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都在鼓吹西门子(我们不一样创新永在路上)

作者|姜江 来源:国宏院

西门子经过170年的发展演变,形成了独具德国特色的生态环境。这一生态,既不同于美国信息技术公司那种勃勃生机的创新创业生态,又不同于日韩那些百年名企的文化理念,而是以“博大精深同心致远”的企业价值观为核心,在制度设计上,主要包括长期与科研院校密切合作的联系机制、以中央研究院为核心的强大科研基础、便于招引人才的职业教育培训系统和人力资源建设模式等。

为什么都在鼓吹西门子(我们不一样创新永在路上)(1)

德国西门子股份公司创立于1847年,由维尔纳·冯·西门子和约翰·乔治·哈尔斯克于柏林市郊一个10人的手工作坊起步。如今,已成为全球电子电气工程领域最领先的企业之一,2016年,营业收入达到796亿欧元,员工人数35.1万人,业务领域涵盖电力燃气、数字化生产与服务、可再生能源及能源管理、交通、建筑、医疗、金融等。

纵观西门子170年的发展历史,不仅在全球电力革命、信息技术革命两次成为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引领者和重要参与者,有力支撑了德国从战争废墟中重新屹立世界工业强国之列,更为大型公司如何转型、可持续发展探索了宝贵的经验,树立了百年名企常年屹立不衰的成功典范。西门子兴盛百年的秘钥究竟是什么?未来将如何进一步实现由电气化、自动化向数字化的转型?经近期先后赴纽伦堡、慕尼黑、柏林等地考察西门子数字化工厂、清洁能源工厂,并与中央研究院等部门座谈,整理主要观感如下。

总体看,在西门子有关部门、工厂参观、座谈,能够直观感觉到德国式的务实、“较真”。他们的创新精神更多体现为,通过精湛扎实的工艺,不断追求更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为客户创造更美好的生活。这种创新来源于客户需求,与“硅谷”式的创新异曲同工,所走的路径却又截然不同。总体看,这些成功的百年企业,不仅要擅长捕捉商机,一次次及时转型,持续构筑核心竞争力,更要形成一种激发创新、协同高效的生态系统,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存活下来,常年占据有利位势。西门子经过170年的发展演变,形成了既不同于美国蓬勃发展的各类信息技术公司,又不同于日韩同为百年老企的大型公司,而是独具德国特色的生态系统。这一生态系统,以“博大精深同心致远”(Ingenuity For Life)的企业文化理念为核心,在制度设计上,包括长期与科研院校密切合作的联系机制、以中央研究院为核心的强大科研基础、便于招引人才的职业教育培训系统和人力资源建设模式等。这些是西门子能够保持创新活力的核心所在,不仅有利于当前加快完成从电气化、自动化到数字化的转型,更确保西门子在未来每一次技术变革产业创新的浪潮中,都能以创新引领发展,及时把握先机。

1、主人翁文化与勇担责任、矢志创新的企业价值理念。西门子品牌宣言Ingenuity For Life,在国内被广泛诠释为博大精深、同心致远,其原意包括工程技术(engineering)、天赋和创新(genius and innovation)、团结精神(unity)和责任担当、创造更美好的生活(for life)等。体现了西门子扎实的工业基础、可靠的工程技术能力等独特优势,也彰显了企业崇尚独创精神、主人翁意识、创造更好生活的历史使命感。据西门子并购发展部(M&A)首席执行官Luk Peter Chi Shun先生介绍,公司通过一套系统详尽的制度安排,确保公司核心价值理念和主人翁文化能够融汇贯通于各个组织机构和日常工作中,成为支撑企业前行、变革的基础和引擎。这些制度涉及公司机构设置、交流组织模式、薪酬激励体系等方面。例如,为迎接数字化时代新挑战,强化每一位员工的主人翁意识,西门子机构设置与日常交流方式日趋扁平化,下放更多的权利给员工,辅以股权激励手段,致力于形成一种着眼长远、注重效益、以人为本、既关注个人行为也同时强调领导力的文化与制度体系。

2、产学研密切合作的机制。长期以来,西门子与德国乃至全球多所知名大学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合作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共同研发项目,联合培养人才,教授、研究人员与企业频繁交流,校企共建工业实验室、技术研究中心,企业在学校设立基金等。据埃尔朗根-纽伦堡大学的Steffen Niessen博士介绍,西门子与近10所大学设立知识交流中心(Centers of Knowledge Interexchange),与16所大学签订核心伙伴合作协议,仅2017年当年,教授、研究人员合作互访750人次,合作项目1900余项,用于校企合作的公共基金投入达到15亿欧元。由于校企合作模式较多,涉及领域广泛,双方合作前必须签署详细的合作协议,协议内容涵盖合作方各自投入比例和形式、知识产权归属、研发收益分享等很多方面。为更有效利用大学研发资源,西门子在签署合作协议前,以成立专家组、制订技术路线图等方式,详细甄别筛选项目,确保其方向惠及西门子业务发展。培训中我们也了解到,高校为激励在职人员积极参与校企合作,也广泛采取利益激励的方法。以埃尔朗根-纽伦堡大学为例,参与校企合作研发的教授可以获得校方收益5%的分成。

3、强大的科研基础。西门子研发经费支出占销售收入比重常年维持在5%以上的水平,研发人员规模庞大。例如,2016年,研发投入规模为47亿欧元,占销售收入比重5.9%,研发人员近33000人,占员工总数9.4%。强大的研发团队和稳定的资金支持,有力支撑西门子在电力燃气、发电服务等传统领域持续转型升级,夯实核心竞争优势,在风能和可再生能源、数字化工厂、能源管理、交通、建筑技术、医疗等新兴产业领域超前布局发展。值得关注的是,西门子庞大的研发组织架构中,除各业务部门专业化分工的研发机构以外,还在慕尼黑总部单独设置了西门子中央研究院,每年由总部提供8亿欧元预算,由研究院自由支配,用于日常开支以及机械数字化、交通、能源、医疗等前沿领域的探索性基础研究。据西门子2017年提出的2020年战略愿景设计中,未来将进一步加大对公共支持性职能部门的投入力度,确保这些部门能够更好为集团节约成本。此外,研究院还可以与各个业务部门的研发机构合作研发项目,通过签署不同形式的合作协议,获得一定收益(这部分收益约占中央研究院每年收入的60%),支撑细分领域的前沿基础研究。

4、独特的职业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双元职业教育体系为西门子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相对稳定的人才储备,公司多年形成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为稳定人才队伍提供了良好的制度保障。双元教育体系兼顾理论学习、工作实践经验和应用学习三方面内容。对学徒而言,既可以学习一般高中、大学的理论课程,又可以充分和产业实践结合起来。据西门子职业教育技术学院的负责人介绍,学徒为3年或4年制,通常是面向已经完成9年义务教育的年轻人,入学时要经过严格的选拔,入选率不足5%。一旦入选,不需要支付任何学费,反而领取一定数额的报酬。2016年,西门子全球范围内学员人数规模达到11500人,公司投入2.4亿欧元,其中德国境内投入1.89亿欧元,约2000人毕业后留在公司工作。西门子坚信,“数字化转型意味着一辈子学习(life-long learning)”。因此,每年都安排一定规模预算用于新进毕业生和部分在职员工的继续培训。为及时了解员工技能进步和心理状况,公司实施“爱发谈话”制度,即由公司各个领域的高级管理人员、职员、主持人(通常是人事顾问)三方参加,以谈心的形式,由管理者扮演教练的角色,了解职员现状、想法,帮助其分析优劣势,明确更好实现个人设想的路径。为增加员工归属感,更好宣贯公司的主人翁文化,公司2020年战略愿景中明确提出,要使得拥有股权员工的比例提高到50%。培训中,我们多个渠道了解到,西门子员工队伍相对稳定。如Luk Peter Chi Shun先生所说,“我们担心的,从来不是现有员工的流失问题。而是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如何汇聚更多人才的问题。”

西门子的演进发展,为我国打造百年名企、加速制造业转型升级树立了良好的典范。有关数据显示,全球寿命过百年的企业,日本有2万余家,美国有千余家,德国有800多家,而我国只有10余家。在工业化进程持续深入推进的今天,深度挖掘西门子、丰田、通用这些百年企业长盛不衰的秘诀,引导我国企业孜孜不倦于技术创造与产业化、产品服务转型升级、商业模式持续改进、优势品牌塑造,激发企业以创新构筑核心竞争力,加快营造彼此协同合作又良性竞争的生态系统,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命题。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