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没有电那古人们晚上干嘛呢(漫漫长夜里古人在做什么)

古代没有电,晚上黑灯瞎火的,他们究竟在干些什么呢?

其实在古代,也要分穷人和富人。

如果是富人,虽然没有电,但是有蜡烛,有火把,都是足够照明的。在保证了照明的情况下,他们还就是想干啥干啥,自由得很。

古时候没有电那古人们晚上干嘛呢(漫漫长夜里古人在做什么)(1)

(夜听琴音)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官二代加富二代的贵公子晏几道写的这句诗,已经足够表达出了富贵人家灯红酒绿的浮艳生活。这种生活,丝毫不比我们现代人的夜总会差。

当然,古代富贵人家的人,也不会都那样灯红酒绿,他们也有清雅的。“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等着人来下棋,但是下棋的人一直没来。到夜半了,蜡烛上的灯花,一颗一颗地落。可见写诗的并不缺钱,有的是蜡烛用。如果他要是缺钱,就把蜡烛给灭了,等朋友来了以后,再点上下棋。

富贵人家,就算有蜡烛,也有不想点的时候。“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这个后妃不愿意躲在那红绡帐里面,因为皇帝不来。皇帝不来,不如灭了蜡烛,走出来,坐在台阶上,看星星看月亮。

由此可见,古代的有钱人,他们的夜生活,实在是丰富多彩的。

但是,古代没钱人的夜生活,可就不那么美妙了。

古时候没有电那古人们晚上干嘛呢(漫漫长夜里古人在做什么)(2)

(夜间劳作)

古代没钱人都很忙。就算到晚上了,他们也得不到休息。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辞了县令,回乡下去隐居。但是隐居的日子并不好过,因为没吃的没穿的,连五斗米也没人给他提供,所以他得自己劳作。“晨起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天没亮就起来了,晚上月亮出来了才回去,可见他的夜晚的日子压得非常短。剩下的那点夜晚,可能除了睡觉,实在不想干别的事情。

古人之所以那么忙,实在与古人的生产力水平低下有莫大的关系。同样是陶渊明写的这首诗,他一开篇就说了,“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这就是生产力水平低下的表现。

不只是种豆,很多事情都要耗费人力,耗费晚上的时间。

比如煮饭吃。水稻从田里面收割回来以后,需要先把它放在太阳下晒干,再放进石臼里面舂。舂米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这些事都不可能白天干,得晚上来干。在舂米的时候,一般都是黑灯瞎火的干,不会点灯。

古时候没有电那古人们晚上干嘛呢(漫漫长夜里古人在做什么)(3)

(书法中的劳动)

​就算是在北方,不吃大米,吃小麦。把小麦做成馒头,同样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磨面是非常花时间的。两人拿着磨把,一圈一圈地做机械劳作。磨成面以后还得做馒头。这样一些事情搞下来,可能大半夜就过去了。

要想有肉吃,那就得喂猪(或者喂其它牲口)。喂猪也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白天把青草割回来,晚上就得烹制,做成熟料给它吃。伺候一头猪,比伺候孩子复杂得多。所以古代养猪的人,他们对猪的感情是很深的。当猪出栏,被拉出去杀的时候,养猪的人往往都会流泪,不忍心看。

我们说“男耕女织”,这其实是一种大致的说法。真实的情况,其实是男的既要耕,也要织;女的也是既要耕,也要织。白天都在地里面耕种,晚上的时候,女的就要织布,男的就要编草鞋,编背篼。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有没有照明,都是无所谓的。

古人发明的“劳动”两个字,“劳”上面是两个“火”,表示忧心如焚的意思。“动”字的左边,是被刺瞎双眼的男奴。同时,这两个字都有一个“力”,“力”字是一把农具的样子。由此可见,在古代的穷苦人,他们受着残酷的压榨,他们忧心如焚,他们忙碌不已,就算是没有照明,他们也不可能诗情画意地“写诗”,也得继续劳作。

(参考资料:《中国通史》)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