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在哪里才能安顿(拿啥给灵魂开天眼)

我的故乡曾出过一个不好提起让人蒙羞的名人,他上过高小,口袋里插着钢笔,两根,村上人笑他装文化人他有名言二,一是在割麦时,有人问他,啥叫唇亡齿寒他坐在麦捆上说,就像咱中国与朝鲜,嘴唇都烂了,牙不光冷,还会让人打掉哩二是我家新房立木时,他坐在房脊上,冲着哆哆嗦嗦用酒壶来浇梁的十来岁的我笑着说,你家肯定是要吃净粮的,房白盖了你们都是读书人,好日子马上到了,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灵魂在哪里才能安顿?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灵魂在哪里才能安顿(拿啥给灵魂开天眼)

灵魂在哪里才能安顿

我的故乡曾出过一个不好提起让人蒙羞的名人,他上过高小,口袋里插着钢笔,两根,村上人笑他装文化人。他有名言二,一是在割麦时,有人问他,啥叫唇亡齿寒。他坐在麦捆上说,就像咱中国与朝鲜,嘴唇都烂了,牙不光冷,还会让人打掉哩。二是我家新房立木时,他坐在房脊上,冲着哆哆嗦嗦用酒壶来浇梁的十来岁的我笑着说,你家肯定是要吃净粮的,房白盖了。你们都是读书人,好日子马上到了。

果然,几十年后,当我站在已经漏雨的满院荒草的三间大瓦房前,想起犯了死罪已经枪毙好多年的那个姓龙的乡党的话,心情五味杂陈。他是修水库移民来的,个子低,没劳力,却是念过书的,真是开了天眼,看得远呀。人没法儿选择自己生在哪儿,生在什么样的家庭。记得冰心有一篇小说,名字叫《分》。两个孩子,出生在一个产房。一个是财主家的孩子,一个是穷人家的孩子。尽管他们都是哭着一丝不挂来到这个世界,但他们被抱出去的时候,就过上了不一样的生活。

富二代与穷二代的故事不一样,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谁都想得来。人从生下来,就分开了,走在了不一样的路上。

我们生在山里,秦岭高高的远远的站在那儿,如同高大威严的父亲,粗暴地挡住了我们的目光。山里的孩子,拿啥给灵魂开天眼呢?除了读书,还是读书。

小时候在乡下。奶奶见了有字的纸,都要小心的捡起来,尽管她不识字。她说,那字儿里面住着先人呢。咱们农村人,之所以老让人骗,就是因为睁眼瞎,认得字。

我长大以后才想开,先人的智慧都用字记下来了,他们就活在文字里,活在用字记录下的历史里。

奶奶不识字却敬重字,知道字的用处,算得上半个神人。

又是一年高考季,尽管因疫情比去年晚了一个月,但依然是人生的一次重大的选择。天热得沟渠子流汗,考生们依然得为自己的明天拚一把。

考大学,出去读书,对于山里的孩子来说,的确是一次给灵魂开天眼的最大的机遇。

有多大水,养多大鱼,想成大器,有大作为,肯定要去大地方。

老鱼在一篇文章里写过,一头驴放在商洛,西安,北京,联合国门口,名字都不一样,窝在秦岭南坡的驴再有能耐也只能叫商洛驴,放在纽约曼哈顿联合国门口的驴再难看,谁也不敢说不是世界驴。

读书就要远行,能去国外就去国外,去不了国外先挑好大学。不管是985,211,还是普通的大学,都值得上上。只要是大学,总能学点什么。毕竟有能尽情挥霍的青春,到哪里都能活力四射。

上大学三件事,读书,交朋友,谈恋爱。可惜那时我太小,班上只两个老大姐,狼多肉少,连暗恋也没暗成,更别说谈恋爱了,让人遗憾不已。后来发现有同学竟与学妹结婚了,这才想起没目光向下,下边的如花学妹多着哩,只想着吃不上的窝边草,太迟钝了。

除了清华北大。中国的大学都是一个妈生的,不说一模一样,也长得像得很。当年我上的延安大学,我觉得清华北大和他们唯一的区别是,见的大腕太少,见的世面太少。当年我们学校唯一的一次给学文科的学生开眼的机会,便是路遥来讲了回课,让我几十年念念不忘。而在清华北大,世界的,中国的顶级的名人隔三差五都会在那儿出现,讲座的海报一天几场,由你挑着来。

上大学不光是学习,主要感受氛围,长见识。清华北大那种书上才能看到的人路上都能遇到,世界名流轮番上台,洋教乱走,海归扎堆,学霸争锋,那种首都的国际的范儿,在其他地方是见不到的。对于见个黑人外教都稀奇的小院校,听着也像天方夜谭一样。

上大学。要么上北上广,要么就在省城。原因不用说,大城市见世面,长见识,干大事。北上广能开天眼。

省城么,一个省的政治文化中心。读读书,多交朋友,为后面的人生铺路。当不了风云人物,也要长成大树。成不了大树也有同学一群,良好的人脉。不像我在延安上学,同学都在陕北。在西安办个事儿,都没人可求,难与人言的孤单无助。

前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有一本叫《我的大学》的书。作品叙述了少年的“我”怀着上大学的愿望来到喀山,梦想破灭之后,不得不为生存而劳碌奔波,住大杂院,卖苦力,与小市民和大学生交朋友。他进入了一所天地广阔的“社会大学”,在那里学到了在有围墙的大学里学不到的知识,经过痛苦的思想探索,终于成长为一个革命知识分子。

社会这个大学也能见识人,考大学上大学只是人生的一个关口,一个桥段。没上大学成大事的人多了,高尔基只是一个代表。

生在小地方,没钱走天下。唯一的给灵魂开天眼的方法,只能是读书。读闲书,读古今中外高人的书,读对灵魂有滋养的书。

有个作家说,读书只是生活的一部分。爱读书的,不妨多读。不爱读书的,也无妨。人生诸般乐趣,旅行、种花、观影、聊天,读书并不比别的更高尚,读书只是比别的予我以更大的空间,肉身居于斗室,灵魂却开了天眼,望向极远的去处,望向自己的内心。

读书有什么意义呢,挣不来钱,谋不了官,好像没有什么意义,就只是比别人多一点儿见识,比别人显得心态平静一些而已,比别人活得明白些而已。

人生匆匆几十个春秋,能比别人活得明白些,这就够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