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经络十二时辰动态走向图收藏(人体经络与一天中12时辰之间的辩证关系)

足少阳胆经子时(23点至1点)

——胆经旺。

子时睡得足,黑眼圈不露;

中医理论认为;“肝之余气,泄于明胆,聚而成精。”人在子时前入眠,胆方能完成代谢。“胆汁有多清,脑就有多清。”子时前入睡者,晨醒后头脑清晰、气色红润,没有黑眼圈。反之,常于子时内不能入睡者,则气色青白,眼眶昏黑。同时因胆汁排毒代谢不良更容易生成结晶、结石。

循行路线 起于眼外角(瞳子 ),向上达额角部,下行至耳后(风池穴),由颈侧,经肩,进入锁骨上 窝。直行脉再走到腋下,沿胸腹侧面,在髋关节与眼外角支脉会合,然后沿下肢外侧中线下行。经外踝前,沿足背到足第四趾外侧端(窍阴穴)。

有三分支;一支从耳(风池穴)穿过耳中,经耳前到眼角外;一支从外眼角分出,下走大迎穴,与手少阳三焦经会合于目眶下,下经颊车和颈部进入锁骨上窝,继续下行胸中,穿过膈肌,络肝暑胆,沿胁肋到耻骨上缘阴毛边际(气冲穴),横入髋关节(环跳穴);一支从足背(临泣穴)分出,沿第1~2跖骨间到大拇指甲后(大敦穴),交与足厥阴肝经。

人体经络十二时辰动态走向图收藏(人体经络与一天中12时辰之间的辩证关系)(1)

人体经络十二时辰动态走向图收藏(人体经络与一天中12时辰之间的辩证关系)(2)

人体经络十二时辰动态走向图收藏(人体经络与一天中12时辰之间的辩证关系)(3)

足厥阴肝经丑时(1点-3点)

凌晨1点-3点(丑时)是肝经开穴运转排毒的时间,丑时肝经旺。丑时不睡晚,脸上不长斑;

中医理论认为:“肝藏血。”“人卧则血归于肝。”如果丑时不能入睡,肝脏还在输出能量支持人的思维和行动,就无法完成新陈代谢。所以丑时前未能入睡者,面色青灰,情志怠慢而躁,易生肝病,脸色晦暗长斑。

虚症:易疲劳、视力减退、性功能减退、头晕眼花、皮肤枯黄等。

实证:肝火旺、脾气不好、头晕腰痛、月经失调、失眠、肋间神经痛等。

饮食多选择:花生、芝麻、核桃仁、山楂、葡萄、香蕉、李子、番茄、莲藕、韭菜、木耳、牛肉、鸡肉、海带等。

足厥阴肝经起于足大趾爪甲后丛毛处(大敦穴),沿足背内侧向上,经过内踝前1寸处(中封穴),上行小腿内侧(经过足太阴脾经的三阴交),至内踝上8寸处交出于足太阴脾经的后面,至膝内侧(曲泉穴)沿大腿内侧中线,进入阴毛中,环绕过生殖器,至小腹,夹胃两旁,属于肝脏,联络胆腑,向上通过横膈,分布于胁肋部,沿喉咙之后,向上进入鼻咽部,连接目系(眼球连系于脑的部位),向上经前额到达巅顶与督脉交会。

分支

目系分支:从目系走向面颊的深层,下行环绕口唇之内。

肝部分支:从肝分出,穿过横膈,向上流注于肺,与手太阴肺经相接。

人体经络十二时辰动态走向图收藏(人体经络与一天中12时辰之间的辩证关系)(4)

人体经络十二时辰动态走向图收藏(人体经络与一天中12时辰之间的辩证关系)(5)

人体经络十二时辰动态走向图收藏(人体经络与一天中12时辰之间的辩证关系)(6)

十四经是指人体的十二条正经(包括手三阳经,手三阴经,足三阳经,足三阴经)和任脉,督脉。十二条正经都是按时辰运行的,比如肺经是凌晨的3-5点,最好的养生方法是按照经络的运行时间来进行日常生活的作息时间。例如小肠经的运行时间是下午1-3点,小肠主要是用来吸收食物的营养的,那一些怕长胖的MM就要注意这个时间段不要进食了,又如下午的3-5点是膀胱经的运行时间,膀胱经是最好的排毒经络,那在这个时间段MM就可以多喝水,多排小便以达到排毒的效果。关于这方面的知识有很多,我就不逐一介绍了,可以仔细阅读《黄帝内经》。

手太阴肺经寅时(3点-5点)

凌晨3点-5点(寅时)是肺经开穴运行的时间。寅时肺经旺,寅时睡得熟,色红精气足。

“肺朝百脉。”肝在丑时把血液推陈出新之后,将新鲜血液提供给肺,通过肺送往全身。所以,人在清晨面色红润,精力充沛。寅时,有肺病者反映最为强烈,如剧咳或哮喘而醒。

虚症:皮肤免疫力下降,天寒手足冰冷、麻痹、咽喉干、咳嗽等。

实证:呼吸不畅、咽喉异常、胸闷、气喘、扁桃炎、咳嗽、肩背酸痛易患痔疮等

饮食多选择:白菜、梨子、豆腐、豆浆、牛奶。

《灵枢·经脉》: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1),下络大肠,还循胃口(2),上膈

属肺。从肺系(3),横出腋下,下循臑内(4)行少阴(5)、心主(6)之前,下肘中,循臂内(7)上骨(8)下廉(9),入寸口(10),上鱼(11),循鱼际,出大指之端。

(1)中焦--宋·王维一《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注:“中焦者,在胃中脘,主腐熟水谷,水

谷精微上注于肺”。

  (2)胃口——《铜人》注:“胃之上口,名曰贲门。”

  (3)肺系——元 · 滑伯仁《十四经发挥》注:“谓喉咙也。”喉咙,兼指气管而言。

  (4)臑内--臑音闹。指上臂。屈侧称臑内,当肱二头肌部;伸侧称臑外,当肱三头肌部。

  (5)少阴——此处指手少阴心经。

  (6)心主——指手厥阴心包经。

  (7)臂内——臂,指前臂;内,指内侧,即掌侧。

  (8)上骨——“臂之上骨”指桡骨。

  (9)廉——指侧边而言。

  (10)寸口——腕后桡动脉搏动处。

  (3)鱼,鱼际--“鱼”或称“手鱼”,今称“大鱼际”,“鱼际”即指鱼的边缘部分。

人体经络十二时辰动态走向图收藏(人体经络与一天中12时辰之间的辩证关系)(7)

人体经络十二时辰动态走向图收藏(人体经络与一天中12时辰之间的辩证关系)(8)

手阳明大肠经卯时(5点-7点)

凌晨5点-7点(卯时)这段时间是手阳明大肠经开穴运行的时间卯时大肠经旺,卯时大肠蠕,排毒渣滓出;

“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将充足的新鲜血液布满全身,紧接着促进大肠进入兴奋状态,完成吸收食物中的水分和营养、排出渣滓的过程。清晨起床后最好排大便。

虚症:腹痛,腹鸣腹泻、大肠功能减弱、肩膀僵硬、皮肤无光泽、肩酸、喉干、喘息、宿便等。

实症:腹胀、易便秘、易患痔疮、肩背部不适或疼痛、牙疼、皮肤异常、上脘异常等。

饮食多选择:茄子、菠菜、香蕉、蘑菇、木耳、玉米、扁豆、豌豆等。

《灵枢·经脉》:“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

语译

  手阳明大肠经:从食指末端起始(商阳),沿食指桡侧缘(二间、三间),出第一、二掌骨间(合谷)、进入两筋(拇长伸肌腱和拇短伸肌腱)之间(阳溪),沿前臂桡侧(偏历、温溜、下廉、上廉、手三里),进入肘外侧(曲池、肘髎),经上臂外侧前边(手五里、臂臑),上肩,出肩峰部前边(肩髃、巨骨,会秉风),向上交会颈部(会大椎),下入缺盆(锁骨上窝),络于肺,通过横膈,属于大肠。

  它的支脉:从锁骨上窝上行颈旁(天鼎、扶突),通过面颊,进入下齿槽,出来挟口旁(会地仓),交会人中部(会水沟)--左边的向右,右边的向左,上夹鼻孔旁(禾髎、迎香),接于足阳明胃经。

人体经络十二时辰动态走向图收藏(人体经络与一天中12时辰之间的辩证关系)(9)

人体经络十二时辰动态走向图收藏(人体经络与一天中12时辰之间的辩证关系)(10)

足阳明胃经 辰时(7点到9点)

足阳明胃经 辰时(7点到9点)—胃经旺。辰时吃早餐,营养身体安;

7点-9点这时大部分人都已经起床了,如果你有胃痛、胃酸等毛病,可以建议在这个时间段养养胃哦,因为这段时间是胃经开穴运行的时间,在这个时间段来吃些养胃的食物效果是最明显的。例如:凤梨、香瓜、南瓜、番茄、柠檬、柳橙、苹果、红茶、茴香、芹菜、木耳、香菜、蘑菇、玉米、牛肉、牛奶、羊奶、扁豆、马铃薯等。

起床健身后,饮一杯白开水,用木梳梳发百余遍,有醒脑明目的作用。洗脸漱口,早餐。早餐宜食粥,宜淡素,宜饱。

虚症:消化不良、易胃胀气和食欲不振、颜面浮肿、易打嗝、饭后容易胃痛、腹泻或呕吐。

实症:容易饿、胃弱、关节异常、食欲异常、口干、易便秘

循行部位起于鼻翼旁(迎香穴),挟鼻上行,左右侧交会于鼻根部,旁行入目内眦,与足太阳经相交,向下沿鼻柱外侧,入上齿中,还出,挟口两旁,环绕嘴唇,在颏唇沟承浆穴处左右相交,退回沿下颌骨后下缘到大迎穴处,沿下颌角上行过耳前,经过上关穴(客主人),沿发际,到额前。

 本经脉分支从大迎穴前方下行到人迎穴,沿喉咙向下后行至大椎,折向前行,入缺盆,下行穿过膈肌,属胃,络脾。直行向下一支是从缺盆出体表,沿乳中线下行,挟脐两旁(旁开二寸),下行至腹股沟外的气街穴。本经脉又一分支从胃下口幽门处分出,沿腹腔内下行到气街穴,与直行之脉会合,而后下行大腿前侧,至膝膑沿下肢胫骨前缘下行至足背,入足第二趾外侧端(厉兑穴)。本经脉另一分支从膝下3寸处(足三里穴)分出,下行入中趾外侧端。又一分支从足背上冲阳穴分出,前行入足大趾内侧端(隐白穴),交于足太阴脾经。

人体经络十二时辰动态走向图收藏(人体经络与一天中12时辰之间的辩证关系)(11)

足太阴脾经 已时(9点至11点)

足太阴脾经 已时(9点至11点)—脾经旺。已时脾经旺,造血身体状;

“脾主运化,脾统血。”脾是消化、吸收、排泄的总调度,又是人体血液的统领。“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脾的功能好,消化吸收好,血液质量好,所以嘴唇是红润的。唇白标志血气不足,唇暗、唇紫标志寒入脾经。

虚症:内分泌失调或分泌不足、胃弱、膝异常、易失眠、疲劳、食欲不振、大便异常、腹胀等。

实症:脾胃不和消化吸收不好、易腹胀气打嗝、头疼、疲倦乏力、膝关节异常、排便异常等。

《灵枢·经脉》:脾足太阴之脉,起于大指之端,循指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上内踝前廉,上踹内,循胫骨后,交出厥阴之前,上膝股内前廉,入腹,属脾,络胃,上膈,挟咽,连舌本,散舌下。

  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脾之大络,名曰大包,出渊腋下三寸,布胸胁)。

循行部位起于足大趾内侧端(隐白穴),沿内侧赤白肉际,上行过内踝的前缘,沿小腿内侧正中线上行,在内踝上 8 寸处,交出足厥阴肝经之前,上行沿大腿内侧前缘,进入腹部,属脾,络胃,向上穿过膈肌,沿食道两旁,连舌本,散舌下。

本经脉分支从胃别出,上行通过膈肌,注入心中,交于手少阴心经。

人体经络十二时辰动态走向图收藏(人体经络与一天中12时辰之间的辩证关系)(12)

手少阴心经 午时(11点至13点)

手少阴心经 午时(11点至13点)—心经旺。午时一小憩,安神养精气;

“心主神明,开窍于舌,其华在面。”心气推动血液运行,养神、养气、养筋。我们饭后都想睡一会,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克制了这种欲望,如果有条件只要稍微的睡10分钟也会对我们的心脏有很大的帮助,也不要担心会发胖因为时间很短,还可以帮助肠胃蠕动减少负担。

午餐应美食,不是指山珍海味,而是要求食物暖软,不要吃生冷坚硬的食物。只吃八分饱。食后用茶漱口,涤去油腻,然后午休。

虚症:胸闷、脸发红、四肢沉重、易疲倦、气血不良、胸痛、心悸亢奋、语言障碍等。

实症:呼吸不畅血液循环不良引起的头痛、口干口苦、掌心发热等。

《灵枢·经脉》:心手少阴之脉,起于心中,出属心系下膈,络小肠。

 其支者:从心系,上挟咽,系目系。其直者:复从心系,却上肺,下出腋下,下循臑内后廉,行太阴、心主之后,下肘内,循臂内后廉,抵掌后锐骨之端,入掌内后廉,循小指之内,出其端。

该经起自心中,出来后归属于心系(心脏周围的组织),向下通过膈肌,联络小肠。

  其分支从心系向上夹着食道连于目;其直行主干又从心系上肺,向下斜出于腋下,沿上肢内侧后边,至肘中,沿前臂内侧后边,到手掌后豆骨突起处进入掌内后边,沿小指桡侧到达其末端。脉气由此与手太阳小肠经相连。该经发生病变,主要表现为咽干,心痛,口渴,目黄,胸胁痛和上肢前边内侧本脉过处发冷,疼痛,手掌热痛等。

人体经络十二时辰动态走向图收藏(人体经络与一天中12时辰之间的辩证关系)(13)

手太阳小肠经未时(13点到15点)

手太阳小肠经未时(13点到15点)—小肠经旺。未时分清浊,饮水能降火;

小肠分清浊,把水液归于膀胱,糟粕送入大肠,精华上输于脾。小肠经在未时对人一天的营养进行调整。如小肠有热,人会干咳、排屁。此时多喝水、喝茶有利小肠排素降火。

 该经循行路线起自手小指尺侧端,沿手掌尺侧缘上行,出尺骨茎突,沿前臂后边尺侧直上,从尺骨鹰嘴和肱骨内上髁之间向上,沿上臂后内侧出行到肩关节后,绕肩胛,在大椎穴处(后颈部椎骨隆起处)与督脉相会。 又向前进入锁骨上窝,深入体腔,联络心脏,沿食道下行,穿膈肌,到胃部,入属小肠。其分支从锁骨上窝沿颈上面颊到外眼角,又折回进入耳中。另一支脉从面颊部分出,经眶下,达鼻根部的内眼角,然后斜行到颧部。脉气由此与足太阳膀胱经相接。 

人体经络十二时辰动态走向图收藏(人体经络与一天中12时辰之间的辩证关系)(14)

足太阳膀胱经申时(15点至17点)

足太阳膀胱经申时(15点至17点)—膀胱经旺。申时津液足,养阴身体舒;

 膀胱贮藏水液和津液,水液排出体外,津液循环在体内。若膀胱有热可致膀胱咳,且咳而遗尿。申时人体温较热,阴虚的人最为突出。此时适当的活动有助于体内津液循环,喝滋阴泻火的茶水对阴虚的人最有效。

虚症多表现为:背部异常、腰痛、脚神经异常、腿酸、痔疮尿频等。

实症;后颈部疼痛、坐骨神经痛、腰痛、头疼、流泪、流鼻血等。

《灵枢·经脉》: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 其支者:从巅至耳上角。

其直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 ,循肩髆,夹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属膀胱。

  其支者:从腰中,下夹脊,贯臀,入腘中。

  其支者:从髆内左右别下贯胛,夹脊内,过髀枢,循髀外后廉下合腘中——以下贯踹内,出外踝之后,循京骨至小指外侧。

循行部位起于目内眦(睛明穴),上达额部,左右交会于头顶部(百会穴)。本经脉分支从头顶部分出,到耳上角部。

直行本脉从头顶部分别向后行至枕骨处,进入颅腔,络脑,回出分别下行到项部(天柱穴),下行交会于大椎穴,再分左右沿肩胛内侧,脊柱两旁(一寸五分),到达腰部(肾俞穴),进入脊柱两旁的肌肉,深入体腔,络肾,属膀胱。

本经脉一分支从腰部分出,沿脊柱两旁下行,穿过臀部,从大腿后侧外缘下行至腘窝中(委中穴)。

另一分支从项分出下行,经肩钾内侧,从附分穴挟脊(三寸)下行至髀枢,经大腿后侧至腘窝中与前一支脉会合,然后下行穿过腓肠肌,出走于足外踝后,沿足背外侧缘至小趾外侧端(至阴穴),交于足少阴肾经。

人体经络十二时辰动态走向图收藏(人体经络与一天中12时辰之间的辩证关系)(15)

人体经络十二时辰动态走向图收藏(人体经络与一天中12时辰之间的辩证关系)(16)

人体经络十二时辰动态走向图收藏(人体经络与一天中12时辰之间的辩证关系)(17)

足少阴肾经酉时(17点至19点)

足少阴肾经酉时(17点至19点)—肾经旺。酉时肾藏精,纳华元气清

“肾藏生殖之精和五脏六腑之精。肾为先天之根。”人体经过申时泻火排毒,肾在酉时进入贮藏精华的阶段。此时不适宜太强的运动量,也不适宜大量喝水。

虚症:耳鸣、健忘、尿频、腿酸、性欲减退、便秘、元气不足、易疲劳、骨质疏松,天寒手脚冰冷、脚气等。

实症:耳鸣、月经不调、口干舌燥、血压异常、小便量少、色深、浑浊、性欲减退、神经衰弱、足发热发汗、生殖器病变等。

《灵枢·经脉》:肾足少阴之脉:其直者: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挟舌本。

其支者:从肺出,络心,注胸中。

循行部位起于足小趾下面,斜行于足心(涌泉穴)出行于舟骨粗隆之下,沿内踝后缘,分出进入足跟,向上沿小腿内侧后缘,至腘内侧,上股内侧后缘入脊内(长强穴),穿过脊柱,属肾,络膀胱。

本经脉直行于腹腔内,从肾上行,穿过肝和膈肌,进入肺,沿喉咙,到舌根两旁。

本经脉一分支从肺中分出,络心,注于胸中,交于手厥阴心包经(见图)。

人体经络十二时辰动态走向图收藏(人体经络与一天中12时辰之间的辩证关系)(18)

人体经络十二时辰动态走向图收藏(人体经络与一天中12时辰之间的辩证关系)(19)

人体经络十二时辰动态走向图收藏(人体经络与一天中12时辰之间的辩证关系)(20)

手厥阴心包经戌时(19点至21点)

手厥阴心包经戌时(19点至21点)—心包经旺。戌时护心脏,减压心舒畅;

“心包为心之外膜,附有脉络,气血通行之道。邪不能容,容之心伤。”心包是心的保护组织,又是气血通道。心包经戌时最兴旺,可清除心脏周围外邪,使心脏处于完好状态。此时一定要保持心情舒畅:看书听音乐、或做SPA、跳舞、耍太极……放松心情,释放压力。

虚症:大多表现为润滑液分泌不足、心跳异常、气喘、失眠多梦、心悸亢奋、语言障碍、手掌发热等。

实症:心包发炎、胸闷、心痛、上脘异常、喜欢睡、心血管病变、易头昏、头痛等。

《灵枢·经脉》:心主手厥阴心包络之脉,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下膈,历络三焦。

其支者:循胸出胁,下腋三寸,上抵腋下,循臑内,行太阴、少阴之间,入肘中,下臂,行两筋之间,入掌中,循中指,出其端。

  其支者:别掌中,循小指次指出其端。

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向下穿过膈肌,依次络于上、中、下三焦。

它的支脉从胸中分出,沿胁肋到达腋下3寸处(天池穴)向上至腋窝下,沿上肢内侧中线入肘,过腕部,入掌中(劳宫穴),沿中指桡侧,出中端桡侧端(中冲穴)。

另一分支从掌中分出,沿无名指出其尺侧端(关冲穴),交于手少阳三焦经。

人体经络十二时辰动态走向图收藏(人体经络与一天中12时辰之间的辩证关系)(21)

手少阳三焦经亥时(21点到23点)

手少阳三焦经亥时(21点到23点)--三焦经旺。亥时百脉通,养身养娇容。

 三焦是六腑中最大的腑,具有主持诸气,疏通水道的作用。亥时三焦能通百脉。人如果在亥时睡眠,百脉可得到最好的休养生息,对身体对美容十分有益。百岁老人有个共同特点,即在亥时睡觉。现代人如不想此时睡觉,可听音乐、看书、看电视、练瑜伽,但最好不要超过亥时睡觉。

虚症:免疫力下降、易疲劳、上肢无力、腹部堵胀、体毛变浓、呼吸困难、胃寒等。

实症:淋巴发炎、偏头痛、肩膀酸痛、颈侧酸痛无力、发热、耳鸣、小便异常等。

该经起自无名指尺侧端,上出于四、五两指之间,沿手背至腕部,向上经尺、桡两骨之间通过肘尖部、沿上臂后到肩部,在大椎穴处与督脉相会;又从足少阳胆经后,前行进入锁骨上窝,分布在两乳之间,脉气散布联络心包,向下贯穿膈肌,统属于上、中、下三焦。

其分支从两乳之间处分出,向上浅出于锁骨上窝,经颈至耳后,上行出耳上角,然后屈曲向下至面颊及眼眶下部。

另一支脉从耳后进入耳中,出行至耳前,在面颊部与前条支脉相交,到达外眼角。脉气由此与足少阳胆经相接。该经发生病变主要表现为耳聋,耳鸣,咽喉肿痛,外眼角痛,汗出,腮肿,耳后、肩、肘、臂部本经脉过处疼痛等。

人体经络十二时辰动态走向图收藏(人体经络与一天中12时辰之间的辩证关系)(2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