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出嫁母亲穿丧服(嫁妆里头放丧服)

“嫁妆”,即娘家嫁女儿时送的财物,又称“奁具”“嫁资”。女方收了男方的聘金,而又不愿落下“卖女儿”的名声,娘家一般会追加资金为女儿置办日常起居所需的家具、器皿作为嫁妆。

女儿出嫁母亲穿丧服(嫁妆里头放丧服)(1)

中国人注重厚嫁,最好的嫁妆莫过于“良田千亩,十里红妆”。所谓“十里红妆”就是指抬嫁妆的队伍有十里那么长,形容嫁妆十分丰厚——这基本也是旧时富家千金出嫁的真实场面。

女儿出嫁母亲穿丧服(嫁妆里头放丧服)(2)

对于“嫁妆”这一风俗的最早记载,见于诗歌《卫风·氓》:“以尔车来,以我贿迁”,描述了当时的卫国女子出嫁时的情景。意思是“你驾着马儿快来吧,我带着嫁妆嫁到你家去”。可见嫁妆这一风俗早在先秦便已形成。

女儿出嫁母亲穿丧服(嫁妆里头放丧服)(3)

在古代,儿子娶不起老婆的现象很常见,反之,也有好多普通人家的女儿因为“厚嫁”的习俗而嫁不出去。为了所谓的“面子”,条件差一点的人家要是生在古代,那可是直呼嫁不起!

因为嫁妆可不是随随便便想送什么就送什么,每一个嫁妆物件都是有考究的,都有各自美好的寓意,常见的嫁妆一般包括以下:

痰盂

女儿出嫁母亲穿丧服(嫁妆里头放丧服)(4)

女儿出嫁母亲穿丧服(嫁妆里头放丧服)(5)

以痰盂作子孙桶,寓意女儿开枝散叶、儿孙满堂。

剪刀

女儿出嫁母亲穿丧服(嫁妆里头放丧服)(6)

女儿出嫁母亲穿丧服(嫁妆里头放丧服)(7)

和合双飞,两片咬合象征龙凤结合。

红尺

女儿出嫁母亲穿丧服(嫁妆里头放丧服)(8)

女儿出嫁母亲穿丧服(嫁妆里头放丧服)(9)

以红尺作子孙尺,有良田万顷之意。

铜盘及鞋

女儿出嫁母亲穿丧服(嫁妆里头放丧服)(10)

女儿出嫁母亲穿丧服(嫁妆里头放丧服)(11)

寓意同偕到老,白首同心。

龙凤碗筷

女儿出嫁母亲穿丧服(嫁妆里头放丧服)(12)

女儿出嫁母亲穿丧服(嫁妆里头放丧服)(13)

有丰衣足食之意。

如果经济条件允许,一般还会为女儿准备这几样大件儿:

拔步床

女儿出嫁母亲穿丧服(嫁妆里头放丧服)(14)

女儿出嫁母亲穿丧服(嫁妆里头放丧服)(15)

拔步床又名千工床。此床上有卷篷顶,下有踏步,前有雕花柱架、挂落、倚檐花罩组成的廊庑。这种床不仅冬暖夏凉,且在室内再造了一个多功能的、私密性强的起居空间。这样像小房子一样的床,是古代富家女子嫁妆中重要的一部分。

闷户橱

女儿出嫁母亲穿丧服(嫁妆里头放丧服)(16)

女儿出嫁母亲穿丧服(嫁妆里头放丧服)(17)

从外形来看,闷户橱是条案与矮柜的结合,上面是条案的样子,可以承置、摆放物品。案条下方是抽屉和闷仓,是婚后生活用以储藏物品的必备,由于它经常用于储存和摆放其它嫁妆,民间把闷户橱称为“嫁底”。

樟木箱

女儿出嫁母亲穿丧服(嫁妆里头放丧服)(18)

樟木箱,也叫女儿箱,江南大户人家,若生女儿,便在家中庭院栽种香樟树一棵,女儿到了待嫁年龄香樟树也长成。媒婆在院外只要看到此树,便知道该家有待嫁姑娘便可来提亲。

女儿出嫁母亲穿丧服(嫁妆里头放丧服)(19)

女儿出嫁时,家人将树砍掉,做成两个大箱子,并放入丝绸,条件差一点的放上布帛作为嫁妆,取“两厢厮守(两箱丝绸)”之意。

妆匣

女儿出嫁母亲穿丧服(嫁妆里头放丧服)(20)

女儿出嫁母亲穿丧服(嫁妆里头放丧服)(21)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在古人的认识中,早已将妆镜台作为女子的象征。从小陪伴姑娘成长的妆镜台,寄托着万千闺房心绪。这样一件女子最亲密的“密友”,什么都不带也要带上它。

丫鬟

女儿出嫁母亲穿丧服(嫁妆里头放丧服)(22)

女儿出嫁母亲穿丧服(嫁妆里头放丧服)(23)

春秋战国时期,贵族嫁女都会让女儿的侍婢,即后来所说的“丫鬟”一起陪嫁,早期还会让妹妹跟着,一起嫁过去。这些陪嫁丫鬟,最后偶尔会发展成“媵(yìng)妾”,这“媵妾”就是俗话说的“小老婆”。

丧服、棺材板

女儿出嫁母亲穿丧服(嫁妆里头放丧服)(24)

这一点,现代人可能很难理解:结婚的大喜事,整这么些丧气的玩意儿干什么?可是要知道,在当时,在嫁妆中准备公婆去世时的丧服、棺材等,被认为是即将过门的媳妇有妇德的表现,婆家会很高兴,自己脸上也有面子。

女儿出嫁母亲穿丧服(嫁妆里头放丧服)(25)

据《余姚六仓志·风俗》记载,在过去浙江宁波慈溪一带,嫁妆中“必预备凶服”。而在过去广东大埔一带也有“陪棺材板”的婚俗。据《民国新修大埔县志》记载,当地嫁女“铺排妆奁等物,多者或至新人夫妇百年后所需寿板均备。”

女儿出嫁母亲穿丧服(嫁妆里头放丧服)(26)

都说女儿是块宝,捧着怕摔,含着怕化,有钱人家嫁女儿自然出手不凡。雍正年间,立下赫赫战功的年羹尧之女嫁给曲阜衍圣公——也就是孔子的后人,年羹尧在济宁州汶上县地方置买田庄四处,共计“十九顷有零”,1顷为100亩,换句话说,这1900亩土地是送给女儿的妆奁。

看完这些,不禁感慨古人生活虽然没有现代人丰富多彩,但是在嫁妆的细心程度上,一点也不输给现代人,毕竟结婚是人生大事,谁也不想错过这么有仪式感的事情。

女儿出嫁母亲穿丧服(嫁妆里头放丧服)(27)

其实嫁妆的多少,也不能决定婚姻的幸福与否。或许正是那些简单、普通,但留存心底的嫁妆,才能让我们此生铭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