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先人祭祖见闻实录(回江西扫墓与祭祖之记述)

2012年清明节,我专程回到江西老家扫墓,今年的清明节是4月4日,按照习俗,早三晚四都是扫墓的日子。4月3日上午,开车从新干县城出发,过新干赣江大桥经界埠荷埠两个乡,进入三湖镇境内。

春天的三湖,草木葱绿,车子顺袁水渠边修的水泥公路,径直来到枫湖中学左转,枫湖中学现正在重建,从正在盖的建筑来看,新建的大楼比原来的校舍要气派得多。

水泥公路经胡家巷村和郑家村上袁河大堤,眺望袁河,袁河水仍清澈干净,保持了三十多年前我在农村时的水质。

清明节先人祭祖见闻实录(回江西扫墓与祭祖之记述)(1)

眺望袁河,袁河水仍清澈干净,保持了三十多年前我在农村时的水质

汽车下袁河大堤往肖家村开,下堤入村原来的乡村土路,现在已改成水泥路面了,顺着这条新修的水泥村路,直接将汽车开到肖家村我家的大樟树下,让我们也感叹乡村的交通现代化的变化。

清明节先人祭祖见闻实录(回江西扫墓与祭祖之记述)(2)

新修的水泥村路能直接将汽车开到肖家村我家的大樟树下

我和哥哥二姐妹妹等十几个父亲的子孙,先来到父亲的墓上,拔掉墓上长高了的杂草,在墓碑前点上香,放一只冬青笋,焚烧纸钱等祭物,最后一起站在墓碑前向父亲的墓三鞠躬,燃放鞭炮。

我还祭扫了这个地方肖家先辈的墓,蹲在祖坟的墓碑前仔细辨认,岁月磨去了多少痕迹,但墓碑上的字一百多年仍旧在,看着这些墓碑,辨认着上面的字,仿佛是进入了一条与祖先交流的隧道。

我的曾曾祖父叫萧兆禄,生于道光年间,殁于光绪28年(1902年),曾祖父萧秀珍,生于咸丰辛亥年(1851年),殁于民国戊寅年(1938年),87岁是高寿了。祖父萧万隆,生于清光绪13年(1887年),殁于1945年12月30日(农历),小时候就听大人讲过,爷爷死在抗战胜利这年的大年三十。

回来路上适碰到我的四叔,他是父亲四兄弟中在世的唯一父辈了,他告诉我今年79岁了,按照农村人的岁数算法,四叔可能是1934年出生。我塞给四叔一百元钱,说“叔仔”我也没带什么东西来看您老人家,这表示我恭敬长辈的一点心意。

我们来到樟树底下,这棵我家屋后的老樟树,在春天里仍发出绿芽来了。这棵樟树处于进出村子的主路口,留下了我太多的记忆。

肖家村的人出村去干活,大都要从这棵树下走过,当年的人们公社生产队曾在这棵树上挂过大铁钟,钟声一响通知社员们上工的时间到了。每逢夏天,这棵树下便成了社员们等候分工,在那下棋吹牛的蔽荫场所。

1977年暑假的一个天未亮的黎明早晨,14岁的我与父亲起早去村外给家里地车水,在这棵樟树底下碰到一条蛇,把我吓了一跳,父亲将其打死扔到一边,这件事我至今还记得。文化大革命武斗时,我曾看到过武斗队员背着步枪和梭标枪从村外经樟树走入村里。

从樟树往村外走,左边是“大塘里”,水质还好,三十多年前当我还是小的时候,这口塘是村里人洗衣洗菜的塘,也是我们夏天下河玩水游泳的塘。

清明节先人祭祖见闻实录(回江西扫墓与祭祖之记述)(3)

大塘里

大塘的西南角,竖着一块“二言肖家前后坊修垱功德碑”的石碑,上面写明2005年春,大塘垱塌方,经前后坊群众协商,每人损赠40元芳名如下,我的名下有三个人捐了钱修这个塘垱,我好象记得有这回事,钱是母亲垫的。

右边是“沙下塘”,现在因为养猪的原因,脏得臭气垃圾满塘,农村因为养猪,整个乡村的环境卫生,和三十年前我在农村时相比差得很多。

往前走来到三叉路口,这里的“陡家塘”,2007年五一我回来拍的照片显示这口塘水质清澈,但也因为养猪变臭了,现在河中水干见底,为了防止塘边路面塌陷,也修建了水泥垱防护。

左转来到“桥后坑里”,这条塘不宽,是从村外绵延进村较长的一口塘,原来也是水质清澈的,现在水不多且也不干净。

清明节先人祭祖见闻实录(回江西扫墓与祭祖之记述)(4)

桥后坑里

经过“桥后坑里”的桥,这也是肖家村人出村往“大地里”走的必经之路,当年参加农村葬礼,在这里送葬队伍要停下,披麻戴孝的子孙要在这里下跪对着棺材大拜才能过桥。

桥旁边是机耕屋,当年为了灌溉“大地里”的稻田,抽水机抽水经一个水池往渠里流去,这个不大的水池也是我们孩童时期玩水的好地方,现在这个机耕屋及水池已废弃,水池里杂草丛生。

清明节先人祭祖见闻实录(回江西扫墓与祭祖之记述)(5)

桥后坑里的桥及旁边的机耕屋和水池

往前走是一个现代化高大的中国移动铁塔,右转进入去“大地里”的小路,田地里有着车前草、油菜、桔树等作物。

经过“桥背塘”,这口塘原来水非常满,又陡又深,水质也非常好,现在塘中已经水不多。

清明节先人祭祖见闻实录(回江西扫墓与祭祖之记述)(6)

桥背塘

从这里往东眺望,一片车前草地,这里原来种过红花草,现在这个时候便是一片红色的地毯景像,种上水稻后,这里便是一望无际的稻田,平坦得让我小时候认为这个地方修机场最合适。现在种上了车前草,翠绿的车前草一望无垠。

清明节先人祭祖见闻实录(回江西扫墓与祭祖之记述)(7)

桥背塘东侧车前草一望无垠

我们要去“龚家湖”的祖坟扫墓,不宽的“桥后坑里”挡住了我们的路,我们决定不再绕道走了,大人小孩走下塘坡,跨过了这条不宽的塘,只有最小才8岁的孙暄才让水湿了脚。

清明节先人祭祖见闻实录(回江西扫墓与祭祖之记述)(8)

跨过桥后坑里

经过一片金黄色的油菜地,我们在这里的祖坟扫了墓,其中一块祖坟的墓碑保存完好清晰,上面显示是道光22年立的碑,其子叫志和,根据我的历史知识,道光是1820年上台,道光22年是1842年,距今正好170年了,按照25年一代人概算,传至现在有6-7代了。

“龚家湖”就在前面,我们从“龚家湖”的小桥上走过,仔细看着这口塘,当年塘的南边全是桔树,现在没有了,我记得1979年夏天在这口塘边的桔树中干活,我刚接到郑州炮校的录相通知书不久,村民们便与我谈论起部队与军校来,当时的部队和军校对我和对村民来讲,都太陌生和神秘了。

清明节先人祭祖见闻实录(回江西扫墓与祭祖之记述)(9)

龚家湖

回到肖家村准备离开时,进村口碰到邻居家的6-7岁的小女孩,小女孩问她妈说我是谁啊?我笑着说,你不认识我,当我在这个村庄里的时候,还没有你,你妈妈也没来勒。三十三年过去了,老家仍是这个老家,只是物是人非,应了“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的古话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