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生字词(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考点梳理)

郑重声明:原创作品,欢迎转发或分享,抄袭必究!

一位家长向于老师提出建议:可否发一些有关于课文考点知识,孩子每天完成作业后能够接着复习。

这位家长的提议非常好,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想法,可是苦于没有题材,加上孩子执行力度不够,因此课后复习这项作业一直未进行。

孩子每日放学完成作业是基础任务,复习和预习才是重点,高质量的完成作业后,复习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认真复习当日老师所教的知识点,加深影响不易遗忘,不懂的知识要及时弄懂。

接下来就是预习第二天内容,对于不懂得知识用红笔标记,第二天老师上课的时候注意听老师如何讲解,还是不明白的知识,下课后及时向老师请教,长期坚持这样的学习方法,成绩一定能够急速提高。

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生字词(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考点梳理)(1)

今天于老师总结了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课《古诗三首》考点梳理,难点分析知识,孩子们可以在完成当日作业后进行复习。

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考点梳理,难点分析

一、易考生词总结。

1、(hán shān)

寒 山

2、(shí jìng)

石 径

3、(shuāng yè)

霜 叶

4、(zèng sòng)

赠 送

5、(jú huā)

菊 花

6、(chéng zi)

橙 子

二、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括号内。

六 六 刘

(留 )住 姓(刘) (流)水

静 静 净 镜 经

(镜)子 石(径) 安(静) (经)过 干(净)

橙 诚 城 成

(成)绩 (城)市 (橙)汁 (诚)实

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生字词(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考点梳理)(2)

三、古诗重点字词解析:

《山行》

1、寒山:深秋时节的山。

2、生:产生、生出。(必考)

3、坐:因为(必考)

难点解析:“寒山”这首诗中的寒山不是指冬天天气寒冷,而是指深秋时节。

“坐”不是坐下的意思而是因为的意思。

《赠刘景文》

1、刘景文:指诗人苏轼的好朋友。

2、擎:指举、向上托。(易考)

3、君:对对方的尊称,与“您”的意思相同。

《夜书所见》

1、萧萧:这首诗中的“萧萧”形容风吹梧桐叶所发出的声音。

2、挑:用细长的东西拨弄。(易考)

3、促织:指蟋蟀,也叫蛐蛐。

4、篱落:指篱笆。

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生字词(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考点梳理)(3)

四、重点诗句释义:

1、停车坐爱枫林晚

释义:停下来欣赏这枫林的景色,那火红的枫叶比江南的二月花还要红。

2、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释义: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的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五、必考知识点:

1、《赠刘景文》这首诗的前两句写景,作者抓住(荷花)、(荷叶)描绘出秋冬初的萧瑟景象。后两句激励友人要(珍惜时光)、(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2、《山行》这首诗的作业是唐代诗人(杜牧),古诗描写的是(深秋)季节的景色,诗中描写了(寒山)、(白云)、(枫林)、(石径)、(人家)等景物,构成了一幅秋色图,给人以清新明快的感觉。

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生字词(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考点梳理)(4)

六、拔高知识点总结:

1、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2、这首诗是南宋诗人(叶绍翁)写的《夜书所见》。

3、释义:夜深难以入眠,透过窗户忽然看到不远处的篱笆下,料想是孩子们在抓蟋蟀。

4、这首诗通过对(秋风、梧桐叶、儿童抓蟋蟀、篱笆下的灯火)的生动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家乡亲人)的怀念之情。

以上为今天的全部内容,亲爱的家长朋友们在家辅导孩子学习不妨参考一下,欢迎在评论下方咨询或者讨论。

如您喜欢我的文章请点赞或者转发给更多的朋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