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修辞手法知识点(修辞手法和使用技巧不会)

修辞手法,可以说是写作中的一种重要的技巧可以说每一种表现手法都有它的独到之处例如:排比的运用可以让文章更加生动,形象的表现出描写出形容的内容而夸张、象征、通感等手法的运用,可以给文章注入更新鲜的血液,使其更加形象生动,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常见修辞手法知识点?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常见修辞手法知识点(修辞手法和使用技巧不会)

常见修辞手法知识点

修辞手法,可以说是写作中的一种重要的技巧。可以说每一种表现手法都有它的独到之处。例如:排比的运用可以让文章更加生动,形象的表现出描写出形容的内容。而夸张、象征、通感等手法的运用,可以给文章注入更新鲜的血液,使其更加形象生动。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就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或者方法,使语言表达的更加准确、鲜明而又生动。

十种修辞手法介绍和使用方法——

一、比喻

也称譬喻,是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来把某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把抽象的事物变得更加具体,把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

比喻主要包括如下四种形式:

(1)明喻

即比喻的事物(喻体)和被比喻的事物(本体)同时出现,二者在形式上是相类的关系,说甲(本体)像(喻词)乙(喻体)。

如“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2)暗喻

即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二者在形式上是相合的关系,说甲(本体)是(喻词)乙(喻体)。

如“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

(3)借喻

即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直接把本体说成喻体。

如“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4)博喻

即连续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喻体,共同说明或描绘本体。

如“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二、借代

不直接写出要说的人或者事物,而用与之密切关系的另一事物代替。

如“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里的“红”代表花,“绿”代表叶。

三、夸张

通过形象化的语言,把描写的事物以艺术形式的夸大或缩小,给人以强烈的感觉,从而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如“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四、比拟

把人当物来写或把物当人来写。前者称之为拟物,后者称之为拟人。

如“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使用了拟人的手法,连“废池乔木”都在痛恨金人发动的战争,何况于人!

五、双关

指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或同音的条件,使语句同时关涉两种事物,达到“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修辞效果。

六、顶真

也称顶针,即用前句最末的词语作为后句的开头,上递下接,环环相扣。顶真手法能使句子联系紧密,能表达回环复沓的思想感情,增强节奏感。首尾相接,句句蝉联,淋漓尽致地抒发作者内心的情感。

七、反复

诗歌中重复出现某些词语或句子,可以加强语势。反复可以强调某个意思,突出某种感情,渲染某种气氛,使读者获得深刻的印象。

如“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两句间隔反复,是曲中之眼。

八、对偶

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短语或句子来表达相关、相似或相反的意思。

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这四句是诗中的颔联与颈联,对偶很是工整。

九、排比

指三个或三个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它可加强诗歌的节奏感,增强语势,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

十、通感

指运用具体生动的语言,通过变换感觉角度来描述事物的性状和情貌。

如“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后一句的妙处,在于用听觉的“闹”来表现视觉感受,呈现出杏花盛开、春意盎然的景象。

下面我们再看一下修辞手法的用法和区别吧!

1、排比与对偶的区别

排比是三项以上一组,对偶仅限于两项一组。

排比往往以一些相同的词语做提挈语,对偶要尽量避免字相同,只求对应词性基本相同。

排比字数灵活运用,对偶句中两个句子中必须字数相等。

2、借代与借喻的区别

借代的借体与主体之间必须密切相连,借体常常是本体的一部分或本体的某一特征。借喻的喻体与本体之间只是相似的关系。

借代的借体与本体之间不能加比喻词,而借喻的喻体和本体之间一般可以加上比喻词,构成明喻。

3、怎样判断有“像”字的句子是

方法一:比喻一定要有本体和喻体,两者缺一不可。

如:柏油路晒化了,甚至于铺房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了。

这句只有本体铜牌,并没有与铜牌相似的喻体,所以不是比喻。

方法二: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不能是同一类事物(包括人)。

(1)这棵树像我家门口的那棵树。

这句子的本体、喻体都是同一类事物(树),不是比喻 。

(2)他很像他的父亲。

这句子的本体、喻体都是父亲,同是指人,不构成比喻,不是比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