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论语经典100句 国学经典论语名句详解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名句的诞生,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深度解析论语经典100句 国学经典论语名句详解?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深度解析论语经典100句 国学经典论语名句详解

深度解析论语经典100句 国学经典论语名句详解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名句的诞生

  食不厌1精2,脍3不厌细4。食饐5而餲6,鱼馁7而肉败8,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9不食,不时10不食。割不正11不食,不得其酱12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13。唯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14不食。不撤15姜食,不多食。祭于公,不宿肉16。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食不语,寝不言。虽疏食17菜羹瓜祭,必齐18如也。

  ——乡党·八

  完全读懂名句

  1.厌:餍也(饱也,足也)。2.精:精细。3.脍:读作kuài,切得很细的肉。4.细:细致。5.饐:读作yì,食物存放时间过长。6.餲:读作ài,食物变质、变味。7.馁:读作něi,鱼肉从内向外开始腐烂,不新鲜。8.败:肉从外向内开始变质、腐烂。9.失饪:饪,读作rèn,烹调制作饭菜。失饪,指火候不足或太过,导致不熟或烧焦。10.不时:不到进餐的时候。11.割不正:猪牛羊宰杀处理的方式不当,切肉的刀法不对。12.酱:醋、芥、盐、梅等作料的总称。13.食气:指五谷之气。14.沽酒市脯:沽和市均指从市场商贩购买之意;脯为熟肉干。15.不撤:不除去。16.不宿肉:不使肉过夜。古代大夫参加国君祭祀以后,可以得到国君赐的祭肉。但祭祀活动一般要持续二三天,所以为能尽量保鲜,不能再过夜了。17.疏食:粗茶淡饭。18.齐:同“斋”,斋戒。

  食物原料要选择精致质优的,肉类要切得细细的。食物陈旧变质馊臭、鱼肉变质腐烂,不吃。颜色不对,不吃;气味难闻,不吃。烹调火候不当,不吃;不到进餐的时候,不吃。宰杀方式不当、切得不合刀法,不吃;没有合适的调味作料,不吃。吃肉的量,尽量不超过主食。饮酒不超过量,不要喝醉。市场上买来的酒和肉干,不干净的不吃。不撤走桌上的生姜,也不吃过量。参与国君的祭祀典礼,分得的祭肉不留过夜,当天便分送人。家中的祭肉,也不留过三日;过了三日,就不吃了。吃饭的时候不说话,睡觉的时候也不说话。即使是粗米饭、蔬菜汤、瓜类,饭前也要祭拜一下,并要像斋戒时期一样的严肃恭敬。

  名句的故事

  远在春秋战国时期,饮食文化就已经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准,宫廷里能烹制“八珍”美食,饮食礼仪也制度化了。《礼记》记载关于“进食之礼”,连座位怎么排、盘碗怎么放、吃饭时不许“反鱼肉”(把咬嚼过的鱼肉放回到共食的食器中)、不许“扬饭”(用手散其热气)、不许大口喝汤、不许剔牙齿等,这些细枝末节都视为礼仪加以规定。

  圣者孔子并不是一个不识柴米油盐的人,他对于饮食相当有自己的一套看法,有所“吃”,有所“不吃”。首先他认为“吃”的食物应该选择食材优质、切工精细的,还要讲究烹调方法,不会嫌太精致。

  而“不应该吃”的情况则有:食物变质、变色、变味等,也就是不新鲜、腐败的食物,不该食用。还有火候不当、食物半生不熟、不是吃饭的时间、肉的处理方式不当、没有适合的调味酱料、从外面买来且不卫生的肉干和酒等,都不应该食用。

  另外,喝酒有节制、少吃肉、多吃菜、饮食不过量等,均符合现代养生概念。

  历久弥新说名句

  南怀瑾曾在《禅说》里讲过这样一则笑话:有一位酸气十足的老夫子,开口闭口都是子曰。他经常对别人说,《论语》是圣人的言论,如果能够做到其中的一句,就可以变成圣人。隔壁一位游手好闲的富家子弟就说:“先生说得极是,我已经达成了《论语》中的某项目标,我是否是大圣人了?”老夫子一听,急忙问是哪一项。年轻人不急不忙地回答说:“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老夫子一听便知道被捉弄。

  对于吃这项目标,应该不难达到吧!连主张清心寡欲的老子都曾说:“圣人为腹不为目。”(《道德经》第十二章)不过,“食”可以载人,亦可覆人。《左传》记载,公子宋对“食”情有独钟,有一次他去拜访郑灵公,突然食指大动,于是他笑着对旁边的人说,有美味等着他了。这正是成语“食指大动”的由来。

  公子宋入殿后就看到厨师正在解割鳖,于是他更得意地笑着。后来郑灵公知道这件事,反而不悦,心想:“我不赐予你,任你食指再怎么动,也是没辙。”

  鳖羹煮好后,郑灵公将它分赐给众大臣,唯独没有分给公子宋,并且还说:“这次食指不动了吧。”公子宋勃然大怒:“我就吃给你看。”愤而将食指伸人鼎中蘸食鳖羹后拂袖而去(“染指”的由来)。郑灵公看到这番景象暴跳如雷,声称非杀掉公子宋不可。

  公子宋回家后怒气难消,又听说灵公要杀他,便先下手为强,杀害了灵公。郑国也因而陷入一场混乱,一切只因“食”而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