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堂教学多媒体制作的步骤(利用多媒体激趣)

随着多媒体音乐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受到了很大冲击,而教师研究如何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音乐教学,是提高音乐教学质量和效率,实现初中音乐教育从传统模式走向现代多媒体教学的必然趋势,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音乐课堂教学多媒体制作的步骤?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音乐课堂教学多媒体制作的步骤(利用多媒体激趣)

音乐课堂教学多媒体制作的步骤

随着多媒体音乐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受到了很大冲击,而教师研究如何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音乐教学,是提高音乐教学质量和效率,实现初中音乐教育从传统模式走向现代多媒体教学的必然趋势。

多媒体调动多种感官,培养学生对美的鉴赏力。教学活动是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媒体和方法等要素构成。在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运用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关键。在选择使用多媒体时,教师应注意把握整体性原则,从全局着眼,在兼顾突出多媒体的特点与功能的同时,更多考虑是否符合教学需要。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学生记忆功能与接受信息的感官参与面有密切关系,调动多种感官接收信息,有利于学生识记,提高记忆效果。教学设计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需要,巧妙运用相关媒体,创设情境,传播信息,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做到视听结合、手脑并用,从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审美思维过程最基本的品质,是学生“审美体验”进一步深化的源泉。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对发展学生个性、激发创造思维十分重要。多媒体技术逼真的情境优势所创设的音乐意境,不仅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还可以更好地发展学生的艺术思维,促进学生鉴赏美。

多媒体创设探究活动,鼓励学生创造美。作为美育教育学科的音乐课,还要注重鼓励学生创造美,在更高层次上全方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这也是推进素质教育,落实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那么,如何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在课堂上进行参与率高、时效性强的艺术教学活动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设计。

第一,分析学情,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多媒体教学内容。

第二,拓展设计思维,将传统教学手段与多媒体教学手段、网络信息技术有机结合,努力设计出兼顾传统与流行的精品课件,激发学生的创作想象力。

第三,在多媒体使用上把握好时间,尽量将视听与师生互动穿插进行,让多媒体课件有效地为“人文”课堂服务。

比如《唱脸谱》一课,这一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是体验京剧和简单了解京剧。我了解到的真实学情是,目前中学生普遍喜欢流行音乐,而对民族音乐感兴趣的很少,对京剧更是只知其名而不愿闻其声。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我将《唱脸谱》这节课形象地命名为《最熟悉的陌生“人”》。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学唱戏歌《唱脸谱》,通过将这首歌曲演唱出京韵来初步体验和感受京剧。所以,我上这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和教学策略,都是围绕如何能让学生将歌曲演唱得京韵十足。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有两个:一是如何将歌曲的京韵表现出来;二是如何正确而简明地理解京剧的部分常识。

如何将歌曲的京韵表现出来?我的做法是,先在课前播放《唱脸谱》这首戏歌,作为学生进入教室时的背景音乐来创设情境,目的是让学生在心理上尽快接受京剧这个课题。然后通过师生之间的简短回答直接导入新课,然后开始学唱歌曲。在学唱的过程中,尽可能地多运用听唱、清唱以及随伴奏演唱、小组比赛等多种方法,让学生熟练掌握歌曲并能尽量背唱,从而解决教学重点。

教师在此期间通过讲解、示范等方法积极引导学生表现京韵,以此进一步完善教学重点、突破难点,实现知识、技能目标。

学习京剧常识是本节课的另一个教学难点。我通过课前布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搜集京剧常识资料,课上展示资料的方法,让学生预习难点知识。通过主动探究和交流合作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能力及相互合作的精神。在学生展示资料的基础上,我加以归纳总结,从而达到突破难点、服务重点的目的。

《唱脸谱》这首歌中唱到了红脸、蓝脸、白脸、黑脸等,一般教师多采用利用多媒体展示脸谱的教学方式,而我在这一环节则以小组为单位,挑选组内几名学生佩戴教师事先准备好的脸谱面具,组内其他学生演唱。当音乐进行到佩戴脸谱的学生所扮演的角色时,该学生凭借自己的理解,加以想象,进行创造,做出符合人物性格特征的招牌动作。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既能真正认识脸谱,同时也对这堂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学生初步掌握基础知识以后,进行情境表演和创作设计,进一步将京剧与时代相结合,更有利于学生把握京剧的特点,并能达到巩固和发展课上所学理论知识,进一步突破难点,让学生在欢声笑语中接纳京剧,传承国粹。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第六中学)

《中国教师报》2020年04月01日第5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