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州桥完美与实用相结合的古建(参考100多年前的德国文献)

川观新闻记者 蒲南溪

汉昭烈祠和赵子龙祠是四川境内已探明唯二的三国时期重要陵墓。赵子龙祠的主人赵云是三国故事中备受喜爱的战将。1月28日,在大邑县东锦屏山麓,赵子龙祠墓有了新的动向。大邑县要在此建设赵子龙文化园,即日开工。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在修复保护赵子龙祠的基础上,填充当地的文化资源,发挥历史古迹的文化效应,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如何做到修旧如旧?修复完毕后,文化园里会有哪些内容?川观新闻记者实地探访。

赵州桥完美与实用相结合的古建(参考100多年前的德国文献)(1)

赵子龙文化园效果图

修旧如旧

为什么要参考德国文献?

既然要“修旧如旧”,那必须要有“旧”的依凭。赵子龙祠历史上曾被损毁,如今的基本形态是明清风格。据承建方成都西岭城市投资建设集团副总经理王伟介绍,此次修复主要依照的图纸是1907年德国人恩斯特·柏施曼的测绘手稿。

为什么我国的传统建筑修复,要依照德国人的手稿呢?难道这份手稿是有关赵子龙祠最早的记录吗?

“这份手稿不是时间最早的,但却是最有用的。”该集团董事长黄睿解释说,大邑人民重视“子龙文化”,民间有很多资料,比柏施曼手稿时间更早的有《大邑山水览胜图》等等,但都是山水画,无法确定祠墓建筑的具体位置和尺寸。而这份德国手稿则有具体的经纬度坐标,还有准确的平面图,建筑的尺寸大小都很明确。两年前他们特地托人从德国国家图书馆影印柏施曼《中国祠堂》的赵子龙祠部分,用于规划设计。

但是,柏施曼的平面图不涉及立面、匾额和小的结构件图案,大邑便参考其他历史图片和照片,并且组织武侯祠博物馆馆长等相关专家设计把关。

未来规划

祠墓变身文化园填充更多内容

赵子龙文化园的建设工期是18个月,预计2024年一期工程建设完毕,面向公众开放。祠墓中18棵古树将全部保留,包括一棵年龄最长的种植于明末的针叶楠木。

戏楼、灵官楼、前殿、大殿、拜殿五大主要建筑建成后,里面将会有什么展陈呢?大邑县文管所所长康惠超介绍,文物方面会放置一些大邑本地的汉砖收藏,还有各个朝代的建筑构件展示。主要的展示是围绕赵云的人物故事,加上相关的字画作品,展现“忠、义、智、仁、勇”的子龙精神。

除了大邑本地的资源,未来赵子龙文化园还会与赵子龙出生地河北正定进行联动,同时考虑到港澳和东南亚等地都很推崇子龙文化,也会积极走出去,促进文化的交流,同时也吸引他们到大邑怀缅历史。

“目前建设的是一期工程,二期还将对周边进行打造,比如文创场所等等。”黄睿介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