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定一个小目标(新年小目标立一个)

睡前聊一会儿,梦中有世界。大家好,我是党报评论君。新的一年,我们又相聚了,真好。

早上睁开眼睛,看到朋友圈里有位教授贴了一张图,“2019年我的新年flag”,其中有“坚持每天写学术日记”“坚持每天万步走”等等好几条。一搜索朋友圈,原来好多朋友都有立此存照的新年计划。比如“不对亲近的人发脾气”,说的是克服“色难”。比如“每顿少吃一口饭”,不知道是不是要递减到零?“跑五场马拉松”,很进取;“不在睡前思考人生”,挺佛系;“要近观见木,远观见林”,更是一种游刃有余的自如……大家所写字数都不长,但能看到对理想人格的描绘,对自己生活轨迹的期待

新年定一个小目标(新年小目标立一个)(1)

立flag,已是流行几年的网络语,意思类似于“立此为证”。也就说,不仅自己斩钉截铁,也能让别人看到,既及时自我勉励,也接受公众监督。

按理说,教授最有自制力,为什么也会将自己的flag公之于众?首先,大概没有一个人是自制力上的完人。有研究就表明,定了目标公之于社交网络有助于实现目标。其次,具体的目标往往比抽象的更易操作,“自律”很笼统,而细分为“一年读50本书”“每天背30个单词”,总是比较容易操作。

再次,当我们公开我们的flag时,或许也暗含了一种心理:我展现的目标也能激励他人。因为心理学上有种说法叫“目标传染病”,说的是我们很容易感染别人的目标,从而改变自己的行为。你偷瞄同桌的新年计划,觉得不错,我也这么做吧。这就是传染。不仅是人会这样,城市之间也有模仿与学习,有学者就长期研究中国县域经济的锦标赛模式,而去年的人才争夺战如涟漪般荡漾开去,也是目标传染。

新年定一个小目标(新年小目标立一个)(2)

当然,要订立目标并保质保量实现并不容易。有人调侃,2019年我要实现2018年没有完成的2017年已经定下的2016年计划的小目标。为了对冲这反复蹉跎,有人甚至下了这样的毒誓:“立个flag,再也不立flag了”。

说到这儿,我想起胡适日记里的经典段落:“7月4日,新开这本日记,也为了督促自己下个学期多下些苦功;7月13日,打牌;7月14日,打牌;7月15日,打牌;7月16日,胡适之啊胡适之!你怎么能如此堕落!7月17日,打牌。”何况,人也不是生活在真空中,如果周围的“牌友”忽视你立下的flag,你本想达到的监督目的自然会付诸东流。人总是希望变得更好,但要有好身材,只靠嚷嚷着减肥肯定不行,总还是要去健身房举铁。只是,说比做容易,况且还要坚持自律。所以难免产生错觉,觉得自己仅仅是说出来,就已经有所进展了。说到底,还是做起来更重要。

新年定一个小目标(新年小目标立一个)(3)

自控力,从来被认为是一种美德,能学会细分目标并实现的人,总被认为是“井井有条”。许多成功确实都来自有效的自我管理。要学会一项技能,可能就要满足一万小时定律,甚至是更高层次的刻意练习;要成为运动达人,往往要天赋基础上的肌肉记忆。当然,中国哲学也是丰富而多元的。人们认可“头悬梁锥刺股”,也向往“悠然见南山”“从心所欲不逾矩”。哪个更高?见仁见智。正因为这样,不是每个人都会像那位清华学霸将自己每天的时间细致规划到分钟,有的人一年的最大期待就是:放轻松。这没错。一来每个人对生活的期望值不同,二来掌控力也不同。生活这支拍子,拍线拉到多少磅数,还得看趁不趁手。

其实,无论公开立flag,或是私下决心,根本上体现的都是人的一种时间感。生命有限,目标很多,总得分个轻重缓急,挑哪些先做,即构成了每个人不同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在这个过程中,学会掌握自己的节奏而非随波逐流,能成为时间的朋友而非对手,大概就是生命的真谛之一吧。

这正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flag不同。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来,不如写下你的新年小目标,我们扶你上墙?

(文|何鼎鼎)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