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乞丐进清华(乞丐抱着咸菜坛找清华校长)

1937年7月7日,日军借助卢沟桥事件派军入侵东三省,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在日军的进攻下,北平很快沦陷了。

在这兵荒马乱的一天夜里,清华大学的围墙外突然出现一辆小轿车,一个鬼鬼祟祟的身影从车上下来,当环顾四周发现没有人后,他突然用力窜上墙头,翻身跳进了清华大学的院内。

在夜色的掩护下,他很快轻车熟路地来到了大学内的一处物理实验室,由于害怕惊动了外面日军巡逻的守卫,他不敢开灯,只能借助微弱的月光在实验室内摸索。

当他找到了一个铅材质做成的试管后,急忙将他揣进自己的衣服内,随后小心翼翼地从实验室中溜出去,顺着原路返回到了车上,轿车立即开足马力迅速离开了案发现场。

1937年乞丐进清华(乞丐抱着咸菜坛找清华校长)(1)

案发后没多久,东三省在日军铁蹄的践踏下很快变成了人间炼狱,悲剧无时无刻不在上演,很多百姓为了逃难不得不流离失所,带着亲人踏上了南下的征途。

在这些逃难的人群中,有一个“乞丐”却表现得十分不合群,他不仅蓬头垢面衣衫褴褛,手里还拿着一个破旧的咸菜坛子,里面不时地传出阵阵酸腐的味道,从他身边经过的百姓无不掩鼻绕行。

乞丐似乎并不在意别人异样的目光,只是抱紧了自己怀中的咸菜坛子,仿佛那是个什么了不起的宝贝般,任何试图接近他的人都被他远远地躲开了。

南下的途中,百姓们遭遇到了日军部队多次的盘查和搜刮,身上带的财物被洗劫一空算是好的,有些家庭的漂亮女孩一旦被他们看上,结果自然可想而知。

当日军部队盘查到乞丐这里时,刚刚走到他身边,就被难闻的气味熏得眉头紧皱。一个拿着咸菜坛当宝贝的乞丐身上自然不会有什么值钱的东西,日军部队对他一点兴趣都没有,直接挥手让他快点滚开。

就这样一路上面对日军多次的盘查乞丐都是有惊无险,带着他的宝贝坛子辗转来到了湖南长沙的圣经书院(清华大学在当时的临时校址)。

乞丐颤颤巍巍地走到学校的门口,对着门卫说:“请问清华大学的梅贻琦校长在吗?”一个浑身散发着腥臭气味的乞丐想要见清华的校长,在门卫看来这就是天大的笑话。

1937年乞丐进清华(乞丐抱着咸菜坛找清华校长)(2)

没等乞丐说第二句话,门卫就开始不耐烦地手脚并用试图将他轰走,碰巧的是身着长衫的梅校长刚好经过校门口,看见了二人起了争执就往这边走。

当他走到近前后,从门卫口中得知这个乞丐想要见他十分好奇,不知道这个乞丐想要干什么。当他仔细看清乞丐的容貌后,瞬间激动起来,急忙握住了乞丐的双手说:“原来是您!快跟我进来!”

只留下门卫错愕地望着远去的二人,当进了梅校长的办公室后,乞丐终于将一直抱在怀中的菜坛子放在了办公桌上,如获重释般地说:“我终于完成了任务!”

这个乞丐到底是谁?清华大学的梅校长为什么会亲自接见他?他手中的菜坛子到底有着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

大家好,我是学史力行,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回顾一下抗日战争中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坛子里托起的民族魂:

这个“乞丐”名叫赵忠尧,1902年6月27日出生在浙江诸暨县的一个中医世家,本来按照中国子承父业的想法,他应该成为一名悬壶济世的名医。

绵延的战乱民不聊生,医者虽然能够治病救人,但却无法医治贫穷落后带来的灾难,无法改变中国被人欺凌的事实。

赵忠尧的父亲感到深深的无助,他坚信只有知识才能改变百姓和国家的命运,于是他并没有让赵忠尧继承自己的家业,反而是对他在学业上提出了近乎苛刻的要求。

正所谓严师出高徒,虎父自然无犬子。在父亲的教育下,赵忠尧在18岁的时候考上了南京大学物理系,由于在校期间表现出色,毕业后成功留校任教。

1937年乞丐进清华(乞丐抱着咸菜坛找清华校长)(3)

1925年,赵忠尧在清华叶企孙教授的邀请下,来到清华物理系担任助教。两年后,他获得了前往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深造的机会,而他在美国的导师则是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得者罗伯特·安德鲁·密立根。

在美国深造的五年中,让他深感国内的科研水平和西方的巨大差异,此时的中国正处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大洋彼岸的国家却在如火如荼地发展着科技。

为了能够将这些知识带回祖国,赵忠尧将自身全部的时间和精力全都放在了物理学的研究和实验上,一天18个小时的学习已经成为了他日常生活的常态。

时间如同白驹过隙,五年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赵忠尧也迎来了毕业的论文答辩,起初他的导师密立根教授只给他一个相对简单的课题,让他进行学术答辩。

可是看见课题后,赵忠尧却直接找到教授表示,这个课题太普通了,对他来说根本没有任何的意义,这个操作彻底激怒了密立根教授!

为了为难赵忠尧,密立根教授让他测量硬γ射线通过各种物质时的吸收系数,以验证克莱因仁科公式的正确性。

要知道克莱因仁科公式的证明在当时来说,基本上就是分子物理学中的天花板,很多人都在尝试用不同的方法验证它的正确性,却一直没能成功。

面对导师的刁难,赵忠尧没有丝毫犹豫接下了这个课题,也正是在这个机缘巧合的促使下,让他走进了物理学的新天地。

在课题的研究中,他发现了前人从来都没有发现的一个奇怪现象,在实验中重元素对于硬γ射线存在一种反常的吸收,正是这个发现让他成为了物理学界发现正反物质湮灭的第一人!

1931年,赵忠尧进入英国剑桥大学继续进修,在那里他认识了当时赫赫有名的物理学家卢瑟福,对于物理学病态般痴迷的嗜好让二人很快成为了好友。

1937年乞丐进清华(乞丐抱着咸菜坛找清华校长)(4)

在进修结束后,出于对赵忠尧的喜欢,卢瑟福将用于实验的50毫克镭送给了他。当时的镭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稀缺的物理材料,甚至能够影响一个国家核武器的进程。

回国后,这些镭也随着赵忠尧一起进入了清华大学的实验室,成为了首批实验原材料。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为了躲避日军的迫害,赵忠尧接到的命令是前往湖南长沙会师。

但是他却放心不下学校实验室中的“镭”,如果它落到了日本人的手中,后果将不堪设想。为了能够将这些了镭保存完好,赵忠尧冒险做出了文章开头潜入学校偷镭,并伪装乞丐运送的一幕,而当时负责开车接应他的则是梁思成夫妇。

1937年乞丐进清华(乞丐抱着咸菜坛找清华校长)(5)

一路上躲避群众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怕遇见昔日的朋友,如果被认出来则有可能导致任务失败。

二是镭有很强的辐射性,虽然装在了铅质的试管内,但是对人的身体依旧有很大的危害,他不想让无辜的百姓受到辐射,所以才一路上独自前行。

直到经过长途跋涉见到了梅校长,赵老才将镭拿了出来,他的胸口由于长时间的辐射被烫出了大片的红肿,梅校长见到此景瞬间掩面痛哭,要知道这50毫克镭是当时中国核物理学研究的全部!

正是有了赵老的民族大义之举,为中国的核物理学保存了星星之火并呈燎原之势,赵老随后在湖南的清华再次执教,直到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1946年,赵忠尧受邀到美国比基尼岛观摩原子弹试射,爆炸后升起的蘑菇云深深震撼了这位物理学泰斗,也更加坚定了他为祖国制造原子弹的决心。

为了能够尽快掌握这个技术,赵忠尧选择留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继续深造。一边深造一边想着如何能够在国内建造同等规模的物理实验室。

那个时候想要在国内建造一个同等级的物理实验室,最少需要的费用也要在40万美元左右,对于身在异乡求学的赵忠尧来说是一个天文数字。

为了能够尽快完成这个梦想,赵忠尧想到了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办法,在麻省理工实验室研究的过程中,将一些备用器材通过化整为零的办法进行拆卸,在将这些不同的零件通过隐秘渠道运回国内。

1937年乞丐进清华(乞丐抱着咸菜坛找清华校长)(6)

1948年,已经学成的赵忠尧准备回国,但是作为核物理学的重要科研人员,美国方面当然不会放虎归山,到了赵教授这个级别的物理学家,对于每个国家来说都是战略级别的存在。

美国的情报机构通过各种手段来阻挠他回国,威逼利诱等无所不用其极。但是这依旧无法打动赵忠尧回国的决心,这一拖两年的时间就过去了。

为了能够躲避美国的围堵,赵忠尧想尽了办法,1950年8月他想通过偷渡香港的方式转途回国,可惜的是这一切没有逃过美国情报机构的监控。

当他乘坐的“威尔逊总统号”刚抵达日本的港口时,美国的特工早就在那里等候他多时了,随后将他软禁了起来,给出的理由则是因为他和钱学森有来往,真的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期间美国特务向他承诺只要不回国,什么条件都可以提,他们都会满足,但是赵忠尧宁死不屈,无奈之下美国人只能将他关进了日本的监狱。

在一次审讯后,赵忠尧被命令面向墙壁站好,随后身后就传来了子弹上膛的声音,即使面对死亡的威胁,他依旧没有任何的动摇,只是冷冷地告诉审讯人员:“我回大陆心意已决!”

三个月后,迫于来自世界各国的舆论压力,美国人无奈之下只能释放了赵忠尧,时隔两年,带着30箱器材的赵忠尧终于平安地踏上了祖国的热土。

1937年乞丐进清华(乞丐抱着咸菜坛找清华校长)(7)

回国后的赵忠尧直接就进入了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工作,1958年中国科技大学成立后,他亲自带队组建了核物理专业实验室。

报效祖国的时候终于来了,在他的带领下,结合曾经在美国学习到的经验和技术,很短的时间里就制造出了中国第一台质子静电加速器。

又过了几年的时间,再次获得了突破,研制出了中国自主制造的高幅度质子静电加速器,这个设备的诞生则意味着中国已经有能力开始自行制造核武器了!

正当赵忠尧准备大展拳脚的时候,不幸降临了,文革爆发时赵忠尧被怀疑有通美嫌疑,被隔离审查。这一查就是近十年的光景,赵忠尧也不得不离开了他热爱的物理学事业。

这个期间也让他错过了原子弹的研发,不过曾经在他教导下的几名学生则是全程参与了原子弹从无到有的过程,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钱三强、朱光亚、邓稼先等人全都是他的学生,这些学生无一不是物理学界的顶流大咖。

1964年10月16日,伴随着新疆罗布泊缓缓升起的蘑菇云,世界为之震颤,中国真正地屹立于世界强国之列!

1937年乞丐进清华(乞丐抱着咸菜坛找清华校长)(8)

伴随着蘑菇云升起的不仅是几代物理学者的不懈努力,还有全中国人民的希望,这个载入史册的日子里也写下了一个人的名字:赵忠尧!

20世纪90年代,曾经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评委埃克斯彭教授曾说过:“很令人不安的、没法再弥补的疏漏,世界欠中国一个诺贝尔奖!”

这个奖项正是赵忠尧发现的正反物质湮灭理论,他的师弟安德逊正是在他的启发下获得了这个奖项。

赵忠尧的一生都在为祖国的核物理事业而努力,正如他曾经在自传中写的那样:“我一直在为祖国兢兢业业地工作,说老实话,做老实事,没有谋取私利,没有虚度光阴。”

他用自己瘦小的身躯扛起了中国很物理学的希望,改变了那个时代!1998年5月8日,96岁高龄的赵忠尧老先生病逝。

为了纪念赵老,2002年诸暨中学专门为他设立的纪念馆,并请来了杨振宁和李政道两位物理学泰斗为纪念馆题写馆名和碑文,用以纪念赵老曾在物理学界作出的巨大贡献。

1937年乞丐进清华(乞丐抱着咸菜坛找清华校长)(9)

好了,今天的故事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真诚地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知晓赵老的事迹,科学虽然没有国界,但是科学家有!赵老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这句话。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点赞、关注,您的支持就是我前行的最大动力!感谢大家!

1937年乞丐进清华(乞丐抱着咸菜坛找清华校长)(10)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