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墉的小故事20字(刘墉用二十篇小故事)

刘墉是台湾地区的畅销书作家,同时也是一位国际知名的画家、演说家和教育家,更是一位热心公益的文化人。他的作品在中国大陆销售超过千万册,被称为影响千千万万人的人生的“精神教父”。

《随遇随喜:刘墉写给大家的生活禅》是十月才出版的新书,讲述的是生活中的“禅”

在书中,刘墉用像“画小人书一样”的质朴笔触,生动地描绘出一个懵懂的小沙弥和他充满智慧的师父之间耐人寻味的生活小故事,用小沙弥问、师父回答的有趣形式向我们传达了蕴藏在生活中的哲理。

刘墉的小故事20字(刘墉用二十篇小故事)(1)

好好活着,珍惜当下!

大热天,禅院里的花被晒蔫了。小沙弥急着要浇水,被师父大声喝止。到了晚上,花变成了“梅干菜”,小沙弥认为花已死透了,可师父却让他给花浇水。水浇下去没多久,花又变得生机盎然。小沙弥惊叹说“花太厉害了,憋在那儿撑着不死”,可师父告诉他“花不是撑着不死,而是好好活着。”小沙弥想不通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师父说:“一天到晚怕死的人,是撑着不死;每天都向前看的人,是好好活着。得一天寿命,就要好好过一天。那些活着的时候天天为了怕死而拜佛烧香,希望死后能成佛的,绝对成不了佛。”师父说,“他今生能好好过都没好好过,老天何必给他死后更好的日子?”

刘墉借这个故事阐明一种通达的人生观:人活着就要珍惜当下,虽然世事艰难、人生实苦,但也不要天天患得患失地过日子,与其祈求来世不如认真地过好今世。

刘墉的小故事20字(刘墉用二十篇小故事)(2)

这个故事也让我想起了外公当年面对生死的态度,与其如出一辙。

记得那年我正上大学一年级,学校刚放暑假,我正准备买票回千里之外的父母家,突然接到电话说住在学校同城的外公突发急性心肌梗塞而生命垂危,我匆匆赶去,与表姐、表弟三人在医院轮流照看外公,寡居的姨妈因识字不多只能负责给我们买菜送饭。在短短的几天时间里,我们姐弟三人多次接到医院的病危通知单,又惊又怕、惶恐不已,但外公一旦清醒,就会笑着安慰我们,告诉我们不要怕,他说人生老病死是很正常的,没什么好担心的。或许正是因为外公一直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最终他的身体得以很快康复,一夜之间全部变成雪白的头发也很快变回灰白色。

后来我毕业工作后远嫁到更遥远的岭南地区,外公还从北方来我家住了半年,他每天晚餐时都喝一盅白酒,但从不贪嘴多喝,白天就在珠江边散步锻炼,天天都开开心心的,让我们全家人也不由得被他的快乐情绪所感染。

外公教给我的生死观让我终生受益。自那时起,不管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中,面临任何突发的意外我都能镇定地处理。

人的一生既漫长又短暂,每个人都应该学会好好活着,才不枉来这世上走一遭。

自损:要学会给自己的人生减负

刮台风,神院里的一棵大树倒了,小沙弥惊慌地向师父报告。师父说树的根还在,扶起来就好,可小沙弥说树太重了扶不动,师父让他用锯子把树枝锯掉,小沙弥不解,觉得倒下的大树已经够可怜了,为什么还要伤害它?师父说:“树大招风,先自损,才能不受损。” 树被锯得光秃秃地扶正,没过多久就长出新绿,来年又跟原先一样茂盛了。

俗话说: “满招损、谦受益”。树长得过于高大茂盛,台风来时就易被刮倒。人生在世也与大树一样,太过繁茂、太过自满就容易招惹祸端,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生活中这样的事例比比皆是,上至名人大腕、下至普通老百姓无一不有。

人应该时时审视自我,待人处事保持谦恭态度,必要时给自己的人生做个减法,让身体和心灵都得以轻盈,才能远离灾祸而达到更理想的彼岸。

刘墉的小故事20字(刘墉用二十篇小故事)(3)

走进阳光:心中有光,时时都有阳光。

小沙弥跟师父坐车出去,天气很不稳定。小沙弥抱怨:“一下出太阳,一下阴天。”师父说:“应该说是我们一下子开进阳光里,一下子又开出来了。太阳哪天会不出来呢?白天就算刮风下雨,它也躲在云层后面。所以有什么不如意,都可以看看天,告诉自己其实太阳等在那儿,就算不照过来,自己也能走进去。走进阳光里!”

生活中总会有阴晴阳缺、各种不如意,老师父的话教导我们要学会用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不顺,遇到困难不抱怨不放弃,或顺其自然、或积极设法解决,才能让我们不被烦恼纠缠,从而更快地走进人生坦途。

刘墉的小故事20字(刘墉用二十篇小故事)(4)

想起自己曾经去云贵高原旅游,天气也是忽晴忽雨、忽冷忽热,几乎在一日之间就可以体验到四季的变化,人人一时穿薄衣单裤,一时又要换上厚重的羽绒服,但同行的人没人对此有抱怨,因为我们一路上看到了最美的风景:晴有晴的美,雨有雨的韵,大自然的风云变幻给人以全然不同的美的享受,也让人从中体验到种种独特的乐趣。

刘墉的小故事20字(刘墉用二十篇小故事)(5)

二十篇小故事简短、精彩又浅显易懂。

刘墉借由师父教导小沙弥的形式,引导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帮助我们在这艰难又变幻莫测的世事风云中找到人生的正确方向,从而能够跳脱困境、拥有自由自在的心境。

生活中的“禅”无处不在,我们要学会随遇、随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