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学习纪录片(这部纪录片揭秘中小学教材编写全过程)

有关学生教材的话题近日引发关注。它的诞生和使用经历了怎样的过程?2021年,CCTV-4《国家记忆》栏目播出的五集纪录片《统编教材》,曾首次深度、权威披露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语文、历史三科教材实行统编的决策内幕和重大意义,可以帮助大家了解关于教材那些事儿。

小学语文学习纪录片(这部纪录片揭秘中小学教材编写全过程)(1)

教材是国家事权

全景式展现统编教材幕后

从古至今,无数历史经验证明,教育是国之根基,今时的教育将会影响明日的世界。教材虽然只是一册册书,却承载和倡导着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教材上传递的内容,影响着孩子们对世界和他人的认知。教材不仅体现国家和民族的价值观念体系,还与国家命运紧紧相连。在新时期,教材建设要更好发挥立德树人的作用,建设什么样的教材体系,核心教材传授什么内容,倡导什么价值,体现国家意志,是国家事权。

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郑富芝表示,教材建设作为一项战略工程,基础工程的特殊重要地位更加凸显。“教材建设应该有国家来决定,由国家来管理。必须动用国家的力量,动用国家的资源,由国家来组织、统筹,才能把教材建设全面落实好。”

纪录片围绕统编教材的诞生背后进行大量采访和拍摄。根据中央决策部署,中小学三科教材实行国家统一编写、统一审核、统一使用。2017年秋,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语文和历史三科统编教材正式投入使用。2019年秋,普通高中三科统编教材正式投入使用,目前已覆盖20个省(区、市),2022年前实现所有省份“全覆盖”,到2025年实现所有年级全覆盖。

纪录片全景式展现统编教材从启动到编写、再到实践的整个流程。众多专家反复切磋、修改编写提纲,为测试教材使用效果进行试教试用等等的故事,凸显出这项“铸魂工程”的艰辛历程,展现了编者们对教材事业的拳拳之心。

纪录片还首度揭秘了统编教材的排版印刷、选材标准和物流运输等环节。用最好的纸、最好的墨、最好的技术,印出最好的书。同时,还介绍了“课前到书”这项超级工程,全景展现从国家部委到社会各界为统编教材“全覆盖”和教育教学保障工作作出的贡献。

小学语文学习纪录片(这部纪录片揭秘中小学教材编写全过程)(2)

教材编写集合全社会智慧

陈景润与小学生交流学习心得

在统编教材诞生之前,全国中小学教材编写也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教育的基本要求,有不少顶级名家加持。第一集开场,纪录片就讲述了建国初期,毛泽东主席对全国中小学教材编写事业的关切。他说,“这么重要的工作,三十个编辑太少了,增加到三百人也不算多”,当时国家各条战线的高级知识分子十分稀缺,听说编写教材缺人,毛泽东很快做出部署,“宁可把别的摊子缩小点,必须抽调大批干部编写教材。”

小学语文学习纪录片(这部纪录片揭秘中小学教材编写全过程)(3)

于是一场辐射全国的人才大集结因教材而起,大批知名学者和文教干部奉调北京。小小的课本背后,是以叶圣陶为代表的名家们的潜心耕耘。1950年到1966年,新中国最顶尖的文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参与中小学教材编写。其中,数学有华罗庚,语文有吕叔湘,英语有许国璋,物理有严济慈,地理有竺可桢,全社会的智慧,通过一本本教材培育者的呕心沥血,给百废待兴的国家播下知识的种子,也给那一代人留下永不磨灭的记忆。

1977年11月,随着恢复高考,但鲜为人知的是,也重新启动编写全国统一的大中小学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将分散在各地的优秀编辑集结于北京,投入教材编写工作。在全世界选购最新的中小学教材,空运回国。尽管外汇储备十分紧张,国家仍拨出专款用于教材引进。那一时期购入的教材以理科为主,带来先进的知识和开阔的视野,为“拨乱反正”后的第一版中小学教材提供了重要参考。

尤其45名各学科一流学者为编写教材出谋划策,阵容堪称豪华。比如物理学家周培源、数学家苏步青、吴文俊,生物学家童第周等科学大家赫然在列。为了把失去的时间追回来,整个国家都在学习,整个社会都在新课本贡献智慧。

小学语文学习纪录片(这部纪录片揭秘中小学教材编写全过程)(4)

1978年,中小学生陆续拿到油墨喷香的新版教材。教材编写完成之后,工作并没有就此结束。一段视频资料中,小学生带着新课本与教材编写者数学家陈景润见面,交流学习心得。这套教材中,数学首次出现了微积分,高中生物第一次跨入分子水平,60后70后读着这套教材成长起来,承担起科教兴国的重任,成为国家建设各领域的中坚力量。

小学语文学习纪录片(这部纪录片揭秘中小学教材编写全过程)(5)

统编三科教材名家荟萃

南京教育专家倾注心力

2012年,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教材启动统编,统编三科教材工程由此拉开帷幕。2017年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语文、历史教材启动统编,基础教育阶段三科教材统编工作由此贯通起来。据教育部教材局局长田慧生介绍,“三科统编教育是国家组织推进的,它必须体现国家意志,体现出国家的水平。其中三科教材的总主编人选经过认真的推荐和遴选。”提高三科教材的编写质量,关键是编写团队,让中国一流专家给小孩子们编好教材,这是我们的目标。

通过推荐和遴选,统编三科教材名家荟萃。其中,南京教育专家们倾注了不少心力。2011年秋天,教育部专程拜访我国著名德育专家、南京师范大学德育研究所名誉所长鲁洁教授,邀请81岁高龄的她出任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总主编。最终,怀着对国家和民族的特殊情感,热爱孩子的她克服困难,接受这项艰巨任务,为之倾尽毕生心血。

小学语文学习纪录片(这部纪录片揭秘中小学教材编写全过程)(6)

鲁洁教授已于2020年去世。她长期致力于教育基本理论、德育学等方面的研究,站在时代的高度,立足于中国的发展,提出了许多原创性的、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理论,形成了独特的学术观点和学术体系。

小学道德与法治分册主编、南师大教授孙彩平回忆说,“我们在编写过程中,一个前提是,要了解孩子,知道困难在哪里。”南京江宁区教学研究室道德与法治研究院方峥嵘说,“鲁老师说,当我们感到困难的时候,就去请教学生,他们会告诉我们答案在哪里。她有一个‘百宝袋’,当我们思维或者视角打不开的时候,其中有很多剪贴报、她摘录的东西,能够帮助我们打开思路。”在这样的编写理念下,小学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按照由浅入深、由近及远,螺旋上升的原则,将学习内容有机融入学生不断扩大的生活领域,日渐形成的社会关系,和逐步丰富的实践活动中。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总主编由南大教授、原党委书记张异宾担任。他表示,“这套教材,是新时期凝聚我们精神力量非常重要的教材,在整个编写过程中,我们在思想上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有机结合在一起,真正做到立国树人,特别是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整个凝聚的一条红线。”

此外,还有北大燕园的温儒敏教授,把多年深耕语文教育的所思所得,融汇到统编语文教材编写中。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材统编工作圆满完成后,他还投入到普通高中语文教材编写工作中。

历史教材承担着培养学生塑造唯物史观、时空观、历史实证意识、历史解释能力和家国情怀的使命,北京大学、北师大、复旦大学历史系,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的一流专家与部分中小学骨干教师共同组成历史教材编写组。中国世界现代史研究会原会长、首都师范大学原校长齐世荣教授出任初中历史教材总主编,他亲自动笔,令书中每一句话都能找到出处。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