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杨广凿大运河从哪开始(浅谈隋炀帝杨广修凿大运河的历史意义)

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杨广

因为隋朝存在时间太短,所以历史中经常使用隋唐的概念,将隋朝给概括进去,而隋朝的灭亡也有迹可循,这便是饱受诟病的大运河,修建大运河劳民伤财,让民间怨声载道,最终各地反叛,改朝换代。这点和秦朝十分类似。

那为何杨广一定要修建大运河呢?因为该运河并不是用来享乐的,而是用来维护国家统治的,就像是秦朝修建长城,如果没有长城,也许秦末就不是楚汉相争,而是匈奴与项羽的战斗。

隋炀帝杨广凿大运河从哪开始(浅谈隋炀帝杨广修凿大运河的历史意义)(1)

一、要想富、先修路

(一)长城的秘密

对于秦朝的灭亡,很多人将原因归结为两点,一个是修建长城,一个是频繁的南巡,但这两点也是无奈之举。

首先从长城来看,秦始皇花大代价修建长城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匈奴确实厉害,即使是秦朝统一六国,拥有大量的兵力,也必须依靠修建长城这样的天险来和匈奴作战。

可见匈奴的实力,这点从刘邦和匈奴的作战过程可见一斑,刘邦差点死在匈奴的手里,最后不得不依靠和亲才阻止匈奴。

和长城同理,秦始皇当年南巡也是不得不做的事情。

而之所以秦始皇在建国后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在南巡,是因为那时的道路极不发达,交通工具也不发达。我们现在开车一个小时的路程,当年秦始皇可能需要走两天的时间,秦始皇也不想将时间耗费在这上面,但为了国家稳定无可奈何。

同理,隋朝修建大运河也不是为了皇帝的私欲,而是为了国家的发展和平民的利益。

(二)商路不通

要想富、先修路,这是我国多年来的建设口号,也正是因为大量的修建道路,很多农村在得以和城市接轨、脱离贫困,我国的贫富差距也在不断缩小。

隋炀帝杨广凿大运河从哪开始(浅谈隋炀帝杨广修凿大运河的历史意义)(2)

不过这是建立在汽车的基础上,在马车时代,想要打通经济命脉,最好的办法就是修水路。

相比起马车,水路绝对是国家的经济命脉。

载货量、运行速度是水路最大的优势,像茶叶、粮食和大型货物,必须依靠水路去运输,但我国的河流走向只有东西,没有南北,这也是我国时至今日南北差距较大的原因。

因此,隋朝想要发展,大运河的修建必不可少,虽然表面来看劳民伤财,但对后世的发展功过千秋。

(三)王权统一

由于没有水路,所以古代王朝对南方地区的控制相对乏力,早在秦汉时期,南方就成为了王权的真空地带,也让南方十分的不稳定,这也是当年秦始皇不断南巡的原因,如果不修建运河,隋朝即使完成了南北方统一,南方的势力也依旧不会臣服,随时可能出现反叛。

所以隋朝以洛阳为出发点,修建了多条大运河,从此通过水路,向北可快速到达东北地区,向南可快速到达杭州地区,让隋朝可以在短时间内快速到达南北地区,无论是商业还是王权都得到了发展。

二、大运河的意义

修建大运河对民间的影响非常大,尤其是在人口方面,根据记载,从大运河修建到杨广被杀的15年时间当中,隋朝人口从最开始的870万减少到了200万。这相当于隋朝超过一半的人口都损耗在了修建大运河的过程中。

隋炀帝杨广凿大运河从哪开始(浅谈隋炀帝杨广修凿大运河的历史意义)(3)

为何杨广面对如此损耗也要执意修建大运河呢?其实杨广也有说不出的苦衷。

(一)地方势力

隋朝虽然完成了统一,但在隋朝国内,各个地方势力依旧不稳定,在隋朝境内有着十分强大的七个势力,尤其是地处南方的几个势力,属于前朝的残余政权,如果不能及时监管他们,他们完全有能力偷偷发展,等到他们发展起来的时候,中央政权有可能无法与之对抗。

例如在秦朝时期,避世不出的项家就积攒了非常可怕的能量。

当时项家的战斗力已经无限接近于正规部队,而且他们的军队中还有完整的武器和铠甲,甚至还有一些大型作战兵器,这对于国家统治的影响非常大。

所以隋朝需要一个可以快速对南方势力进行监管甚至攻击的方式,陆路的速度太慢,长期驻兵会影响地方和谐,所以大运河对国家的稳定非常重要,这点从唐朝继续扩建大运河可见一斑。

(二)民间交流

大运河的出现,除了对国家有用外,对民间的帮助更大,在隋朝之前,我国正处在历史上最混乱的时代之一:魏晋南北朝、五胡十六国,各种民族的文化大杂烩,还丢失了大量的古老文化与传承,简单来说就是混乱。

隋炀帝杨广凿大运河从哪开始(浅谈隋炀帝杨广修凿大运河的历史意义)(4)

而这份混乱必须有一个大融合的过程,不然全国各地会陷入各自发展的状态,最后的结果自然还是分裂,而且经过多年的战斗,大家的亲人流离失所,分布在全国各地,所以大运河的出现,对全国人民来说都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虽然隋朝还没有见到大运河带来的盛世就已经灭亡,但唐朝的强大证明大运河的选择是没错的。

(三)粮食运输

民以食为天,不管在什么时候,国家优先管理的一定是农业方面,而这就涉及到了粮食的生产、运输和储存等问题,在隋唐时期,我国的粮仓主要建在北方地区,比如洛阳附近,这也是有历史原因的。

首先,粮仓一定是建在北方地区,北方天气干燥,适合建设粮仓,虽然我国的主要产量地都在南方地区,但南方潮湿炎热,粮食很难存放,所以南方在生产粮食后必须拉到北方存储,但走陆路的话,不但需要大量的时间和人力,而且因为运输时间较长,会有很多粮食在路上出现溃烂情况。

但走水路就不同了,不但运输时间大大缩短,而且还能促进水路沿岸的商业价值。

其次,粮食储存在北方也有战争的需要,我国历朝历代的主要敌人都是北方的游牧民族,这就代表必须要保持北方军队的食物补给,将粮仓建设在北方可以快速对边境的军队进行支援。

所以从国家角度来说,大运河不但必须修建,而且必须快速修建起来,这点和新中国不惜一切代价搞原子弹有异曲同工之效,可为何隋朝却因为修建大运河失败了呢?

隋炀帝杨广凿大运河从哪开始(浅谈隋炀帝杨广修凿大运河的历史意义)(5)

三、杨广的失策

其实,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杨广修大运河和我国的原子弹研制有着相似之处。二者都是在刚建国不久的环境下进行的,而且都需要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是两者在当时的环境下,所面对的评价却不一样。为什么会这样呢?

(一)原子弹成功的原因

原子弹能够成功,除了那些奋不顾身的科学家外,主要还是因为新中国的政策正确,当时负责修建原子弹的工作人员,除了科学家,几乎全部都是军人,普通人完全没有参与到原子弹的修建过程当中,所有开支国家一力承担,所以不会引起民众的反对,甚至大部分民众都不知道这件事。

同时,我国在研制原子弹期间有着大量的外敌,美国的觊觎,苏联的虎视眈眈和亚洲各国的想法,不断围绕着中国,当时中国研制原子弹属于触底反弹,不得不做,普通民众也可以理解。

但隋朝修建大运河就是另外一件事。

(二)杨广的失败

杨广在修建大运河这件事上太着急了,几乎是不顾一切去完成这件事,而且修建大运河的几乎全部都是平民,再加上如此高的损耗,所以民间才会怨声载道。

对于杨广来说,他完全可以不在乎民间的声音,但他却忽略了一件事,民众的无知会被利用。

在隋朝末年,带头反叛的并不是农民,而是那些贵族,以李渊为代表的反叛势力几乎都是隋朝的贵族和地方武装,他们本身就有反叛之心,只不过没有兵力,但民间的怨气却成为了他们最好的招兵广告,所以隋朝才会在各地起义后自顾不暇。

隋炀帝杨广凿大运河从哪开始(浅谈隋炀帝杨广修凿大运河的历史意义)(6)

(三)国力不够

杨广修建大运河的失策,最重要的是没有按照现有国力去规划这件事,隋朝传到杨广手里还没有多少年,这也意味着隋朝还没有真正从乱世当中喘息过来,当时的隋朝还支撑不起如此庞大的工程,如果杨广将这批工程的进度和难度放缓,慢慢的修建,就可以抵消很多的问题。

例如汉武帝时期,汉武帝之所以有这么多的大动作,在于文景两帝拼命地攒钱,国库的钱都已经快装不下了,所以汉武帝才敢这么肆无忌惮的消耗。

杨坚虽然也有很大的能力,但显然他没有给杨广留下可以让他肆意挥霍的基业。

不过仅仅从大运河这件事来说,杨广的所作所为的确功盖千秋,远超秦国的书同文、车同轨和长城,隋朝之后,各个朝代都从大运河中得到了不少好处,即使是现代社会,也因为大运河的存在有了更好的发展。

如果当时的杨广没有修建大运河,仅仅是享受生活,隋朝大概率不会被推翻,那些隋唐时期的猛将也会在家乡老死,而不会名留青史,起码李渊是不敢在乱世出现前进行反叛,如果杨广将大运河这件事作为隋朝不断传承的工作,用三到五位皇帝来完成这件事,隋朝会不断的强大,不断的发展,因为从当时的规划来看,已经开凿的大运河只是一个开始,他的目标,很有可能是建设一条可以通往全国各地的水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