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昌拔茅大市聚杨梅免费摘(三十一年坚守舞台终夺梅)

2019-05-06 10:28 | 浙江新闻客户端 通讯员 俞晓委

新昌拔茅大市聚杨梅免费摘(三十一年坚守舞台终夺梅)(1)

人物简介

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尹派小生。

师承越剧尹派,兼徐派,工小生。

国家一级演员,

第29届梅花奖得主,

文华奖得主,

全国第十届青联委员,

浙江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党代表,

浙江省戏剧家协会会员。

刚刚获得29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的蔡浙飞5月1日假期载誉返回新昌老家。从14岁进入新昌调腔剧团开始学艺,到18岁调入省小百花越剧团,至今已在舞台上摸爬滚打了31年。

回首这一路的人生与戏,从虎虎生威的大靠武生,到翩翩公子柳梦梅,从新昌调腔到越剧坤生,这31年来有多少心酸和收获?近日,蔡浙飞向记者讲起了自己的故事。

回溯最初 热爱养成坚守

蔡浙飞是我县城南乡杨家山村杨坑自然村人,她的艺术道路,从老家新昌起步。“虽然不是出生在戏曲世家,但新昌的越剧氛围很浓,我从小就喜欢听戏。”一颗戏曲的种子,很早就在蔡浙飞心底生根发芽。

1988年,14岁的她听说新昌调腔剧团招人,便瞒着家人去报考。“考上后我爸不同意,觉得学戏太苦了,但与戏曲为伴是我从小的梦想。”面对她的执拗,父母只能妥协。

陪同蔡浙飞到新昌艺校报到的第一天,父亲蔡生淼就叮嘱蔡浙飞,要做就做个好角儿,若只是跑龙套,就不要费时了。“女儿也真是争气,进入剧团后,不管训练多苦,从来没叫过一声苦,说过一声累。”蔡生淼告诉记者。

练基本功的日子十分清苦。“每天早上5点半起床练功,每星期只有周日才能请假回家。”蔡浙飞说,当时,为练好腿功,每天白 黑持续练,就连睡觉时,还要把腿扳起来睡。个别同期的学员受不了这分艰辛放弃了。“我一点也不觉得苦,反而开心得不行,因为终于可以和舞台在一起了。”

就这样,蔡浙飞顺利成为新昌调腔剧团的一名大靠武生。

因缘际会

大靠武生到越剧小生

1991年,一次因缘际会,17岁的蔡浙飞来到杭州参加浙江省第二届小百花会演,她在《挑滑车》中饰演高宠,荣获“优秀小百花奖”和十佳“金艺奖”之一。 “当时我的扮相被文化厅的领导发现,觉得我像茅威涛老师。”慧眼识金的金宝花和杨小青老师特地赶到新昌,让蔡浙飞表演了一段越剧。因为喜欢越剧,蔡浙飞就这样被两位老师正式领入越剧的大门。

1993年,18岁的蔡浙飞正式加入向往已久的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并成为茅威涛的弟子。因演唱流派和舞台扮相酷似茅威涛,蔡浙飞也被戏迷亲切称为“小茅威涛”。更巧的是,让蔡浙飞在越剧舞台一战成名的,也是《西厢记》。1994年在中国越剧节的舞台上,蔡浙飞和颜恝一起搭档出演《西厢记》的一折。“当时茅老师因为要主持,就让我来表演,她配唱,没想到大家一下子关注到我。”于是,当原生代版《西厢记》封箱之后,张生的接力棒,就传到了蔡浙飞手里。

尽管在越剧中更注重文戏的表演,不过蔡浙飞却是实打实的文武兼备。很多戏迷都知道浙江著名昆曲大武生林为林有一个“江南一条腿”的名号,蔡浙也有一个“江南第一女腿”的美誉。大约是2000年的时候,蔡浙飞参加浙江省越剧青年演员大奖赛,演的是《断桥》里的许仙。“那次我用腿功来表现许仙内心想逃又逃不快的紧张情绪,没想到意外获封了这样一个外号。”

而后的舞台上,蔡浙飞塑造了一个又一个经典角色,她是痴情缠绵的许仙,是风流倜傥的陆游,是如痴如醉的张生,也是深情不露的雍正爷,胸怀天下的吴越王钱弘俶……31年的舞台生涯,在一个个的角色转换间,蔡浙飞始终恪守的,是对越剧的一片初心。

圆梦舞台

献礼尹桂芳诞辰100周年

梅花奖是中国戏剧最高表演奖,每两年一评,旨在表彰在表演艺术上取得突出成就的中青年戏剧演员。经过全国推介和层层选拔,本届梅花奖共有44名优秀戏剧演员进入初评,经过最终角逐,评出15名29届梅花奖获奖演员。

在本届戏剧梅花奖现场竞演中,蔡浙飞的参评剧目《飞·越——蔡浙飞舞台艺术专场演出》于4月17日晚正式上演。专场以《周仁哭坟》《春琴传·刺目》《牡丹亭·拾画叫画》《陆游与唐琬·题诗壁》四折不同风格的折子戏,演绎了“镜、静、敬、境”四种平行意象。四折不同风格的折子戏,全面展示了蔡浙飞文武功底与舞台魅力,收获了现场观众雷动的掌声,也获得了评委的青睐肯定。

4月26日晚,第29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在广西南宁揭晓,蔡浙飞名列其中,摘得一朵“梅花”,她是继浙江越剧团著名旦角,国家一级演员舒锦霞后,摘得戏剧梅花奖的第二位新昌人。

“梅花奖是我年少时的梦,也是31年来一路追逐的一个里程碑,但绝不是终点。”蔡浙飞坦言,今年恰好是尹桂芳老师诞辰100周年,身为尹派传人,又和尹桂芳先生同是新昌人,能在这个点上圆梦舞台并摘得梅花奖,意义非凡,这也是为纪念尹桂芳先生诞辰100周年献上的一份最好的礼物。今后,她还想演更多的剧目,创造更多能留在观众眼里心上的好角色,让尹派艺术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关注家乡

愿为宣传新昌尽力

“过年须要在家乡里才有味道。羁旅多年,虽每年都回家过年,但总显匆匆,新昌虽近却远,从新昌离开二十多年来留下很多梦想,很多感觉已经有些遥远,年味风景,尚可回忆。”这是蔡浙飞发在戏迷们专门为她打造的个人微信公众号上《家乡的味道》中开头的一段话。

离开家乡二十多年来,蔡浙飞一直记挂着家乡的亲朋好友,关注着家乡的发展。不管有多忙,逢年过节,她总会回老家走走看看。“之所以喜欢新昌,不仅因为新昌有好山好水好空气,而且这里还是生我养我的地方。”蔡浙飞告诉记者,她非常感恩新昌,在新昌艺校、调腔剧团的五年里,给她打下非常扎实的基本功,为她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感谢这里的老师和领导,对她的培养。

蔡浙飞表示,新昌不仅经济发达,同时,还是一个文化底蕴非常深厚的县城,尤其是《全唐诗》里收录的2000余为诗人中,有450多位来过新昌,留下了1500多首唐诗,这些都十分可贵的。她非常希望,能有人把这些唐诗作进一步整理挖掘,甚至把它改写成越歌,可让自己发挥专长,把新昌的这些旅游名胜和风土人情宣传出去,为新昌打造浙东唐诗之路精华地,助力新昌旅游业的发展尽自己的一点绵薄之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