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50章出生入死(7.31道德经逐句解读)

#头号周刊#7.31《道德经》逐句解读:

出生入死。

生之徒,十有三;

死之徒,十有三;

人之生,动之死地,亦十有三。

夫何故?

以其生生之厚。

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

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

夫何故?

以其无死地。

道德经第50章出生入死(7.31道德经逐句解读)(1)

解读

出生入死:从生到死。人出世为生,入地为死。也可以说是始于生而终于死。

生之徒:长寿的人。徒:类,属。

十有三:十分之三。有:通“又”,连词,在数字之间

死之徒:短命夭折的人。

人之生(生),动之于死地:人奉养生命妄为而走向死亡之地。生,动宾结构指奉养生命。

何故:什么缘故什么原因

以其:因他们。

生生:孽生不绝,恒生。这里指养生。厚:多。

生生之厚:因求生欲望太强,奉养过度。

盖:句首发语词。

摄生:指养生之道,即保养自己。

行:行走。

不被甲兵:不遭受,不蒙受。甲兵:铠甲个兵器。

兕(sì):犀牛类动物。

无所:没有办法。

投:投出,投向。指用。

措:置,安放。

容:通庸,用。

无死地:没进入死亡之境。

大意

人出世为生,入土为死。

长寿的人占十分之三。

短命的人占十分之三。

本来可以长寿却过早死亡的人占十分之三。

这是什么原因呢?

因为他欲望太盛,享受过度了。

听说,善于养生的人,在陆地上行走时不会遇到犀牛猛虎,战争中受不到武器的伤害。

犀牛对他不伸头角,猛虎对他不伸爪牙,武器对他不放锋芒。

这是什么原因呢?

因为他从没进入死亡的领域。

道德经第50章出生入死(7.31道德经逐句解读)(2)

解读所得

法;列数字法,十之又三。

概括法分类法将事物分为十份,就是十之有三。

借代法:用兕虎,甲兵等代指危险,伤害。

事:养生

情:惜命,君子不入险地。

人:所有人。

解读理解:

人出世为生,入地为死。

长寿人一类,约占十分之三;短命人一类,约占十分之三;人奉养生命,妄为而走向死亡之地的,也也占十分之三。这是什么原因?因为他们养生,奉养过多了。

听说善于养生的人,在陆地上行走不会遇到犀牛和老虎一类的猛兽,进入军队从军,不会受到兵器的损伤。

犀牛没有地方投出它的角,老虎没有地方着落它的利爪,刀兵没有地方容放它的利刃。

这是什么原因?

因为他们根本不进入到危险的地方。

道德经第50章出生入死(7.31道德经逐句解读)(3)

这一章讲述养生。一个方面是人的寿命长短,有不同的原因。第二个方面是什么才是好的养生。

道德经第50章出生入死(7.31道德经逐句解读)(4)

一:出生入死

杨兴顺说:“生死相循是道的自然法则之一。”

人出世就是生,人入地就是死。

老子认为,人类社会上,人的死可以分为三类:

寿命长的,自然走向生命繁荣的,有三分之一;寿命短的,走向自然老去的,有三分之一;在生命活动中招致死亡的又占三分之一。

这种死亡是什么原因呢?是因为他们追求长生,养生奉养生命太过,违背了道的法则,去做力有未逮的事,才过早死亡了。

严灵峰说:“以其求生太厚之故。饱饪烹宰,奢侈淫汰,戕贼性命。故曰生生之厚也。”

吃饱就满足于大鱼大肉,生活放纵奢侈,荒淫无度,为了养生伤害身体。等不良的养生,最终会害了自己。

古时为了长生,吞铅咽汞者不计其数,最后没有长生,反而短命的人不计其数。

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等帝王,也没有活过多大年纪。

据说唐太宗因为服药,死时只有52岁。

现在的人,油炸烧烤,吃野味,服寿药,最终落得一身疾病的人也不在小数。

高延第说:“生之徒,谓得天厚者,可以久生。死之徒,谓得天薄者,中道而夭;动而之死者,谓得天本厚,可以久生,而不自持。自蹈死地。盖天地之大,人物之蕃,生死纷纭,总不出此三者。

生生之厚,谓富贵之人厚自奉养,服食药饵以求长生,适自蹈于死地,此即动而之死者之一端。缘世人但知戕贼为养生,而以厚自奉养者为能养生,不知其取死同则,故申言之。”

生死自然不齐,人的寿命有长有短。

庄子就是一个参透自然生死的人。

他与妻子恩爱有加,相敬如宾。

可是人到中年,妻子因兵撒手人寰了。

朋友惠子,素知庄子痛爱妻子,因此前来安慰庄子,准备了一堆话,劝慰庄子。

可是,当他来到庄子家时,庄子没有一点悲伤的意思。

只见庄子正若无其事地敲着盆,唱着歌,脸上毫无忧戚之色。

看到惠子,也视若无睹,自己仍旧唱歌。脸上看不出一点悲伤的样子。

庄子见到惠子也不前来迎接,继续自顾自地唱歌。

惠子很生气,“你的爱妻死了,你怎么一点都不悲伤?还在这里唱歌?你太过分了。”

庄子若无其事地抬起头,看看惠子,平静地说:

“你无法理解我此刻的心情。我妻子刚咽气的那一刻,我也很难过,大放悲声。

但冷静后,我转念一想,她死去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呢。

其实,她的生命完全与自然融为一体了。她活着,是自然给的生命;她死了,就如同落叶归根,又回到大自然的怀抱中了。”

惠子听了一怔。

庄子继续说:“生和死不过是自然状态不同罢了,都是自然所为,现在我妻子虽然死去,但如同睡过去一样,正静静地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她终于因此摆脱了生前的辛劳和烦恼,那么她死了,就该轻松惬意了。

所以我说,死对她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呢?相反,如果我哭个不停,就不明理,也不明白自然之道了。那才不该呢!”

惠子听了,心服地点点头说:“是啊,无生也无死,有生就有死。生是体验,死是回归,这就是自然之道啊!”

我们每个人都是自然的产物,出生入死,生死自然。

然而我们都贵生怕死,一生中追求名利,索求享受,最后却得不偿失。

这是不懂人生之道啊。

庄子尊重自然,尊重生命,顺道而行,他看透人生的本质,所以能轻看生死,所以他能在妻子死后击鼓而歌,他是能体悟到大道的圣人,

道德经第50章出生入死(7.31道德经逐句解读)(5)

二:善摄胜者。

人的生死有自然的成分,也有智慧的力量。

自然是先天,智慧是后天。先天需要后天滋养,后天可以弥补先天的不足。

滋养,弥补,贵在自然,遵循常道,合理生活,不在于铺张养生,走火入魔。

“君子不立围墙之下。”

懂得养生的人,重在养神,重在守道。

王弼说:“器之害者,莫甚乎戈兵。兽之害者,莫甚乎兕虎。而令兵戈无所容其锋刃,虎兕无所措其爪角,斯诚不以欲累其身者也,何死地之有乎?善摄生者,无以生为生,故无死地也。”

张默生说:“兕虎,甲兵,当做欲物解。所谓伤生之具,伐性之斧者是也。世上求生生厚的人,都是自触兕之角,自履虎之尾,自投兵之刃,正是动至死地者。”

果然如是。善摄生者养神守道。

兕虎有它的活动区域,活动有它的时间规律,避开它而活动区域,明白它的活动时间,就可以避免兕虎的伤害了。

人民只知道兕虎的厉害,却不知道万物都有它的厉害之处,也就难以避免受到伤害了。

大雨倾盆,山川滑坡,旷野闲静都有厉害之处。

晨昏进入山川,夜里留恋旷野,这时风露的厉害就会显现。

对上不忠,触犯法令,则刑法的厉害也就来了。

贪欲无限,起居不节,则疾病的厉害就会照顾。

习惯用聪明技巧而放弃道理,则法网的厉害之处就会让你悔不当初。

而万物有道,兕虎有域,万害有原。循其道,避其域,塞其原则可免于诸害矣。

过守道合理的生活,就可以避免各种危险,有形的,无形的,自然的,人事的等。

《庄子》说:“知道者必达于理,达于理者必明于权,明于权者不以物害己。至德者,火弗能热,水弗能溺,寒暑弗能害,禽兽弗能贼。非谓其薄也,言察乎安危,宁于祸福,谨于去就,莫之能害也。”

合理的生活,是最好的生活,也是长寿的生活。

起居有时,饮食有节,劳逸适度,可避疾病。

安其位,控其欲,讷其言,守其本,可免受害。

哀公问孔子说:“智者能长寿吗?仁者能长寿吗?”

孔子说:

“当然。人有三种死却不是命短,是自己的行为招来的。

一是起居没有时间节侓,饮食没有节制,逸劳过度的人,会生病而死。

二是以下犯上,啫好欲望没有节制的人,会触犯刑法而死。

三是触犯众怒,侮辱强者,忿怒不节,行动不自量力的人,很容易被人杀死。

这三种死都是死于非命,都是人自找的。”

孔子又说:“夫智士仁人,将身有节,动静以义,喜怒以时,无害其性,虽得寿焉,不亦可乎!”

道德经第50章出生入死(7.31道德经逐句解读)(6)

生死有命,而生死既有命的成分,也有智慧的成分。命是先天,智慧是后天形成的。

逆天改命难,而提高智慧却是可以的。

善于养生的人,淡泊寡欲,顺道而生,自然而生,与天地合一,全身心投入,灵肉合一,无所谓生死,坚守本性,精神不死,所以不入死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