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危机发生的次数(那场真正的核危机)

在一间满是人的屋子里,两个互有间隙的壮汉各自握着一个巨型炸弹、怒目而视。

一个说:“你瞅啥?!”

另一个说:“瞅你咋地?!”

一个说:“不服?!”

另一个回答:“不服咋地?!”

幸运的是,两人最终只是各自在心里暗骂了几句之后,谁也没有真正引爆炸弹。

而如果炸弹爆炸,全屋的人将无一幸免!

上文中,两个壮汉分别代表上世纪60年代的美国和苏联,而屋子里的人,则代表着整个人类世界。

并不是危言耸听,这样几乎将全人类毁灭的一幕,曾惊险地出现在1962年。

事情还得从1961年4月17日那一天说起:这一天,美国中央情报局训练和武装的那批“猪队友”——1500古巴流亡分子,在古巴西南的海岸登陆,意图推翻卡斯特罗领导的古巴政府。

核危机发生的次数(那场真正的核危机)(1)

年轻时的卡斯特罗

这就是著名的猪湾事件。

为支援猪队友,美国派出了8架C-54运输机、14架B-26轰炸机以及10艘登陆艇;而那些猪队友的唯一任务,就是守住一座机场,等待迈阿密的古巴流亡政府得以飞往此地、并从此地向美国发出求援信号(以便美国人“名正言顺”地介入)。

悲催的是:这支雇佣军上岸仅仅72小时就宣告失败——90人丧生,1000余人被俘,猪湾事件由此成为一个失败并可笑的军事行动。

但是,它的影响却远远没有结束:其直接影响,是让原本亲美的古巴人决绝地投入到了苏联人的怀抱;更坏的影响,则是由此引发了那件令全世界都恐慌不已的事件——古巴导弹危机。

1961年,为在军事上对竞争对手苏联进行完全扼制,美国在意大利和土耳其均部署了导弹基地,再加上原有的德国基地,可以说是将苏联所有的工业中心都置于自己的核弹打击范围之内。

这当然是苏联人不愿意看到和不能忍受的,为此,他们也一直在寻找机会扭转劣势;而就在这个时候,美国人居然亲手通过自己的骚操作(猪湾事件)把古巴送到了苏联的怀抱,面对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苏联人如何肯轻易放过?

于是,在赫鲁晓夫的大胆决议下,60枚左右的中程核导弹被迅速部署到古巴境内。

为了蒙蔽和欺骗对手,苏联人不仅在所有公开场合坚决否认古巴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赫鲁晓夫还亲自致信美国总统肯尼迪:在你们1962年11月的国会选举前,我们绝不会挑起任何事端!

而实际上,苏联在7月就已经将所有导弹、飞机以及大约3500名军事技术人员通过货船和集装箱运往古巴;那些核弹的威力,每一颗都足以超过广岛原子弹的20倍!

可是别忘了,苏联人做得再隐蔽,美国人的侦察机也不是吃素的。

1962年的6月14日,两架美国U-2高空侦察机在古巴西部拍下了大量照片。

照片发回国内,在众多专家的确认下,美国人也得出了一个令他们难以接受的结果——照片内发现的是苏联人的导弹发射台!

肯尼迪做梦也不敢相信,苏联人居然在自己的眼皮底下部署了大量核弹!

于是,国家安全会议紧急召开,确定了“先外交、后武力”的原则——美国人的目的,是能够安全移除核弹、而且要充分避免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发生;但是,在接下来与苏联外长安德烈·葛罗米柯的约谈中,肯尼迪没有得到任何想要的结果——苏联人仍旧在装。

10月22日,美国终于下决心要采取措施了——晚上7时整,肯尼迪发表全国电视讲话,(向世界)宣布:苏联人在古巴部署了核弹,美国将对古巴采取“隔离”手段。

之所以称“隔离”而不是“封锁”,那是因为美国人认为“封锁”的战争意味过于强烈,他们暂时只是想阻断其他武器进入古巴的道路。

讲话的最后,肯尼迪宣布美国进入三级战备状态:183架携带核弹的B–47轰炸机,被疏散到美国国内33个民用和军用机场;66架携带核弹的B–52升空待命;22架携带空空导弹的截击机在佛罗里达海岸上空待命。

核危机发生的次数(那场真正的核危机)(2)

肯尼迪签署隔离令

这一切,就是为了保证美国在遭受核打击之后,在第一时间能实施“核报复”。

面对美国人的这番举动,苏联人又该如何反应呢?

苏联人的态度很强硬。

首先,苏联政府发表声明:拒绝美国的“隔离”与拦截,继续武器支援古巴,如果美国动手,将予以“最激烈的回击”。

接下来,在肯尼迪弟弟罗伯特.肯尼迪与苏联大使多勃雷宁的秘密会谈中,苏联人继续表达着自己的勇敢。

罗伯特.肯尼迪:(隔离)禁令生效后,苏联的船只会怎么办?

多勃雷宁:一切照旧!

罗伯特.肯尼迪:美国军舰会开火的…

多勃雷宁:那就是战争!

战斗民族无所畏惧,美国人随即迅速将战备等级提升为二级——1436架美军轰炸机,145枚洲际弹道导弹进入警戒状态;25万美国军队在佛罗里达集结——这是二战后美国最庞大的登陆部队;全世界各地的美军基地均进入戒备状态。

与此同时,在68个空军中队和8艘航空母舰的护卫下,包括两艘巡洋舰和118艘驱逐舰在内的183艘美国舰艇,从佛罗里达到波多黎各布成了一个弧形,封锁了古巴海域。

而苏联人也遵守“诺言”——24日上午,苏联的18艘货船,在美国的“隔离圈”外围汇合了6艘潜艇,开始向“隔离圈”逼近,随后,停泊在了“隔离圈”外。

核危机发生的次数(那场真正的核危机)(3)

美军飞机掠过苏联货轮

那是一场令整个世界都为之紧张到窒息的对峙!

幸运的是,苏联船只开始掉头返航了…

但是,仍旧有一艘货轮闯进了隔离区!

闯进隔离区的货船虽未悬挂国旗,但确实是苏联的船只。

看着苏联人的船只闯进隔离区,负责封锁的美国军舰陷入一阵紧张,不过他们并没有开火,只是上前拦截下了该船只,要求检查其装载的货物。

但是,到最后他们只是询问了一下货船船长、“证实”船上没有武器之后,就掉头离开了…

不到最后一刻,谁也不愿把事情搞大!

双方似乎还不肯打破彼此之间的“友好”局面:

在联合国,美国代表斯蒂文森拿出苏联在古巴部署核弹的照片、质问苏联是否承认在古巴部署了中程弹道导弹,苏联代表一言未发,只是回以一个意味深长地尬笑。

苏联代表的这一举动,也引发了全场人的笑声;但是,他们很快就会笑不出来了…

1962年10月27日,一个绝对的“黑色星期六”。

上午,苏联B-59号潜艇正在古巴海域巡航,突然遭到了深水炸弹的攻击。

发起攻击的,是美国“比勒”号驱逐舰。虽然事后没有任何证据能够证实、是谁具体下达的攻击命令,但这次攻击却是实实在在地发生了。

此时的潜艇内,慌张的苏联水兵心里只有一个念头闪过——战争开始了!

于是,B-59号第一个想到的,是发射核鱼雷进行还击;而“比勒”号此刻也并不知道,他们攻击的竟是一艘载有核鱼雷的潜艇。

如果B-59号的那颗鱼雷真的发了出去,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核大战将无可避免!

幸运的是,和我们在电影里看到的差不多:苏联人的核鱼雷,需要三名长官同时允许才能发射。

而世界上的所有人,都应该感谢一个人——阿尔希波夫,他是那三名长官中唯一说了“No”的人!

谁也无法知道阿尔希波夫在当时究竟是如何想的,但是,他一定想了很多,很多…

导火索却不只是一根!

就在同一天上午,美国的一架U2高空侦察机,在古巴上空被导弹击落,飞行员当场死亡。

核危机发生的次数(那场真正的核危机)(4)

被击落的美军飞机残骸

飞机被击落,飞行员阵亡,这不是战争是什么?消息传回国内,美国民众陷入巨大的恐慌,超市前排起了长长的人龙——人们开始储备物资,以防战火蔓延到国内。

白宫最高会议室乱作一团,军方最先主张立刻还击,首先用战略轰炸机和导弹轰炸古巴的所有军事基地。

这就是直接宣战了,而且是一场极有可能会引发核大战的战争!

肯尼迪陷入了沉思…

在经历了一番无人知晓的挣扎之后,肯尼迪说道:“我不关心第一步如何走,关键是双方升级到第四步、第五步之后,我怕是已经没有人再能走出第六步了!”

肯尼迪的担心不无道理:核大战一旦爆发,所有人类都将命悬一线——当时双方所拥有的核武器,足以毁灭整个人类世界!

于是,美国政府向外放出风声:此次袭击与苏联无关,击落美军飞机的是古巴军队。

而实际上操控此次事件的苏联人,在听到美国人的“解释”之后,则顺水推舟地接过了这个球——这确实是古巴方面的一个意外行为。

在关乎所有人类命运的关键时刻,曾经针锋相对的两个超级大国,心照不宣地选择了同一份默契。

1962年10月28日,赫鲁晓夫向世界宣布:苏联将撤回部署在古巴的核武器;而就在苏联将所有导弹拆除运回国内不久,美国也悄悄拆除了部署在土耳其的导弹。

这是双方领导人为彻底解除此次危机,私下达成的协议。

@史者蜗牛

还好,两名“壮汉”最后只是各自在心里相互咒骂了对方一顿,并没有失去理智。

人类应当感谢阿尔希波夫——那个直接将导火索掐灭的人!

其次也应该感谢当时两个国家的领导人——虽然各自阵营都会有那些疯狂的好战分子在怂恿和叫嚣,但在关乎人类共同命运的最大的大举面前,他们彼此还是顶住压力、保持住了应有的理智。

也可以说在这次危机中,彼此间的核威慑也起到了作用:尽管美国的实力始终比苏联要强一些,但是“死一次”和“死一百次”的区别并不大,这才让两国始终都投鼠忌器、顾虑重重。

不论如何,希望人类再也不会见到原子弹在战争中使用!

#历史#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