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春拳真实起源(再说咏春拳的起源)

佛山詠春派詠春拳起源

1644年5月,清兵攻入山海关,6月,兵犯北京城,华夏明朝军队溃败.

福建南安人,郑成功,在其父郑芝龙降清后,起兵抗清。

1662年,郑成功病逝,其弟郑袭与郑成功之子郑经发生冲突,郑袭降清,郑经继续抗清。郑经死后,大儿子郑克臧被弟郑克爽杀害,郑克爽掌握在台湾基地的反清力量。

康熙年间,反清叛将施琅带领清兵攻台,郑克爽放弃抵抗,投降清兵。从此,华夏明朝军队完全溃败,剩下不愿作亡国之将士,退入广东,解散,分布于民间,继续抗清。

流落在福建,广东明军,组成地下组织“洪门”(洪字来自“漢”字失去“中,土”后成“洪”,以示不屈不忘),洪门担起反清侵略之责。

雍正年间(1723一1735)有北方名伶张五来到佛山扩建粵剧“琼花会馆”。

“琼花会馆“成广东天地会总部,天地会为洪门一部。当时粵剧红船(交通工具)为反清义士集中地。反清义士:五枚,至善,白眉道人,苗显,三德和尚等人以僧侣作掩护,活跃于罗浮山,广州海幢寺,贵州大小凉山等地。五枚在大小凉山遇到反清义士严四,严四有女严詠春,五枚收为徒,授予武艺。天地会出过叛徒马宁儿,五枚决定创拳训练严詠春为天地会护法,负责镇压叛徒。五枚与严詠春逐步完善拳脚技术,至善授一套“六点半”棍法作为长兵器,苗显则教了一套双太平刀刀法给严詠春,日后叫作“八斩刀”。

严詠春选了王华宝为后继护法,以及后来加入了梁二娣。(从此立下:退位护法,现任护法,未來护法(训练中)的三代同存制度)王华宝,梁二娣俩人选了梁赞为新护法传人。

太平天国(1851-1864)起兵广西金田村,起兵前的太平军武技是由新会蔡李佛拳创始人陈享及其门人所训练,陈享以“太平天国长寿万年”各一字为一套拳术之名字。(太平天国失败后,陈享避居南洋)

1854年,佛山琼花会馆李文茂(广东鹤山人士)响应太平军率粵剧人士头扎红巾号称“红巾军”起义,对清兵作战。

1858年,李文茂战死,佛山琼花会馆被清兵烧毁,逃出的反清义士,编了“清兵火烧少林”故事,以激发反清情绪,(其实是烧了琼花会馆,香港三合会有记载)。琼花会馆被毁后,梁赞因参与反清活动而避居乡间古劳.

梁赞之后护法是其子梁壁。

梁壁对外称避居南洋,实则居于香港。

叶问在香港求学期间,遇到梁壁,从而接受梁壁授艺而成为新一代护法。

叶问学艺后回到佛山,抗日战争期间,开始教郭富,1949年,郭富被定为接任人,叶问离开佛山后,1954年,在香港传艺于伍灿,后为新护法传人。

上世纪六十年代,梁厚离开香港前,在伍灿带着下在叶问前斩生鸡头,烧黄纸发毒誓后成为新护法传人。

潘其师父儿时刚开始习武,也曾沉迷于对「江湖」、「武林」的幻想。到后来,伍灿收留他学习咏春拳时,才开始觉悟。自幼练习东江刘水螳螂拳的刘树堂与伍灿比试武术,一经动手,伍灿已一脚踢到其喉部,随即一生重新跟随伍灿从习咏春拳。

刘树堂比伍灿年长一岁,是他让伍灿收留潘其师父,因为刘树堂看着潘其师父每天自己一个人练习(那时潘其师父刚刚跟随骆耀习拳)。刘树堂师兄是梁厚在叶问前发誓斩鸡头的见证人,也是除梁厚外唯一知道咏春拳秘密的人。

詠春拳因为从严詠春开始,所以,日后称为“佛山詠春派”詠春拳。

咏春拳真实起源(再说咏春拳的起源)(1)

叶问宗师与伍灿师公

咏春拳真实起源(再说咏春拳的起源)(2)

伍灿师公与潘其师父

咏春拳真实起源(再说咏春拳的起源)(3)

咏春拳真实起源(再说咏春拳的起源)(4)

潘其师父与张亮

咏春拳真实起源(再说咏春拳的起源)(5)

潘其师父与曹銮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