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第二十七回赏析解读(老零聊红楼此心光明)

大家好,我是零之笔记。今天继续讲红楼梦第三回。我们来聊聊宝黛初见这段情节。贾宝玉虽然在第三回的中段才正式登场,但早在第二回中,就已经借冷子兴之口给他画了个像。只不过冷子兴是把他当成个笑话来讲的,说他抓周的时候只抓脂粉,稍微长大一点就开始满嘴胡吣,说什么女儿是水做的骨肉云云。让我们觉得这孩子真是天赋异禀、骨骼清奇啊,咱们还在撒尿和泥的年纪的时候,他就已经知道女子的好处了,这长大了那还得了啊?

红楼梦第二十七回赏析解读(老零聊红楼此心光明)(1)

那么贾宝玉到底是不是这样的人呢?咱们读者心里还是有疑惑的,毕竟冷子兴是外人嘛,他的话不能作数。但来到第三回,宝玉亲妈王夫人是这样对黛玉说的:“我有一个孽根祸胎,是这家里的混世魔王。”还说,“你只以后不用睬他,你这些姊妹都不敢沾惹他的。”好吧,这就算是官方认证了。

而黛玉对此倒也没有大吃一惊,因为她也是常听得母亲说过,请注意啊,是常听得,说宝玉是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最喜在内帏厮混。所以黛玉对这事并不是没有心理准备,她就赶紧说,我平日肯定是和姊妹们在一起,而兄弟自然是住在别的地方的,所以平时也凑不到一起去啊,不用担心。

红楼梦第二十七回赏析解读(老零聊红楼此心光明)(2)

王夫人只好继续解释,说宝玉自幼老太太疼爱,原系同姊妹们一处。从后文中我们知道啊,因为贾母特别喜欢小字辈的女孩儿们,所以就让她们都和自己住在一个大院里。像惜春其实是宁国府的人啊,但贾母也让她和自己住。而宝玉呢,因为贾母太疼他了,不但让他住在院里,而且就和自己住在同一个大套间,比三春她们还要更近。哈哈,别人家都是把女孩当男孩养,而贾母,感觉像把宝玉当女孩养了。

虽然这个时候还没有定下黛玉的住处,但王夫人已经预感到,贾母这么心疼外孙女,百分之百会让黛玉也和她住在一个大套间里。所以王夫人对黛玉说这话的意思就是,你想躲宝玉,那是躲不开的,你俩不但以后要经常见面,甚至还得朝夕相处。因此王夫人一再强调,说你那些姊妹都不敢招惹他的,一旦跟他多说一句话呀,他一高兴,便生出多少事来。不如你干脆就当没这个人啊,别搭理他就完了。

那么姊妹们真的不搭理宝玉吗?显然不是。就在这一回里,当宝玉给黛玉起外号“颦颦”的时候,探春还主动上来搭话,还开玩笑说你就会瞎编典故,可见至少这兄妹俩还是相当亲密的。

红楼梦第二十七回赏析解读(老零聊红楼此心光明)(3)

既然如此,那王夫人为什么要一再吓唬林黛玉呢?兄妹相处融洽难道不好吗?显然啊,她害怕的不是宝黛之间产生兄妹之情,而是男女之情。毕竟黛玉和三春不一样,在血缘关系上是比较疏远的,是可以发生感情的。虽然以现在的标准来看,宝黛其实也属于近亲,但咱们就不拿这个标准去衡量红楼梦啦。

那么王夫人为什么怕宝黛谈恋爱呢?这个咱们就只能冒昧地揣测一下她的想法了。

一种说法是,王夫人不愿意让宝黛亲密接触,是怕误了金玉姻缘。她肯定向着自己妹妹的女儿嘛,她肯定更想让宝玉和宝钗处对象。但有个问题是,第三回里的王夫人能想得那么远吗?她已经预知到薛宝钗将来会到贾府来吗?就算她已经知道宝钗要来,但宝钗入京是来选秀的呀,不是来给你当儿媳妇的。所以这个说法多少有点问题。

事实上,宝钗入京到底是来干吗的?她是选宫女还是选秀女?是认真参选还是走个过场?所谓的金玉姻缘到底是什么时候提出来的?什么人提出来的?这些都是个谜,将来我们再慢慢聊。

红楼梦第二十七回赏析解读(老零聊红楼此心光明)(4)

还有说法认为,王夫人之所以不让黛玉接近宝玉,是因为她不喜欢黛玉这个人。虽然说这是两人初次见面,一般情况下,王夫人不至于立即就对黛玉心生厌恶,尤其林妹妹的在这一回的表现还相当不错。但这个事也不好说,因为有的人她就是以貌取人嘛,可能王夫人就是不喜欢林妹妹的长相,不喜欢她病怏怏的样子,或者还有其他原因,这都有可能。

顺带说一下啊,不管此时的王夫人对黛玉是什么看法,但从后文中我们能察觉到,王夫人确实是不喜欢黛玉。而且感觉她不仅是因为金玉姻缘的事才不喜欢黛玉。不是说她觉得黛玉这孩子挺好的,只是因为她阻碍了我儿子的好事,所以我讨厌她。不是这样的。她是打心眼儿里看不上黛玉。哪怕没有薛宝钗,哪怕黛玉真的做了他的儿媳妇,她也依然是不喜欢黛玉,婆媳关系一定会很糟糕。

红楼梦第二十七回赏析解读(老零聊红楼此心光明)(5)

最后说说老零的看法啊,可能我这个人比较粗鄙,这个事我想得比较简单,那就是王夫人怕的不是,或者说不仅是宝黛之间有男女之情,她更怕的是出现男女之事。对吧,家长怕的不仅是早恋,更怕把肚子搞大了嘛。这要是传出去,不但宝玉这辈子的声名毁了,贾府也颜面扫地嘛。

咱们开上帝视角来看,知道宝玉不是这样的人,至少不会对林妹妹下毒手。但站在王夫人的角度,她有这样的担心其实很正常。因为宝玉日常的表现,就让人怀疑他那方面早熟嘛。好在平时相处的是三春,这还好说,宝玉再顽劣也不至于干出悖逆人伦的事。但突然来了个外姓的林妹妹,俩孩子青梅竹马、耳鬓厮磨,说不定就日久生情,然后情难自已,然后就……嗯,虽然现在俩孩子还小,但今天不出事,也保不准将来不出事。所以王夫人未雨绸缪,提前防范,而且她时时刻刻都在担心。

红楼梦第二十七回赏析解读(老零聊红楼此心光明)(6)

后来宝玉挨打,袭人去王夫人那里打小报告,说最好让二爷从园子里搬出来。王夫人当时是什么反应啊?她是大吃一惊,赶紧拉着袭人的手问:“宝玉难道和谁作怪了不成?”这感觉像不像“我滴个老天哎!老娘担心的事终于发生了!”唉,这就是当妈的,不管是贵族还是寒门,当妈的都免不了操心的命。

再多说一句啊,有很多朋友不喜欢王夫人,甚至说她作恶多端。王夫人所做的事,当然不都是正确的,有的事甚至可能还做得很坏。但也有些事,是不能简单地以黑与白、错与对来评判的。当咱们都为人父母时,可能就会对王夫人多一分理解了吧。

红楼梦第二十七回赏析解读(老零聊红楼此心光明)(7)

好,咱们继续说宝黛。吃过晚饭后,黛玉和贾母聊了一会天,然后大男主贾宝玉终于闪亮登场了。先是丫鬟们传报,说宝玉来了。而黛玉是什么反应呢?她想的是,“这个宝玉不知是怎生个惫懒人物,懞懂顽童,倒不见那蠢物也罢了。”可见,她母亲和王夫人的洗脑还是起了作用,虽然还没见面,但她已经对贾宝玉产生出了一丝厌恶,甚至是一丝惧怕。

但是当宝玉进屋那一瞬间,她又是什么反应呢?她是大吃一惊,心下想到:“好生奇怪,倒像在哪里见过的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

为什么眼熟呢?当然是因为绛珠仙草和神瑛侍者的前世孽缘了。既然眼熟,那肯定是要仔细观察一番了。从穿着打扮,到相貌表情,都看得很仔细。此时宝玉也见到了黛玉,但是没时间搭讪,按照礼节,宝玉得先去拜见他娘。于是宝玉去了,不一会儿又回来,此处对他又进行了一大段外貌描写。可能有朋友觉得奇怪啊,说这前后两段外貌描写,除了换了身行头以外,其他感觉都差不多呀,这不是重复了吗?作者搁这儿水字数呢?

红楼梦第二十七回赏析解读(老零聊红楼此心光明)(8)

其实不然啊,作者这显然是故意的。他是想强调,黛玉此时已经把刚才的厌恶和惧怕全都抛掉了。她正在一而再、再而三地观察贾宝玉。她是因为前世羁绊也好,是出于芳心萌动也好,可见此时的宝玉,已经吸引了她全部的注意力。

我们尤其要注意这几句话,宝玉第一次进来时。说他是“虽怒时而若笑,即嗔视而有情。”等他转一圈回来之后,又写了这么几句:“转盼多情,语言常笑。”还有“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一个情字多次出现。这就是黛玉眼中的贾宝玉。虽然宝黛二人并不知道他们的前世羁绊,但这个情字已经将他们紧紧地捆绑在一起。

有趣的是,作者接下来却写道,宝玉外貌看着极好,却难知其底细。然后就写了两首西江月,揭贾宝玉老底儿。这两首词非常重要,我们得好好读上一读。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先看第一首。这一首说的是贾宝玉的性格。“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宝玉这个人确实是多愁善感,神神叨叨的。他不仅跟人说话,还跟鸟儿说话,跟鱼说话,可能还跟草木说话,跟石头说话。反正只要是个物件儿,他就想交流。这在别人看来,那不就是傻吗?他的喜怒哀乐也常常不和别人在一个频道上。一家子都高高兴兴的时候,他就自己搁那儿闷闷不乐。和他物理距离最近的袭人,也常常搞不懂他哪根筋又不对了,刚刚还好好的,怎么忽然就长吁短叹、淌眼抹泪了。想安慰他,都不知从何安慰起。

红楼梦第二十七回赏析解读(老零聊红楼此心光明)(9)

但是,贾宝玉的寻愁觅恨真的是“无故”的吗?显然不是。他发愁有时是因为大事,当然这个大事也没多大啊,他身边就不可能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顶多就是朋友去世了、跟女友吵架了、跟闺友闹别扭了之类。多数时候真的就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但无论大事小事,他都是在其中探索发掘这个世界的道理与规律。往大了说,那就是道。往狭义说,那就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天性与礼法、自由与尊严该如何协调共存。

当然,贾宝玉不是哲学家,也不是圣贤。他未必特意往那方面去想,也不可能想的太深刻太透彻。至少前八十回里是没有。但他至少去思考,去摸索,这就比红楼梦里的大多数人高出了不知多少个档次。而他之所以看起来比别人都痛苦,也正是来源于此。你要是整天嘻嘻哈哈,啥事儿都不想,那肯定不痛苦,对吧?你要是一只蚂蚁,一只工蜂,别人让你干啥你干啥,不需要自由与尊严,那也不痛苦,对吧?

而宝玉,正是因为他爱琢磨,又琢磨不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所以他才痛苦。他所能做的无非两种,一是妥协,我认怂了,都听你们的。二是脖子一梗,老子就这样儿,爱咋咋地。也正是在这样一进一退的过程中,他在不断的成长。如果没有仔细读红楼梦的话,你可能会觉得宝玉这个人没什么变化啊,一开头儿是什么样,最后还是什么样。实际不是的。即使就在前八十回,还没有到翻天覆地、大厦倾塌的时候,宝玉也还是在成长的。书中有多处关键情节在昭示着他的成长与觉悟,这个我们以后会陆续提到。

红楼梦第二十七回赏析解读(老零聊红楼此心光明)(10)

宝玉痛苦的另一个根源,还在于他是一个孤独的迷途者,没有人和他同行。刚才我说袭人和他物理距离最近。为什么要强调物理距离呢?因为即使袭人再怎么关心他,也走不到他的内心里去,甚至关心得越多,俩人的距离可能反而越拉越远。当然我们也不能苛求袭人啊,她毕竟只是个丫鬟,文化水平不高,也没什么慧根,尤其是她和宝玉的基本价值观就不一样,所以她是不可能走进贾宝玉的内心世界的,连门都摸不着。事实上,哪怕是宝钗、湘云、探春,这是宝玉最亲密的闺友了,但也不可能走进他的内心。即便是林黛玉,都不敢说自己完全了解这个她深爱的男人。

说到黛玉,那就不得不提另一个比较痛苦的事了。理论上来说,黛玉和宝玉在精神上是有很多共通点的,在刚才说的这些事上,他俩是有共同语言的,是有可能成为同一战线的好战友的。但偏偏他俩谈了恋爱,这事儿就不好办了。在两个相恋的人心里,彼此之间就没有比恋爱更大的事。爱情的矛盾会强行压倒,甚至是强行抹除其他一切矛盾。你说你在这琢磨什么天人和谐、生命本质呢。结果她在边上来了一句,你发什么呆呀?是不是想你宝姐姐呢?你还说不是?不是你急什么?你是不是心虚?得,这天儿就没法继续聊了。

红楼梦第二十七回赏析解读(老零聊红楼此心光明)(11)

好,没想到第一句咱们就扯了这么多啊。后面我说的尽量简略点。“总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就是说宝玉虽然长得漂亮,但实际上是个草包。那为什么说他是草包呢?“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这里说的文章是专指四书五经之类的仕途经济学问,不是指诗词戏曲那些杂书。那些书贾宝玉可没少看。潦倒不通事务,就是说他不干正事。哪怕你不读书,不考科举,像你堂哥贾琏似的,忙活忙活家里内外的事,那也行啊。但贾宝玉偏不。他一是不能,二是不屑。具体原因大家都知道。就不多做分析了。

最后一句,“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这一句特别关键。有的人他可能也游手好闲,啥也不干。但如果别人说他,他就算不改吧,可能也会有点惭愧,出去见人也臊眉搭眼的。但贾宝玉不是,他是“那管世人诽谤”,他不怕别人说,为什么呢?因为——此心光明。不管别人怎么说,至少他自己觉得,他的生活、他的生命不是没有意义的,甚至比多数人可能更有意义。

王阳明临终前说,“此心光明,亦复何言”。贾宝玉当然达不到王阳明那个境界,但他至少做到了一点,那就是坚持做自己,不理会别人的冷言冷语。能做到这一点,其实是非常不容易的。很多时候,舆论的压力、外界的压力,是比事情本身给你的压力更大的。很多事情我们被迫妥协,不是怕担事情本身的风险,而是受不了周边人给你的压力。这个我想朋友们应该都有所体会,无需老零多言了。

所以啊,如果你真的是掌握真理,那就坚持下去。实在辩解不了,那就不要辩解。此心光明,亦复何言?别人爱说什么就说什么好了。每当坚持理想、坚守信念时,王阳明也好,贾宝玉也好,我们每一个普通人也好,在那一刻,身上都在绽放着圣人的光辉。虽然这光芒可能很微弱,凡俗者们看不见。那就让他们看不见吧,何必非要让他们看见呢?

红楼梦第二十七回赏析解读(老零聊红楼此心光明)(12)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袴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好,接下来咱们再说第二首。这一首可以简单概括为说的是贾宝玉的命运,不过大部分都是骂他的话,可分析的东西并不多,就简单说几句吧。“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这其实就是预示着贾府将来要由盛转衰,贾宝玉呢,也从富贵闲人沦落为街边乞丐。“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贾府后来倒塌的时候,贾宝玉估计也帮不上什么忙。

“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哈哈,这个骂的可是真够狠的啊。不过客观的说啊,哪怕不考虑贾宝玉的内心世界,就说他表面上展现出来的文采风流,他的温柔体贴,这可能就比很多纨绔子弟都要强了。当然,作者的本意不是想说这方面啊,咱也没必要和作者抬杠。

红楼梦第二十七回赏析解读(老零聊红楼此心光明)(13)

好,那么综合来看,这两首词写的可谓绝妙。妙在哪里呢?倒不是说它的辞藻有多华丽,艺术水平有多高,妙就妙在它每一句似乎都是在客观描述贾宝玉,并不是故意黑他,骂他的话似乎也都在理。

之前我们讲黛玉的时候提到过,在第三回里,作者把黛玉塑造成了一个看似完美的雕像,然后在后面的几十回里,再把这个雕像一点一点敲碎,露出雕像里面那个活生生的人。而贾宝玉则不同,作者在第三回里就用这两首词对他做了一个总结。把这两首词单拎出来看,可看不出什么似贬实褒,寓褒于贬。感觉它就是贬。只有通读全书后,当我们走进贾宝玉的内心,进而走进自己的内心,才能体会到它的“褒”落在何处,才能体会这两首词的深刻含义。

那么曹雪芹写下这两首词,是不是借此在发泄自己的愤懑,抒发自己的情怀呢?我想,一直看我文章的朋友,肯定知道老零对这个问题的答案。而每个朋友,也肯定会有自己的答案。所以,就无需老零赘述了。

好,最后按照惯例,还是做一个小小的总结。宝玉这个人,总的来看,确实是“行为偏僻性乖张”,好像和正常人不大一样。但是如果把他拆开了,分解了,你就会发现,他的喜悦与悲伤,放肆与纠结,痛苦和无奈,坚持与妥协……总会有那么一块两块碎片与我们的灵魂产生共鸣,甚至让我们感同身受。他的身上也并不全都是优点,他也有很多不好的东西。作者塑造出这个角色,也不是要我们去模仿他。我们可以把他当成一面镜子,照一照自己。也可以把他当成朋友,和他谈谈心。或者,他是我们的同行者,在人生这条道路上,我们和他时而相遇,时而分离,但终归是要往同一个方向去。那首词说“莫效此儿形状”,我们确实不需要去效仿贾宝玉。因为他就活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里。我们不是贾宝玉。我们都是贾宝玉。

红楼梦第二十七回赏析解读(老零聊红楼此心光明)(14)

好,本期就到这里。这个宝黛见面才只讲了一半啊。下一期我们就来聊聊宝玉眼中的黛玉又是什么样子,尤其是黛玉的眉眼问题。哈哈,这是老零半年前就挖的坑,现在终于要填上了。请大家轻抬玉手,一键三连,点个关注随个赞,咱们下期再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