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合工大哪个好(中科大安大合工大)

据合肥晚报消息,7月13日下午,安徽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安徽省教育厅厅长赵振华、省教育厅副厅长储常连现场解读《深化高校学科专业结构改革 服务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2-2025年)》政策。

会上提到,安徽省将支持安徽大学立项建设强光磁国家大科学装置;到2025年,中科大建成世界“一流大学” ;支持安徽医科大学新医科中心、安徽农业大学新校区建设;连续3年就业去向落实率低于60%专业将停招

中科大合工大哪个好(中科大安大合工大)(1)

中科大建成世界“一流大学”合工大、安大“一流学科”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此次《实施方案》从3个方面明确了目标任务。

“首先是高校层次类型结构日趋合理,与经济社会发展匹配度显著增强。’双一流’建设高校支撑科技创新策源地的能力大幅提升。”安徽省教育厅厅长赵振华透露,到2025年,计划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建成世界“一流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一流学科”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此外,学科层次水平明显提升,对安徽创新改革发展的支撑度显著增强。比如,力争Ⅰ类高峰学科达到国内学科排名前10%;Ⅱ类高峰学科达到国内学科排名前30%,其中10个Ⅱ类高峰学科达到国内学科排名前20%;参与评估的Ⅲ类高峰学科全部进入全国学科评估榜单,半数以上达到国内学科排名前50%

学科专业结构方面,也将进一步优化。根据规划,到2025年,安徽省服务十大新兴产业的学科专业比例达到70%以上,人才资源总量达到200万人,其中,高层次人才超2.5万人、应用型人才超70万人、技术技能型人才超35万人。力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合肥工业大学毕业生留皖率逐步达到40%

支持安医大新医科中心、安农大新校区建设

《实施方案》中明确,安徽省将支持安徽医科大学新医科中心、安徽农业大学新校区建设、支持安徽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安徽理工大学、安徽工业大学、安徽财经大学等高校设立高等研究院,支持安徽建筑大学设立未来城乡研究院。

在优化高校类型结构之外,安徽省还将提升高校学科的水平。

安徽省将高起点前瞻性布局支撑国家原始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学科专业。积极对接教育部“高等学校基础研究珠峰计划”“顶尖学科建设计划”,积极争创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国家基础学科研究中心,布局建设若干省级基础学科研究中心。

同时,支持高校持续加强已有基础类博士一级学科建设,支持高校争取将基础类硕士一级学科提升为博士一级学科,争取培育一批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基础类硕士一级学科。

支持安徽大学立项建设强光磁国家大科学装置

在优化高校类型结构方面,安徽省将持续推进“双一流”建设,推动中科大立足世界科技前沿;同时,加快合工大、安徽大学一流学科建设,提升整体办学水平。

根据规划,安徽省将支持中科大科教融合示范区、国际校区、先进技术研究院和合肥先进光源建设。支持合工大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建设。推进安徽大学未来学院建设,支持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研究院、安徽大学立项建设强光磁国家大科学装置

连续3年就业去向落实率低于60%专业将停招

为提升人才培养能力,安徽省将加大学科专业存量调整力度。

通过完善学科专业“预警清单”制度,健全学科专业退出机制,对需求不大、水平不高、效益不好、竞争力不强的学科专业实行限招、隔年招生、停招等措施。对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偏离办学方向、办学水平低、脱离社会需求的学科专业点予以退出。持续推进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动态调整

同时,推进招生结构的调整优化,逐年提高十大新兴产业相关学科专业招生计划占比。招生计划增量主要向服务重点领域的高校倾斜、向培养急需人才成效显著的高校倾斜。控制社会需求不足、就业去向落实率低的学科专业招生规模,连续3年就业去向落实率低于60%专业将停招

一个区域的崛起必然要有与之匹配的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对地区来说,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城市建设,都需要源源不断的人才。高校作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基地,对优秀人才有着强大的吸引力,无疑是推动区域发展的中坚力量。安徽这一系列政策,则是打造高教强省的有力支撑。

安徽,靠一所大学打天下?

提到安徽的高教,许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 “华五”名校之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同为“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安徽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却显得默默无闻。作为本土高教献谋献策最积极热心的网友之一,安徽网友纷纷建言献策,在过去半年时间内,就有不少安徽群众提议学院升级、学校更名、学校合并,又或建立新大学、高校迁址、引进院士等等。

安徽人民对于高等教育事业的关心及重视,也侧面反映出目前安徽高教的一大问题:即便有“王牌”中科大,但高教发展依旧困难重重。问题究竟在哪里?

高校设置断档严重

作为中部崛起中的一员,其实安徽省的高教资源和水平属于发展较好的。在2022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中,安徽排名第一的高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全国高居第7,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分别位于第83、95。丰富的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意味着本省学生拥有更多进入名校的机会,这三所“双一流”承载着全省的期待和希望。除此之外,其他高校都乏善可陈,整体高教实力缺乏“板凳深度”。

但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社会对于多层次人才的需求不断提升,3所“双一流”高校,对于安徽省50多万高考生来说,仍匹配不了“上好大学”的需求。

学科专业布局不合理

在《安徽普通高校本科专业布局和需求分析报告(2021)》中也曾指出安徽高校学科发展面临的痛点——部分学科专业布局不符合社会需求。毕业生人数在全省毕业生人数排名为第二、第三、第四的管理学类、文学类、理学类三个门类对应的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分别排在第七、第十和第九名。学科专业毕业生数量与其初次就业率排名不成正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这些学科专业的发展可能已经出现了供大于求的现象。

中科大合工大哪个好(中科大安大合工大)(2)

2020年安徽省本科各学科门类毕业生人数分布(单位:人) 安徽普通高校本科专业布局和需求分析报告(2021)

中科大合工大哪个好(中科大安大合工大)(3)

2020年安徽省本科各学科门类毕业生初次就业率 图源:安徽普通高校本科专业布局和需求分析报告(2021)

人才流向江浙沪

安徽所处的地理位置并没有多大优势,头顶江浙沪,在上海、杭州、南京以及一众地级强市的“虹吸”下,只能是便于人才外流。

在2020年7月发布的《2019年安徽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报告》中,针对安徽省20多万毕业生作了一次就业调查,“理想工作地区”一项中显示,长三角(除皖)经济圈(上海 江苏 浙江),是安徽省内大部分人的理想工作地区,分别占44.15%和42.04%。

中科大合工大哪个好(中科大安大合工大)(4)

图源:安徽省教育厅《2019年安徽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报告》

经过两年的调整,在2022年4月发布的《2021年安徽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报告》中,已有超过70%的毕业生在省内就业,省内地级市中合肥吸纳了近一半的省内就业毕业生,超过90%的毕业生在长三角区域就业。

中科大合工大哪个好(中科大安大合工大)(5)

中科大合工大哪个好(中科大安大合工大)(6)

图源:《2021年安徽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报告》

安徽,如何成为“高教优等生”

地跨淮河、长江、新安江三大水系,安徽作为中国史前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孕育了淮河文化、庐州文化、皖江文化、徽州文化等多元文化圈。自古以来人杰地灵,人文荟萃,安徽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高教资源其实并不算稀缺,拥有三所“双一流”高校,更是手握“王炸”中科大,大有成为“高教强省”的潜力。利用宝贵的优质资源,打好这副牌,安徽高教才得以长足发展。

大学“改头换面”

2020年10月,淮北市教育局微博发布消息称,由淮北师范大学转设而来的淮北理工学院(筹)预计明年可投入使用,为4000名学生提供较完备的教学生活设施。

中科大合工大哪个好(中科大安大合工大)(7)

淮北理工学院(筹)建设项目工地(图源:安徽网)

同一月,据皖南医学院网站消息,皖南医学院与芜湖市人民政府合作牵手,芜湖市将积极支持皖南医学院创建医科大学

除此之外,备受安徽省教育界关注的学院更名事件也有了明确进展。2020年12月22日,安徽省教育厅公布的《关于2020年拟申报设置本科学校的公示》中明确提及:已同意合肥学院更名合肥大学报请省政府向教育部申报。

中科大合工大哪个好(中科大安大合工大)(8)

图源:安徽省教育厅

2022年2月,有网友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咨询“合肥学院升合肥大学的目前进度。对此,安徽省合肥市书记回复称,目前正在做好教育部专家组进校考察的各项准备工作。下一步将由教育部根据工作安排和疫情防控需要,适时开展进校考察等后期工作。

此外,安徽省宿州市将支持宿州学院创建宿州大学蚌埠医学院更名为蚌埠医科大学的工作也已进入冲刺阶段。

独立学院转设、学院升级更名等等…都将进一步优化安徽高教布局和结构的需要,提升内涵建设水平。

加强学科建设

学科建设作为高等学校建设和发展的核心,直接体现了高校的整体办学实力、学术地位和核心竞争力。补足短板,提高学科建设整体水平,是安徽高校发展的当务之急。

2020年9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印发了《安徽省高等学校高峰学科建设五年规划(2020-2024)》,定下了硬指标,冲击全国第五轮学科评估A类等级(学科排名前10%),在省属高校重点打造11个“高峰学科”,力争2020年全国第五轮学科评估,实现省属高校学科排名升档进位,1-2个学科达到A类等级水平。

2021年2月,安徽省财政厅会同省教育厅印发《安徽省高校发展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内容提到,5年共计安排30亿元用于《安徽省高等学校高峰学科建设五年规划(2020—2024年)》确定的Ⅰ、Ⅱ、Ⅲ类高峰学科建设

2022年1月,安徽省发布《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徽省支持高校学科建设若干政策的通知》,2020—2024年,省级财政在现有高校发展专项经费中将统筹30亿元以上资金,用于支持省属高校高峰学科建设。

中科大合工大哪个好(中科大安大合工大)(9)

人才引进

近两年,安徽高校在人才引进上动作频频。

2020年11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副院长翁建平获聘为蚌埠医学院院长;12月底,安徽大学引入来自复旦大学经济学领域“强援”陈诗一,任安徽大学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校长;上海财经大学教务处处长、招生办公室主任朱红军,拟提拔交流担任安徽财经大学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校长。2021年5月,安徽理工大学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周守为为特聘教授。5月,合肥工业大学聘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剑旗为该校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学术院长和特聘教授。2022年6月,李亚栋院士任安徽师范大学校长。2022年7月,合肥工业大学聘任著名煤炭开采及瓦斯治理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亮为首席科学家······

近日,有网友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向安徽省委书记郑栅洁留言建议,希望领导们可以尽快安排全职院士入职安大,助力安大双一流发展。对此,7月8日,安徽省教育厅回复称,“根据材料学科发展需要,学校积极主动向3名院士传达了合作意向,经多次沟通交流,1名院士表现出较大诚意,2名院士表示对相关学术交流与合作非常感兴趣。下一步,学校将继续保持与3名院士的密切联系,积极协商院士引进和成立院士工作站等相关事宜。”

高层次人才决定着学校的科技创新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大背景下,高校间的人才流动、对口支持合作,会进一步推动安徽高校高水平大学建设实现更大进展。

“牵手”外部双一流

2020年8月12日,中国人民大学来到安徽,与其联手开展合作。12月11日,马鞍山市花山区与河海大学正式挂牌成立现场教学基地签约。在2021年1月6日发布的《马鞍山“十四五”规划》中提到“推动安徽工业大学等本地院校与长三角知名大学、大型企业合作,促进1-2家长三角一流大学分支机构落户马鞍山。”2021年9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位于安徽省天长市的金牛湖校区正式开学,迎来了第一批1200余名师生......

高校因城市而兴,城市因高校而盛。当年中国科技大学在合肥组建时,合肥的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还处于较落后阶段。经过一座城市与一所大学半个多世纪风雨携手、同舟共济,合肥如今已凭借科研、政策的优势异军突起。安徽作为新兴发展中部省份也得益于名校的人才、科技支持和智力支撑,在各个领域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让安徽各个城市的高教规模、质量、效益等得到充分发展,满足安徽人民日益增长的个性化、多样化的教育需求,满足当地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安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来源 | 软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