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琴书关学曾老师多大岁数了(德艺风范光照后人)

2022年7月30日上午,《纪念琴书泰斗关学曾先生诞辰100周年》活动在北京老舍茶馆举行,关学曾先生的家人、众弟子、曲艺界同仁、文化艺术界及媒体朋友出席了纪念活动。

关学曾先生是北京曲艺里程碑式的代表人物,开创了北京琴书这一具有广泛影响的曲艺种类。北京琴书的源头是北京东南郊的一种民间说唱形式,上世纪三十年代流入北京,经过艺人们的传唱形成了单琴大鼓也被称为琴书的说唱形式,红极一时。关学曾先生1935年拜师专学单琴大鼓。出师后从1941年至1950年在天桥等地作艺,人送“琴书泰斗”书匾。北平解放以后,经过政府组织的讲习班学习,开启了写新的新篇章。1951年抗美援朝归国后将“琴书”正式定名为北京琴书。

北京琴书关学曾老师多大岁数了(德艺风范光照后人)(1)

在长达七十年的演艺生涯中,他经历了从一位天桥撂地艺人到新中国文艺工作者的转变,跟党走、听党话、为人民说唱、服务奉献社会一辈子。社会的发展是他从事艺术工作的动力,国家和人民的需要,就是他作为人民文艺工作者的行动准则。在对待艺术上关学曾先生不仅开创了写新唱新的先河,而且毕生致力于对北京琴书艺术本体的改革创新,无论是两次奔赴抗美援朝前线,还是筑路工地,无论是油田矿山,还是田间乡村,但凡是祖国需要的时候,他都会义无反顾地唱响北京琴书。即使在他退休以后依然为曲艺事业老骥伏枥,砥砺前行,传播曲艺、提携后进,使这一曲种深深地植入了北京这座古城,融入了人们的心田,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和拥趸。

北京琴书关学曾老师多大岁数了(德艺风范光照后人)(2)

北京琴书研究会会长关少曾到会并发言,他说到:“今年是我父亲诞辰100周年,这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我一直在想纪念的意义在哪里,北京琴书是我父亲为人民留下的珍贵的文化遗产,值得我们全心全意地继承和发展,但蕴含在其中的老人家的艺德风范和高尚品德是更值得后人们学习和继承的文化精髓——脚踏实地学艺,老老实实做人!艺术就是要做到极致。”

北京琴书关学曾老师多大岁数了(德艺风范光照后人)(3)

随后举行了由关少曾、崔维克主编的“纪念琴书泰斗关学曾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文集”《丰碑》一书的首发仪式。书中辑录了一百多位关学曾先生生前的同事、弟子、学生以及各界的朋友的文章,作者所在的岗位不同,从事着不同的工作,有的是回忆作者与关学曾先生在一起时的亲历过往,有的是畅谈学习北京琴书的难忘经历,有的是讲述传承和弘扬北京琴书的感悟和心得,无论从哪个角度,文中都洋溢着对关学曾先生的崇敬和怀念,反映出作者为弘扬和传承北京琴书焕发出的光和热,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出了北京琴书保护和传承的现状。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可以说是对关学曾先生最好的纪念和献礼,同时,也是向曲艺爱好者、关爱和支持北京琴书的朋友及师长们的致敬。

北京琴书关学曾老师多大岁数了(德艺风范光照后人)(4)

在谈到关于北京琴书传承时关少曾先生说到:“在北京琴书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上,我主张以一种开放的态度,不能总停留在教教唱唱的层面上,应该广泛接纳社会各个领域、热爱鼓曲艺术、愿意为中兴鼓曲艺术的人士敞开大门,形成多维的、立体的传承格局,使传承工作更加符合时代的需求,更符合当代人的特点,让鼓曲真正成为亲民的、扎根于民间的艺术形式。但在传承形态创新过程中又必须尊重传统,师徒相授的契约模式是保证传统艺术得以延续的重要保证。北京琴书这个大门是敞开的、是永远不会关闭的。”

北京琴书关学曾老师多大岁数了(德艺风范光照后人)(5)

关学曾先生生前规定了今后弟子艺名的顺序,一共十个字:学、民、众、文、化,颂、先、进、公、仆。他曾在回忆录中写到:“我给弟子起的名字,比起我师父给我起的名字还是进步了,我想他们将来会比我更有出息”。这十个艺名用字既彰显出老人家毕生从艺的信条,更寄托了对晚辈的教诲和殷切希望。

北京琴书关学曾老师多大岁数了(德艺风范光照后人)(6)

在关学曾先生之子关少曾先生的倡导和主持下,北京琴书再开师门,纪念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关学曾先生的弟子崔维克按传统仪轨喜收五位新徒。到场来宾见证了收徒过程,按照艺名排序为“众”字辈的五位新徒成为关学曾先生的再传弟子。在拜师仪式后,关少曾先生向五位新徒颁发了“北京琴书传承人”的证牌,勉励他们传承学习关学曾先生的艺术精神,把北京琴书艺术发扬光大。

北京琴书关学曾老师多大岁数了(德艺风范光照后人)(7)

关学曾先生开创的北京琴书艺术事业,要靠一代代人的接力传承,更有待后来者不懈努力,将关学曾先生的艺术精神和北京琴书艺术永远地传承下去,北京琴书艺术后继有人,未来必将会充满生机和活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