妃生下女儿常德公主,而胡皇后生下女儿顺德公主、永清公主,平时身体却不大好。

看情形,如果孙贵妃能再生个儿子,便能如虎添翼,成为东宫之主。

似乎她特别受老天眷顾,宣德二年11月,孙贵妃如愿生下明宣宗的长子朱祁镇。

关于朱祁镇的生母究竟是不是孙贵妃,一直很有争议。据《明史·后妃》说,孙贵妃没生出儿子,那个朱祁镇,是她偷梁换柱,取了宫女生的孩子,声称是自己生的。

意思是她买通了身边的宫女,让其和朱祁镇珠胎暗结,再假称自己怀孕。

这个难度也太大了吧!当时孙贵妃并没有多大的势力,能撑腰的也只有皇上一人,除非是皇上和太后默许,不然她能拿自己的女儿和未来的命运去押注?况且她也年轻,万一以后真的生出儿子呢,不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如果明史记载属实,还有种可能:她丧失了生育能力。

真是盗子的话,后来朱祁镇登基后,为什么没有追查生母是谁呢?《明史》上说明英宗的生母没有一个人知道。

明史是清朝人写的,有些时候会出现诋毁明朝的记载,我觉得应该是同情胡皇后而埋汰孙贵妃,故意说她盗子。

言归正传,话说孙贵妃生下了朱祁镇,朱瞻基喜出望外,终于有接班人了,也愈发宠爱孙贵妃。

朱瞻基有多宠爱孙贵妃(朱瞻基有多宠爱孙贵妃)(6)

《大明风华》朱瞻基剧照

按理说太子应该让胡皇后收为嗣子,划给东宫收养,但是太子还是养在贵妃处。不合常规啊,难度朱瞻基有什么打算?

确实,他想废胡后,立孙贵妃为后。

于是,朱瞻基召见大臣张辅、蹇义、夏原吉、杨士奇、杨荣商议,说:“本来朕快三十了还没有有儿子,现在孙贵妃有子,母从子贵,古亦有之。但皇后应该何如处置?”

胡皇后虽然多病,但没有过失,一群重臣自然不答应,纷纷劝皇帝:这样废后不妥,会被后人诟病,载入史册。

可是朱瞻基心意已决,坚持到底,群臣也没辙了,不敢力谏。

“众爱卿有什么良策废后?”朱瞻基问道,最关心的是这个问题,自己是天子,立个正妻还立不得?

群臣见皇上铁了心要废胡后,无可奈何,哪敢违抗?

有人献策,要不给胡皇后罗列些过失,找个理由废了。朱瞻基心下不忍,污蔑皇后不妥,毕竟夫妻多年,一日夫妻百日恩,况且她还为我生下两个公主,罪名坐实了还能苟活?

又有人献策,不如皇上暗示胡皇后借身体不佳、无子为名,主动让位,不就行了。

朱瞻基一听,觉得这个主意不错,接下来导演了一出好戏。

胡皇后多年被压,人已日渐软弱,哪敢违逆圣上的意思。

1428年,胡皇后上表自己有病,以致于多年没为皇上生下儿子,情愿主动辞去皇后之位,以便早定国本。

朱瞻基有多宠爱孙贵妃(朱瞻基有多宠爱孙贵妃)(7)

《大明风华》胡皇后(胡百祥)剧照

朱瞻基迫不及待地封还是小婴儿的朱祁镇为太子。

孙贵妃欣喜不已,却假意向明宣宗上表推辞:“等胡皇后病好了,自然会生子,我的儿子怎么能先于皇后的儿子呢?”

胡后和孙妃,一个坚让,一个力辞,群臣见风使舵,纷纷上表催请,演了个三推三让的欲盖弥彰的戏。

多次谦让后,最后胡皇后迁出了正宫,退居到长安宫中避位待命,这才真正结束了这一场不断地推让。

这年三月,朱瞻基终于废去了胡氏的皇后称号,同时赐号为静慈仙师,命其潜修静养。同时,孙贵妃被立为皇后。

表面看上去,孙贵妃被立为皇后,是因为胡皇后不断请辞,群臣不断催请,迫不得已才勉强登上皇后之位的。

张太后尽管内心喜欢宽厚的胡皇后,但是爱子情深,深知儿子和孙贵妃青梅竹马,感情深厚,也就不干涉了。

这对于胡皇后来说是不公平的,张太后也觉得对不住贤惠的胡皇后,便常召居清宁宫,内廷朝宴,命胡皇后居孙皇后上席,孙皇后常怏怏不快,可是碍于张太后的面子不敢发作。

胡后被废,朱瞻基也知道失德,后来时常辩解:“此朕少年时事也!”

03 尾声

以封建社会的道德标准来说,“宠艳妃而废元后”,在君德上已经是极大的失德。

明人谈迁在他所著的《国榷》里,痛骂宣宗身边的杨荣、杨士奇,指他俩是逢迎君主的佞臣。有一种说法,废胡立孙之说,是杨荣首先提出的,杨士奇做得没那么露骨,主要帮明宣宗做些善后粉饰的工作。

朱瞻基有多宠爱孙贵妃(朱瞻基有多宠爱孙贵妃)(8)

杨士奇画像

朱瞻基也知道,弄不好会败坏自己的名声,但他是个很有个性的人,他觉得不管事有多难,只要安排巧妙,就没有摆不平的事。

然而在当时的人们看来,胡皇后辞去皇后之位并非自愿,是被逼着演这出戏的,因为没理由辞,胡皇后年龄比孙贵妃小三岁,还年轻,生皇子还是有机会的。

因此,那时人们觉得胡皇后无过错被废,都很同情她。

以我们现在人的观念很难理解,感情的事哪能勉强,强扭的瓜不甜,或许胡皇后辞位,对大家都好,皇上心里舒坦了,大家同乐乐嘛。

朱瞻基有多宠爱孙贵妃(朱瞻基有多宠爱孙贵妃)(9)

孙贵妃画像

孙贵妃升级为孙皇后,没想到几年后,升级为孙太后,朱瞻基仅做了十年的皇帝就驾崩了,不过比他爹还是强多了,他爹只做了九个多月的皇帝。

宣宗生前的妃嫔侍姬几乎尽数殉葬,除了得到了封号的正式妃嫔殉葬之外,曾经侍寝而无子女的宫人也有很多。只有胡废后、孙皇后以及郕王之母吴贤妃幸免于难。

如果当年孙贵妃借腹生子属实,可能也是想摆脱殉葬的噩运,无奈之举。

尽管我认为孙贵妃借腹生子的传闻,大概率是人们同情胡后编造的,但是联系朱祁镇临终前下诏终止殉葬制度,似乎又真假难辨、扑朔迷离,他的身世追根溯源难道是殉葬制度?

朱瞻基死时,朱祁镇还是个不满十岁的孩童,被张太皇太后(朱瞻基的娘)一锤定音为新君,才能顺利登基。

朱瞻基有多宠爱孙贵妃(朱瞻基有多宠爱孙贵妃)(10)

朱祁镇画像

张太皇太后的威信和才干远在孙太后之上,因此在她的庇护下,胡太后过着还算平安的日子。

1442年,太皇太后去世,胡后因伤心过度,很快也过世了,葬礼以嫔御之礼葬在金山上,相对于她的身份来说,显得寒碜了,可能是因为孙太后的原因。人们惧怕孙太后,没人敢多嘴。

一直到了1462年,孙太后去世,明英宗朱祁镇的钱皇后才为胡后说话,她说:“人们都觉得胡后贤而被废,死后又礼数有亏,很为之不平,似乎应予以改葬才可以安抚人心。”

钱皇后为什么要为不相干的胡后说话?原来她的境遇和胡后差不多,她也没有生皇子,而周贵妃却有一子,因此对胡后深感同情。

后来,胡后被追谥为皇后,她的陵寝被重修。

如果你觉得我写得还不错,请点个赞。

文:十里桂花(关注我,给你讲更多有趣的历史故事。原创不易,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