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鸟身上的寄生虫是什么(雏鸟死亡率上升)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观赏鸟也越来越多进入我们的生活。鹦鹉作为观赏鸟,外观漂亮,一些常见的虎皮鹦鹉,玄凤鹦鹉等,价格也比较低,很受大家欢迎。

市场需求增加,鹦鹉的养殖户也开始增加。但是养殖技术不成熟,病情把控方面自然出现很多问题。最近有个养殖户,养了2000对鹦鹉,在饲喂过程中,雏鸟死亡率比较高,按照以往的经验,控制沙门氏菌,效果并不理想。

雏鸟身上的寄生虫是什么(雏鸟死亡率上升)(1)

发病症状:

发病的鹦鹉,采食量下降,出现拉稀症状,但是精神比较不错。刚出壳的雏鸟发病后,因为摄入营养受阻,本身体内没有足够能量支撑其生长,表现出精神不振,拉稀,过料等症状。

解剖症状:

养殖户养的是玄凤鹦鹉,解剖发病的雏鸟,并没有明显的沙门氏菌症状。但是肌胃中食物数量比较少,沿着消化道进一步解剖,发现嗉囊中有大量的白色干酪物附着。

初步判断是白色念珠菌导致的嗉囊炎。取出白色的干酪物,进行检测确诊为真菌感染。

雏鸟身上的寄生虫是什么(雏鸟死亡率上升)(2)

病情分析:

这种白色念珠菌在养殖过程中非常常见,多发生在养殖后期,特别是在养鸡过程中,都是在30日龄以后才会发生。很多鹦鹉的病情诊断方式,也来自养鸡的经验,很容易忽视这个问题。

鹦鹉的育雏和养鸡是有区别的,雏鸟是经过母鸟的饲喂成长。在这个过程中,母鸟嗉囊中分泌的少量的消化酶,辅助消化食物。但是白色念珠菌很容易跟随这个过程进入雏鸟嗉囊。

导致了雏鸟的嗉囊炎发病率很高,导致食物吸收受阻,从而出现雏鸡死亡。

发病原因:

现在随着养殖技术成熟,很多鹦鹉养殖户也开始重视霉菌的控制,但是多数选择的方式都是使用脱霉剂吸霉菌,从而达到控制目的。

单纯的脱霉剂,很难从根本杜绝霉菌的滋生,只是减少了鹦鹉体内的霉菌数量,随着饲养时间的增长,霉菌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

加上有的脱霉产品质量问题, 可能根本达不到吸附霉菌的功效,从而导致霉菌严重,进而在饲喂过程中垂直传播给雏鸟。

雏鸟身上的寄生虫是什么(雏鸟死亡率上升)(3)

防治措施:

1 减少垂直传播,交叉感染。

鹦鹉养殖过程中,控制霉菌需要从雏鸟开始。特别是母鸟饲喂的情况下,一定要控制霉菌,并且要大小鹦鹉同时控制。这样可以有效减少母体垂直传播导致的白色念珠菌感染。

如果是人工饲养的过程中,这个问题可以得到有效的减少。

2 制霉素添加。

除了日常脱霉剂的添加,一定要定期加入制霉素,制霉菌素等产品,杀灭,抑制霉菌在鹦鹉体内的滋生。

这两种方案交替使用,才能更好的控制鹦鹉体内的白色念珠菌等病的发生。

雏鸟身上的寄生虫是什么(雏鸟死亡率上升)(4)

治疗方案:

对于已经发病的鹦鹉,控制重心是消炎,抑制霉菌,提高消化能力。

1 消除炎症。

如果数量比较少,或者个别鹦鹉比较严重,嗉囊中有大量酸败的食物,可以人为辅助抽查酸败的水,然后使用消炎药,控制炎症。

2 抑制霉菌。

这个时候用制霉素等产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霉菌,但是效果现在并不理想。我们现在一般采用制霉素,两性霉素,硫酸铜等复合的产品来控制霉菌,控制范围更广,效果更好。

雏鸟身上的寄生虫是什么(雏鸟死亡率上升)(5)

在做好这些以后,给鹦鹉补充一些复合益生菌,帮助鹦鹉的肠道消化吸收营养,从而让雏鸟快速的恢复健康。

点击关注,加入圈子,学习更多养殖知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