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玲最新小品小孩子(从贾玲春晚小品看留守儿童及家校教育)

央视春晚贾玲小品《真假老师》播出后,引发广大网友们的关注,调侃最多的是张小斐的花式翘腿以及贾玲的~翘腿

贾玲最新小品小孩子(从贾玲春晚小品看留守儿童及家校教育)(1)

贾玲最新小品小孩子(从贾玲春晚小品看留守儿童及家校教育)(2)

当然,还有贾玲身穿高仿的球衣

贾玲最新小品小孩子(从贾玲春晚小品看留守儿童及家校教育)(3)

小品《真假老师》中,贾玲扮演了一个家政服务员,因为中学生雇主的父母常年出国不在家,被请求假扮成“妈妈”来迎接老师的家访。虽然有身份错位而产生的误会算是一个常见的喜剧主题,但贾玲以她特有的观众缘将这个“妈妈”演绎得亲切可爱又喜感十足。主题就是留守儿童的问题。

而在这小品中,有一位教育家被贾玲,张小斐反复提到两次,他就是苏霍姆林斯基,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

贾玲最新小品小孩子(从贾玲春晚小品看留守儿童及家校教育)(4)

苏霍姆林斯基

小品中引用苏霍姆林斯基一句话:学校的教育不能没有家庭的配合,家庭,才是一个人学习做好事的起源之地。引发网友热烈讨论家庭教育及留守儿童。

贾玲最新小品小孩子(从贾玲春晚小品看留守儿童及家校教育)(5)

贾玲最新小品小孩子(从贾玲春晚小品看留守儿童及家校教育)(6)

贾玲最新小品小孩子(从贾玲春晚小品看留守儿童及家校教育)(7)

贾玲最新小品小孩子(从贾玲春晚小品看留守儿童及家校教育)(8)

贾玲最新小品小孩子(从贾玲春晚小品看留守儿童及家校教育)(9)

贾玲最新小品小孩子(从贾玲春晚小品看留守儿童及家校教育)(10)

贾玲最新小品小孩子(从贾玲春晚小品看留守儿童及家校教育)(11)

这个~是真老师

有的网友纯属来搞笑的

贾玲最新小品小孩子(从贾玲春晚小品看留守儿童及家校教育)(12)

随着社会进步,经济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外出工作,但又限制于自身经济状况,地区政策等问题,只能把儿女留在家乡,留守儿童多由祖辈照顾,父母监护教育角色的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隔代教育”问题在“留守儿童”群体中最为突出。

贾玲最新小品小孩子(从贾玲春晚小品看留守儿童及家校教育)(13)

贾玲最新小品小孩子(从贾玲春晚小品看留守儿童及家校教育)(14)

据调查显示,父母外出打工后,与自己的孩子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而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如人意处,给这些可怜的孩子留下了一生的遗憾。

贾玲最新小品小孩子(从贾玲春晚小品看留守儿童及家校教育)(15)

学校与家庭之间缺乏沟通,家庭和学校监护不力,导致相当数量的留守儿童产生厌学、逃学、辍学现象。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及初中教育的在学率都低于正常家庭儿童。

贾玲最新小品小孩子(从贾玲春晚小品看留守儿童及家校教育)(16)

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不在身边,对留守儿童学习方面的帮助和监督大大减少,甚至完全减除了,使孩子在学习方面处于一种无人过问的状况。学好了,没人夸;学坏了,无人骂。渐渐使孩子对学习产生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孩子的精力不放在学习上。

贾玲最新小品小孩子(从贾玲春晚小品看留守儿童及家校教育)(17)

由于这些孩子在留守期间是和年迈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友生活在一起的,监护人文化水平低,没有能力辅导孩子的学习,重养轻教,致使孩子的学习得不到有效的督促和引导,监护人完全把孩子交给学校及老师,同时又质疑学校教育,导致老师想管又不敢管。这小品给出了解决办法:学校的教育不能没有家庭的配合,家人的陪伴。只需一点小小的关爱,孩子就会有不一样的改变。

贾玲最新小品小孩子(从贾玲春晚小品看留守儿童及家校教育)(18)

最后,分享几则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名言

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过程就会向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

贾玲最新小品小孩子(从贾玲春晚小品看留守儿童及家校教育)(19)

我们认为极其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使“设计人”的工作不仅成为教师的事业,也要成为家长的事业。

贾玲最新小品小孩子(从贾玲春晚小品看留守儿童及家校教育)(20)

我们建议家长们,对于孩子们提出的跟他们对家庭收入和社会生产的劳动贡献“不相称的”要求加以限制。如果儿童单纯消费,如果他的一切要求都与劳动无关地得到满足,那么他就会逐渐地变成好吃懒做的人。我们指出,由于家长不懂教育和教育无力,造成这种后果是必然的现象,并且进一步使家长们认识到:他们的子女的命运就掌握在他们手中。

贾玲最新小品小孩子(从贾玲春晚小品看留守儿童及家校教育)(2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