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谱九九艳阳天(放羊娃谱出九九艳阳天)

《九九艳阳天》是电影《柳堡的故事》的插曲,成为当时最流行的歌曲。

1929年,高如星出生在晋西北的革命老区兴县。令人惊奇的是,在那块贫瘠的土地上,蕴含着丰富的民歌资源。高如星不仅从小就会唱很多民歌,还记得同一首歌词几种不同的音调,几种不同的唱法。他是个放羊娃,当他放开羊群躺在半山中,望着蓝天上飞旋的雄鹰,听着树丛中小鸟的鸣唱,往往情不自禁地哼唱起自己编的民歌来。1944年,14岁的高如星参加了八路军120师“战斗剧社”。在剧社他学习文化,学拉提琴。他的乐感节奏感都很强,随后正式参加了乐队演奏。1950年,“战斗剧社”接受了一项重要任务,要组织一个慰问团代表贺龙司令员,邓小平政委去慰问在大风雪中艰苦奋战在康藏的筑路大军。高如星是主要演员,他一会儿拉提琴,一会儿敲大鼓,还会跳踢踏舞。

歌谱九九艳阳天(放羊娃谱出九九艳阳天)(1)

1955年,八一电影制片厂编剧黄宗江写就电影剧本《柳堡的故事》,觉得剧中应该有一段插曲。于是,就把想法告诉了作曲家高如星。

高如星认真阅读黄宗江的剧本《柳堡的故事》。剧本里清新的文字,化作让高如星回味无穷的画面。在这部当年不多见的以爱情为主题的电影中,不知道是爱情让二妹子的浅酒窝显得格外甜,还是那一湾垂柳渲染了战争岁月中爱情的曼妙。尽管是剧本文字,高如星心里留下的却是如同春天抒情诗般的阳光灿烂,绿意盎然。

读了黄宗江的剧本,高如星日夜埋头为电影《柳堡的故事》谱曲。没有大喜大悲式的冲突,全剧以一种淡淡的笔触依次展开爱情与部队纪律的矛盾,爱情与封建势力的矛盾和爱情与革命事业的矛盾。高如星的插曲《九九艳阳天》采用带扩充的乐段结构,分节歌的形式,旋律俏丽,流畅,情趣盎然,成功地叙述了小哥哥和英莲这一对未婚青年忠贞的爱情故事,也刻画了这对情人依依惜别,相互鼓励,忠于革命和忠于爱情的细腻而含蓄的感情,较好表现了革命战士和未婚妻的美好心灵。

《九九艳阳天》超越了一般的电影插曲,成为淳朴,真挚,缠绵爱情的象征。而且歌曲结构简单,通俗上口,电影放映过程犹如起了教唱作用,观众看完电影差不多就可以背唱下来。有位著名的作家说:“高如星小学文化,没进过音乐学院,与没有师从过任何名家,可是他写的歌既有民族风格,又有时代精神。”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