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路上诞生多少个小孩(长征路上的姐妹花)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重要的一次战略转移。二万五千里的长征路,红军将士们生生地用双脚走了下来。

长征路上的艰险,在如今这个时代是难以想象的,前有敌人堵截,后有几十万大军追赶,天上有飞机大炮,还要面对极为恶劣的自然环境。

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多人都没有能够走完长征路。

在长征路上,有这样一个群体十分特殊,他们就是跟随大部队一起转移的女红军。在体力上女性相较于男性本就很吃亏,行军过程中更是难上加难。

所以,最后走完长征路顺利到达陕北的女红军战士只有三十位。这三十位女红军,每一个都是巾帼英雄,这其中很多人大家都很熟悉。

比如毛主席的夫人贺子珍、周总理的夫人邓颖超、朱德元帅的夫人康克清、李富春的夫人蔡畅等。

在这其中,有两人值得特别的来讲一下。她们是这些女红军中唯一的亲姐妹,两人一人嫁给了开国元帅,一人嫁给了开国上将。

但最为传奇的是,姐妹两人一个带着刚出生的女儿踏上长征路,一个在长征路上生下了儿子,而且还都健康地活了下来,堪称长征路上的一大奇迹。

这两人就是赫赫有名的蹇(jian)先任和蹇先佛,蹇先任的丈夫是贺龙元帅,而蹇先佛的丈夫则是萧克上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蹇氏姐妹传奇的一生。

长征路上诞生多少个小孩(长征路上的姐妹花)(1)

蹇先任(右)和蹇先佛(左)

1、蹇氏家族不寻常

要想了解蹇家两姐妹的故事,就必须要先从湖南省慈利县的蹇氏家族说起。蹇(jian)承宴在如今的慈利县,绝对算得上是个名人,大凡是上点年纪的老人家都知道。

蹇承宴没有上过战场,但是蹇氏一门对中国革命的贡献却是十分巨大的。蹇承宴一生一共有七个子女,这其中四个都参加了红军,除了两个女儿之外,还有两个儿子都死在了革命战场上,成为了烈士。

蹇承宴本是个苦命人,从小生活困苦的他,8岁时因为村里发大水,一家人只剩下了他和奶奶。 祖孙两人逃荒到慈利县杉木桥寄居下来,后来奶奶病故,蹇承宴便靠帮人打临工糊口,过着居无定所的生活。

后来经人介绍蹇承宴与庒塔一贫困农家女子黄世菊结婚,夫妻二人开了间染坊,靠着两人的辛勤劳动,手头逐渐宽裕了,铺面扩大到两间兼卖烟糖与豆腐,由于经营得当,生意做得非常红火。

蹇承宴是一个思想十分开明的人,由于他自己本来就是秀才出身,因此对于家中子女的教育十分地重视。

他这七个子女,除了长女之外,其余的六个孩子都被他送去读书。这里面最早参加革命的就是长子蹇先为和二女儿蹇先任。

早在姐弟两人在长沙兑泽中学读书时就深受革命风潮影响从而加入了中共地下党组织。后来姐弟俩商量,决定离校去湘鄂西,参加贺龙领导的红军队伍。

年仅18岁的蹇先为于1929年2月由党组织安排到湖北鹤峰革命根据地工作,并担任地下党县委书记。1930年6月,随贺龙离开鹤峰,任红军士兵委员会主席及湘鄂边红军第一纵队参谋长。

1932年先为又继续在鹤峰工作,同年6月,因被叛徒出卖,落入敌手,惨遭杀害,那年他21岁!

而女儿蹇先任则于1929年9月与贺龙结婚,成为湘鄂西第一位女红军,在蹇先任的带领下,妹妹蹇先佛和弟弟蹇先超也都加入了红军。

蹇承宴对于儿女们的选择十分的支持,他多次说:“什么这样那样的组织都不要参加,要干就只有跟‘朱毛’当红军,当共产党。”

眼看着家里的人国民党反动派害怕蹇家也恨透了他们一家人,说蹇承宴是“共匪之父”。当这句话传到蹇承宴耳中时,蹇承宴特别高兴:“这话算说准了,我的四个儿女都是红军战士,应是红军之父才对嘛!”

长征路上诞生多少个小孩(长征路上的姐妹花)(2)

1935年11月,先任、先佛、先超跟随贺龙参加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在长征路上蹇先超因掩护他人壮烈牺牲,是年龄最小的红军烈士。两个儿子为国捐躯,蹇承宴不仅没有怨言,反而教育儿女们要学习先为、先超的人品和精神。

但随着几个儿女的名气越来越大,蹇承宴也成了国民党反动派的重点关注对象,这也使得蹇承宴几乎无法在老家生存了。

无奈之下蹇承宴只好带上一家人四处躲藏。后来日本鬼子进犯慈利县城,烧了城内半条街,蹇承宴的房子也未能幸免。他托人捎信,要先任、先佛“努力杀敌,不管家事,以国为家”。

周恩来得知他家的困境后,从重庆八路军办事处给他家汇来80元生活补助费。蹇承宴感激地给他回信说:“感谢您的关怀。现值抗战时期,公家也有困难,我身体健康,可以谋生,请勿挂念,并请转告我的女儿,安心杀敌。”

遗憾的是,蹇承宴没能看到解放,他是1949年6月10日病故的。6月4日,他还亲自挑染布到河中清洗,当晚对全家人说:“我可能要离开你们了,我死后,不要把我急埋入土,暂时用沙掩葬家中,待天亮之后(意思是全国解放)先任、先佛她们回来再埋。”

蹇承宴对共产党充满了必胜的信念,先辉、先珍遵照老人的意愿,将他的遗体停放在堂屋中。三个月后,也就是1949年7月,慈利解放了,五星红旗插上县城四个城门之上,迎风招展。先任和先佛回到家中。姐妹们按照父亲的意愿,掩埋了他的遗体。

2、抱着孩子长征的蹇先任

在蹇承宴的几个孩子中,蹇先任绝对算是最富有传奇性的一个了。由于父亲的熏陶,蹇先任由于从小就听蹇承宴谈论救国救民的道理,这也使得她很小的时候就萌发了救国的思想。

1927年,18岁的蹇先任来到了长沙求学,在长沙求学的日子里,她第一次系统地接触到了革命新思想,这让她的视野得到了开阔,同时也让她认识到,想要救国必须先救民。

她在读书期间,开始积极参加我党的各种地下活动,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来因为身份暴露,不到20岁的蹇先任只能转移到湘鄂西根据地,成为了整个湘鄂西苏区的第一位女红军。

当时湘鄂地区进行游击战争的领导人正是大家所熟知的贺龙元帅。在这期间,蹇先任和贺龙元帅在众人的撮合下,逐渐地走到了一起。

长征路上诞生多少个小孩(长征路上的姐妹花)(3)

蹇先任(右一)、贺捷生(右二)、蹇先佛(左一)

1930年,蹇先任生下了和贺龙的第一个女儿贺红红。由于带着女儿行军不便,生下孩子后蹇先任一直留在湘西,她一边养育贺红红,一边从事着危险的地下党工作。

然而,贺龙把队伍才带走,国民党反动派就派出大队人马,在湘西进行地毯式搜索。

为了躲避危险,蹇先任抱着不到一岁的贺红红,跟着其他共产党员只能躲进了深山中。

国民党反动派为了困死蹇先任等人,把她们隐藏的深山包围了起来。当时正值隆冬,山上不仅十分寒冷,而且还缺吃少穿。大人都很难挨,贺红红这样出生不久的婴儿,更是扛不住,不久便发起了高烧。

看着日渐憔悴的女儿,蹇先任的心如刀绞,她作为一个母亲,此时却无力保护自己的孩子,这让她心痛不已。

但是此时又能有什么办法呢?茫茫山林,不会有医生和药品,而她只要走出去,面对的就将是敌人的枪口,就这样,蹇先任只能眼睁睁看着乖巧的女儿病死在了自己怀中。

此后,经过一番曲折后,蹇先任和贺龙终于再次重逢,此时贺龙正在指挥部队进行反围剿战斗。形势虽然依旧很紧张,但是毕竟夫妻两人再次重逢,蹇先任的心,总算是安稳了下来。

然而此时红军的处境却并不好,国民党对于苏区的围剿力度与日俱增,全体红军将士都面临着很大的压力。

红军内部逐渐的也出现了消极情绪,正在此时,贺龙指挥的红二、六军团在反围剿战斗中,取得了胜利。

这不仅有效粉碎了国民党十万大军的威胁,而且还建立了湘鄂川黔边根据地。

消息传来后,工农红军的士气大受鼓舞。好巧不巧的是,就在此时,蹇先任又生下了第二个女儿。

王震赶紧将这个消息,用电报告诉了前方的贺龙,拿到从后方拍来的电报,得知新添小女后,贺龙乐得合不拢嘴。

“快,你给起了名字,你是红军中的文化人!”贺龙将电报递给了萧克。萧克说:“既然是打胜仗时生的,就叫‘捷生’吧。”

蹇先任知道后,心中对这个名字十分的喜欢,但是在她的内心深处,也有着深深地忧虑。

因为此时敌我力量的悬殊太大,党中央为了保存实力,已经下达了命令,组织红军主力战略性转移,长征即将拉开序幕。

蹇先任看着襁褓中的贺捷生,再想想大女儿当年的经历,心中十分的难受。

在队伍马上就要开拔之前,她找到当地的一户老乡,希望他们能代为抚养。谁知就在蹇先任随队伍出发时,老乡一家却不知道到哪里去了。

情急之下,蹇先任只得把贺捷生捆在怀里,随大部队前行,此时的贺捷生刚刚出生了19天。

长征路的路有多难,相比大家都是知道的,爬雪山,过草地,在这样艰难困苦的环境里,大人尚且都要靠掘树皮吃草根活命,贺捷生的命运就更多舛了。

长征的第一天,在抢渡澧水的时候,蹇先任用布带把小捷生绑在怀里,随部队急行军120里,到了江边,主力已经过去了,剩下的伤病残弱人员,由几只小船往对岸送。

蹇先任等到最后才登上船,刚到江心,敌机来了,朝着江面轰炸、扫射,顿时水柱腾起,浪花飞溅,小船剧烈地摇晃起来,时刻都有翻船的危险。

蹇先任紧紧地抱着小捷生,拼命用身体抵住船帮,大家奋力划桨,终于强行渡过了澧水。

过了江,解开襁褓,发现小捷生满身都是屎尿,衣服、尿布无一丝干处,已经哭得声嘶力竭。

蹇先任赶紧给孩子洗澡、换尿布、喂奶;而这时的她,也已两天一夜没吃没喝没休息,全身骨头像散了架似的。

长征路上诞生多少个小孩(长征路上的姐妹花)(4)

长征时的贺龙(前排右1)、蹇先任(前排左3),贺龙与蹇先任女儿贺捷生(前排左2)

孩子睡熟后,她又把换下来的衣服、尿布洗干净,用火烘干。等做完这一切,稍稍靠了一会儿,又传来了出发的号角。

就这样一天天,蹇先任咬着牙,拖着产后虚弱的身子,抱着嗷嗷待哺的小捷生,竟然没掉过一次队!

但是这一路上,毕竟路途太过于遥远,贺捷生数次经历生死,几次都差点丢了性命。

有一次,贺捷生在路上还是生了重病,始终高烧不退,就在所有人都以为这个孩子又要保不住的时候,蹇先任却从没放弃希望,她绝对不能接受大女儿的悲剧再次发生。

在蹇先任近乎执拗的坚持下,贺捷生奇迹般地康复了,

一路上,贺捷生走到哪里,别人看她小小年纪如此可怜,总会想办法给她寻一口吃食。就这样你一口,我一口,贺捷生经历了无数的艰险,被蹇先任抱到了延安。

这不得不说是长征路上的一个奇迹,在那样的环境下,多少人都没能坚持下来,而蹇先任却带着女儿走完了二万五千里的长征路,若非有钢铁般的意志和磐石般信念,是万万做不到的。

来到延安后,蹇先任的生活也总算安稳了下来,最让她欣慰的是,女儿终于保住了。

但是,此时孩子虽然存活了下来,蹇先任与贺龙的夫妻关系,却出现了问题。

两人的交流不仅越来越少,夫妻的感情也不似从前亲密,后来贺龙与蹇先任解除了婚姻关系。

对于两人解除婚姻关系的原因有人曾考证过,一种说法是因为蹇先任在长征中做过手术,不能再怀孕,她考虑到贺龙无子,于是出于善良,主动离开了贺龙。

还有一种说法就是两人虽然有着共同的目标,但是在革命的进程中,由于贺龙长年征战在外,又要养孩子又要干革命工作的蹇先任虽然不抱怨,但是她和贺龙情感上的分歧却越来越大,最后两人因性格不合而离婚。

但不管是哪种原因,贺龙和蹇先任这对经过战火考验的革命伉俪没能走到最后,实在是一件令人非常遗憾的事情。

在离开贺龙元帅后,蹇先任余生再没组建家庭,而是将自己的全部都奉献给了国家和人民。

建国后,她先后在围场、哈尔滨、武汉等地工作,无论她走到哪里,都奉公职守,始终以一个共产党员的身边要求自己,完成组织的任务。

3、长征路上生下孩子的蹇先佛

恰如前文所说,蹇氏家族一共有三人走上长征路,除了蹇先任之外,还有她的妹妹蹇先佛和弟弟蹇先超。

蹇先佛是贺龙妻子蹇先任的亲妹妹,比她小7岁,受到家中父亲和哥哥、姐姐的由于家中父亲思想开明,哥哥、姐姐的影响,蹇先佛早就萌生出参加革命的强烈愿望。

当初红军打进慈利县的时候,消息传到蹇先佛耳朵后,她连忙从乡下赶回县城,在姐姐的鼓励下,蹇先佛也参加了红军队伍。这一年的蹇先佛年纪19岁,而弟弟蹇先超年仅16岁。

蹇先佛才华出众,能写善画,参加红军后被安排到红六军团政治部做宣传工作。直到今天,在湘鄂川黔地区一些地方的民房墙壁上还留有她当年刷写的标语痕迹。

长征路上诞生多少个小孩(长征路上的姐妹花)(5)

在贺龙和姐姐蹇先任的撮合下,蹇先佛和萧克逐渐的走到了一起,1935年6月,在任弼时、陈琮英夫妇的主持下,萧克和蹇先佛在湖南大庸举行了婚礼。

但是当时的革命形势十分的严峻,红军的命运到了最危险的关头,面对国民党的疯狂围堵,红二、六军团主力实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

在部队出发时,蹇先佛已经有几个月的身孕,姐姐蹇先任则背着出生才十几天的女儿小捷生。

但是,革命者有的时候就是会面临这样的局面,选择了这条路,就意味着很多时候必须要自己承担常人难以承受的困难。

两姐妹,就这样踏上了这漫漫长征路。

长征路上的苦和险,大家都是知道的,在这样的环境下,无数的战士没有能够走到最后,更不要说这两姐妹,一个抱着孩子,一个带着肚子,这凶险可想而知。

两人虽然是同属一支长征部队,但由于并不在一个军团,所以平时难得一见。蹇先任十分挂念着有孕在身的妹妹,蹇先佛更担心背着婴儿行军的姐姐。

此时的贺龙和萧克都在前线带兵打仗,根本不可能抽出身子来照顾自己的妻子。

就这样,一直到1936年7月1日,红二、六军团在西康甘孜与红四方面军会师后,两姐妹才再次见面。

此时,她们的弟弟蹇先超已经倒在了雪山上,两人都是十分的伤心。

蹇先任见妹妹的肚子挺得像座小山,估摸她快生了,眼看部队要过草地了,萧克忙得顾不上照顾妻子,弟弟已经倒在了雪山上,此时蹇先任是绝对不能看着妹妹再出事,所以她决定陪在妹妹身边。

就这样,蹇先任背着8个月的女儿,形影不离地陪伴着妹妹。

结果,就在进入草地第一天,蹇先佛的肚子就开始阵痛,而且一次比一次剧烈,浑身大汗淋漓,不时发出痛苦而压抑的呻吟。

看着妹妹的情况,蹇先任心里一阵地嘀咕,是不是要生了?她心里也没底。

这时候蹇先佛肚子已经疼得不能骑马了,蹇先任只好搀扶她踉踉跄跄地向草地深处走去,一边走一边安慰她:“我已经带信给萧克了,有姐在别怕,希望就在前面。”

走在前头的萧克在听到这个消息后,立刻飞马赶来。一路上,萧克的鞭子就没有停过,心里好似开锅一样。

在看到丈夫的那一刻,蹇先佛露出一丝欣慰的微笑,蹇先任说:“看样子,快生了啊!”。

可是如今是在草地上,环顾四周,荒原上连一点可遮挡的东西也没有。

就在这时萧克发现远处有个土围子,于是他们搀扶着蹇先佛来到土围子跟前,萧克和警卫员又挖了些草皮,匆忙整修了一下,勉强垒起来一个土堡。

蹇先任把马上的垫子取下来铺在地上,扶着妹妹躺下。她自己虽然生过两胎,却没有接生的经验,但此刻她是唯一能为妹妹接生的人,事到如今,只能硬着头皮上了。

就这样,一群人一直折腾到太阳偏西的时候,伴随着一声清亮的啼哭声,蹇先佛在草地上产下一个男婴。

萧克抱着孩子笑得合不拢嘴,他看了看虚弱的妻子,眼中的泪水流了出来,说:“孩子在土堡里出生,就叫他堡生吧!”

刚生完孩子的蹇先佛,身体十分的虚弱,但是此时在漫漫长征路上,是根本没有办法让她去休息的。

蹇先佛只是在萧克和姐姐的帮助下,简单吃了点青稞面,就又骑上马跟随队伍出发了。

贺龙得知说:“哪能让才生孩子的产妇骑马呢?”马上让红二军团总务科抽调了几名身体强壮的战士,用担架轮流抬着蹇先佛行军,但蹇先佛只坐了两天担架,就坚决不肯再坐了。

萧克指挥任务繁重,但一有机会,就去看看母子俩。

就这样,蹇先佛怀抱着孩子过了长征中最艰苦的草地,幸运的是,孩子健康而讨人喜欢,这是二万五千里长征路上,她最大的慰藉。

长征路上诞生多少个小孩(长征路上的姐妹花)(6)

萧克一家

后来,萧克被调到了三十一军去当军长,蹇先佛担心自己带着孩子拖累部队的机动,在征得萧克同意后,单独带着孩子与马夫一起向着党中央驻地——陕北保安进发。

整整走了8天,蹇先佛到达了中央军委后方政治部,而她也成为红二方面军中第一个到达陕北中央驻地的人,也是红二方面军最先见到毛泽东的人。

毛泽东以极大的兴趣听取这位年轻的女红军介绍红二方面军的情况,并留她一同吃了晚饭。

罗荣桓听完了蹇先佛的故事后,对她竖起大拇指:“你真勇敢,了不起!”

抗日战争爆发后,萧克任一二〇师副师长,与师长贺龙、政委关向应率部东渡黄河,开赴抗日前线。

蹇先佛1938年12月调晋察冀中央分局组织部工作,后任北方分局党校总支书记。

为了轻装上阵夫妇俩决定把堡生送回湖南慈利,请蹇先佛父母照看,但是不幸的是后来日本进攻慈利的时候,5岁的堡生不幸染上鼠疫菌毒,夭折在逃亡的路途中。

而这也成为萧克夫妇的一生之痛。

在这期间,蹇先佛又怀孕了,但是在欢喜的同时,蹇先佛也有着深深的担忧,堡生的夭折,对她的打击很大,此时她不得不为孩子的命运担心起来。

生为革命者的子女,在那个时代真的是比寻常人家的孩子要更不容易。

1939年5月1日,萧克、蹇先佛的第二个儿子在河北阜平的一个小山村降生,取名星华。

夫妻两人十分的珍视这个孩子,但是就在孩子生下来不到20天的时候,日军对晋察冀根据地发起疯狂的“大扫荡”,八路军频繁转移,万般无奈之下,萧克夫妇只能把小星华寄放在阜平老乡王金生家中喂养。

那时王金生家很穷,他们勒紧腰带省下小米煮点米糊糊喂给小星华吃。星华长到1周岁青黄不接,王家吃了上顿没下顿,村里的几名党员帮助凑点,实在不够了,王金生就跑到行唐县亲戚家借来5斤小米,才使星华没有断顿。

饥饿与战争,是后来成长为武警少将的萧星华孩童时代的全部记忆:“那时候,家家都缺粮,树皮都被吃光了,人们摘下树叶,掺进糠里吃。那几年,全村共20个孩子,最后只活下来两个,其中包括我。”

蹇先佛和萧克,在抗日战场上浴血奋战,从没有任何困难能让他们退缩,但是孩子始终是两人心中最弱软的地方,在星华三岁的时候,夫妻两人将孩子接到了身边。

在此后的日子里,蹇先佛既要照顾丈夫和孩子,又要完成自己的工作,还要随时注意敌情,但是无论是哪一样工作,蹇先佛都出色的完成了任务。

在战争过程中,蹇先佛无疑是萧克最可靠的助手。而在这充满硝烟的战场上,两个人的感情也变得越来越深。

20世纪80年代中期,萧克夫妇相继离休,他们居住在大乘胡同一座略显陈旧的四合院里,过着恬静的晚年生活。

长征路上诞生多少个小孩(长征路上的姐妹花)(7)

晚年的萧克和蹇先佛

萧克没有闲着,除修改出版《浴血罗霄》《萧克诗稿》外,还牵头组织200多位专家学者,历经8年,编写百卷约4000万字的《中华文化通志》,甚至还被复旦大学人文学院聘为兼职教授。

而蹇先佛则像战争年代支持萧克创作小说一样,热情地支持他离休后所从事的一切。他俩与姐姐蹇先任的寓所离得很近,仅隔着一条太平桥大街,几位老人一同享受美好的夕阳时光,饱经沧桑的脸上始终写满了幸福。

2004年7月,96岁的姐姐蹇先任与世长辞,蹇先佛悲痛万分,好在有萧克悉心抚慰,她得以从悲痛中走出来。

然而,4年后的2008年,102岁的萧克也离她而去。在萧克弥留之际,蹇先佛牵着老伴那不再温暖的手,久久不愿松开。

而如今,蹇先佛老人已经是106岁高龄,但是直到今日,她一直居住在那个陈旧的四合院里,不时回忆着过去和丈夫在一起的那些激情岁月。

蹇先任和蹇先佛作为长征路上唯一的一对儿姐妹花,姐姐带着刚刚出生的孩子走完长征路,而妹妹则在长征路上生下孩子,并第一个到达陕北。

这不仅仅是女性的奇迹,更是人类的一个奇迹,在那样艰难的环境下,蹇先任、蹇先佛姐妹两人用自己的行动,向世界证明了中国女人的坚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