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逸讲资治通鉴第二辑(资治通鉴熊逸版)

熊逸讲资治通鉴第二辑(资治通鉴熊逸版)(1)

很久以前,就知道《资治通鉴》,有心想买,但一想到书是古人写的,写作体裁是能把我绕晕,让我头痛不已的文言文,我这心,就不自觉地打怵了。

偶然地,知道文史作家熊逸老师把他在“得到APP”解读的《资治通鉴》编录成为一整套《资治通鉴熊逸版》时,我这颗本来已经对《资治通鉴》望而生畏的心又再一次地被撩拨起来。

并不自觉地有些兴奋,要知道熊逸老师曾经说过:“皇帝学习有一个先天优势,可以请有学问的文官给自己讲课,讲得当然越能深入浅出、妙趣横生越好,有了问题随时都可以问,这就免得自己闷头读书太枯燥。”

如此说来,做《资治通鉴熊逸版》的读者岂不是和古代的皇帝一个层级?哈哈,幸福原来这么容易得到,只需要有一套书,一个好的老师引导。

再想想,未来的某天,我的书架上有这么一套《资治通鉴熊逸版》满满当当地摆上一排,想看时,随手抽出一本,然后就着阳光,听着淡雅的音乐,窝在沙发上,一读就是一下午,那种情景想想就是美哉!

我缘何会对《资治通鉴熊逸版》这么期待呢?

熊逸讲资治通鉴第二辑(资治通鉴熊逸版)(2)

原因不仅是很多人都说的“读史可以明智”,更是我认为每读一本书,不仅是在读书本的内容,也是在和书本后面的作者对话,是这个作者在努力地教我们一些他所认为的有益的东西。

首先,他教会我们的是什么?

是耐住性子,司马光写《资治通鉴》用了二十年,共294卷,涉及的历史内容极其繁杂,用到的材料超过300种,如果没有一颗沉下去的心是很难做到编撰完成的。

而讲透《资治通鉴》,让平常人也能够读懂,并从《资治通鉴》的历史典故中受益,和编撰《资治通鉴》一样,也是个庞大的工程,同样地,没有一颗沉下去的心也是无法做到的。

听说,熊逸老师前前后后花了十年的时间才将《资治通鉴》由文言文翻译成白话文。

想一想,就不禁对司马光肃然起敬的同时对熊逸老师也由衷地折服。

再者,《资治通鉴熊逸版》还教会了我们什么?

熊逸讲资治通鉴第二辑(资治通鉴熊逸版)(3)

是学会在这个利益社会,尽量保持一颗淡泊名利的心。

有人说熊逸老师是“隐士”,他刻意地与窗外的声色犬马保持着距离,尽可能地减少一切外界干扰,把所有心思都放在写作上。

那我们呢?这个世界有很多的诱惑,我们如何保证自己不被利益诱惑呢?

熊逸老师的行为是在教我们,他编录书中的故事也在教我们,是故“知史明智”。

《资治通鉴熊逸版》中第一辑006部分,说到这样一个故事,前458年,智瑶想攻打仇由,仇由是个小国,论实力根本就不是智瑶的对手,可它坐落在群山深处,和外界没有大路相通,外面的部队也很难进去。

于是,智瑶就想了一个诡计,他铸了一口大钟,装上大车,作为礼物送给仇由国君。

钟在当时不但贵重,还是地位、身份的象征,仇由国君一看智瑶给他送钟喜不自禁,为了能够拿到这个礼物,他派人开山修路,以让送钟的车能够进来。

后来呢?路修好了,钟送进来了,智瑶的军队也进来了,仇由这个国家灭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呢?就像南文子对卫国国君说的:“无方之礼,无功之赏,祸之先也。”

无缘无故送上门来的好处一定是祸患的先兆。

说到这,不由想到熊逸老师在本书开篇部分所讲的,《资治通鉴》是政治家的史书。

就像曾经看过的一部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很多高管政要之所以落马,大部分原因都是因为接受了贿赂。

或是金钱,或是美色,或是他人许下的高官厚禄。

却不知这些利益的背后,是要为这些利益承受的祸患,如果这些高官政要,读过、读懂、读透了《资治通鉴》,他们的人生路会不会和原来有什么不同?

想到这,我不禁又想到了两个人,毛泽东和蒋介石,他们两人对《资治通鉴》都情有独钟。

但同样一本书,每个人读起来的况味是完全不一样的。

就像这两个人,都读《资治通鉴》,最终走的路却完全不一样。

我呢?如果我完整地读完《资治通鉴熊逸版》,我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又会有什么样的变化?

我不知道,但我很期待,我相信,读完这套书,我的思想会有很好的变化。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