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腹部疼痛(胸腹疼痛别乱理)

在人体所有穴位中,最著名的是哪个穴呢?恐怕要算足三里了,属于足阳明胃经,为足阳明脉气所入,为合穴, 足三里可以写作““足三理“,足三里原名“下陵三里”,意指“人膝如陵,陵下三寸,一寸为一里”。内经: “天枢以上,天气主之;天枢以下,地气主之;气交之分,人气从之。万物由之。”本穴统治腹部上中下三部诸症,是以谓之‘三里’。补三里而能健脾,泻三里而能平肝,降逆通畅。

大家都知道,这是一个强壮身心足的大穴,经常按压或者艾灸,可以调和肠胃、强身健体、益寿延年。足三里为三焦之气所生处,为补益元气、调和气血,补虚强壮之要穴, 《古法新解会元针灸学》认为“此穴治病万端,有白术之强,有桂附之热,有参茸之功,有硝黄之力”。根据实际应用分析,除具有上述之功外,尚有疏通经络、调理气血、镇静醒神、强精健脑、温中升阳、理气止痛之效。

《素问·举痛论》说:“寒气客于胃肠之间,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络急引,故痛。”《丹溪心法·腰痛》说:“腰痛主湿热、肾虚、瘀血、挫闪、有痰积”,所以胃脘疼痛、腹痛、腰痛等病,均可由于外邪侵袭,正不胜邪,以致气滞、血瘀,而出现疼痛。《四总穴歌》中说∶“肚腹三里留。“意思是说,凡是肚子、腹部的病痛,都可以通过足三里穴来摆平。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之穴位,“其支者,起于胃口,下循腹里,下至气街中而合”,故按足三里能治疗胃脘痛、腹痛。但很多人都反映;“我肚子疼的时候,按足三里就不行,这是怎么回事呢?“。就有一位痛经的女士说不行,足三里这个穴为什么叫“足三里“呢?其实,“里“通“理“,就是管理、调理的意思。足三里可以写作“足三理“,意思是可以通过这个穴对身体进行多种多样的调理。“三理“到底是哪三理呢?就是理上、理中、理下。胃处在肚腹的上部,胃胀、胃院疼痛的时候就要“理上“,按足三里的时候要同时往上方使劲;腹部正中出现不适,就需要“理中“,只用往内按就行了;小腹在肚腹的下部,小腹上的病痛,得在按住足三里的同时往下方使劲,这叫“理下“。这位女士的痛经就属于需要“理下“的这一种,就不能一味用理中的手法按着不放。痛经是指经期前后或在月经期间发生与行经有关的下腹疼痛、不适感以致影响生活和工作的病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痛经。疼痛性子宫收缩引起痛经,于子宫峡部产生梗阻,子宫内压必须非常高才能克服此种力,月经液体内含有子宫肌剌激物质,其中一种为子宫内膜释放的前列腺素,有其致炎和致痛作用,且能使其他致炎致痛介质敏感化,使得子宫痉挛性收缩,子宫张力升高,子宫峡部产生梗阻,失去了正常的松驰性,子宫血流减少而导致痛经。原发性痛经中医为“经行腹痛”、“室女痛经”。胞宫功能与脏腑、经络和气血功能的正常密切相关,造成痛经的病机主要是肾气亏损、气血虚弱、气滞血瘀、寒凝血瘀和湿热蕴结,而导致冲任气血亏虚或气血不畅,“不荣则痛”或“不通则痛”,造成痛经。“不通则痛”是有实邪内伏,多由于心情抑郁或忿怒伤肝,肝郁气滞,气滞血瘀:或感受湿热之邪,热与血搏,以致气血瘀滞不畅:或正值经期产后,感受寒邪,过食生冷,寒客冲任,与血搏结,导致气血凝滞。痛经的虚证则是由于胞宫失于濡养,“不荣则痛”。或由于久病、房劳、多产,或先天肾气不足,而造成肾虚精亏血少:或脾胃虚弱,化源不足,或素体气血不足,当行经之时,冲任气血更加亏虚,胞脉失养而作痛经。

陈旭.针灸治疗痛经的取穴规律研究及痛经的流行病学调查[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8.

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经穴,是五输穴中的合穴,同时也是胃的下合穴,“其支者,起于胃口,下循腹里,下至气街中而合”,“肚腹三里留”,该穴位有主治腹部诸疼痛,理脾胃,调气血之功效。机体的气血充足,冲任及胞宫得以濡养,使冲任得以调节,症状得以减轻。举足取足三里穴,自解剖来说,举足时肌肉收缩,此时按压,与放松状态下相比,刺激更加明显,在足部放松时,因肌纤维的运动与针具的阻力对抗,使针感进一步增强,起到更优的治疗效果。作用于冲任与胞宫,使两者作用进一步增强,使机体得以濡养,同时起到理气调经止痛的作用,标本同治,从而促进症状的快速缓解。

?

胸腹部疼痛(胸腹疼痛别乱理)(1)

足三里穴位位置

足三里是个强壮身心的大穴,胃胀、胃痛时要往上方按揉;腹部正中出现不适,要往内按揉;小腹上的病痛要往下方使劲按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