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设计理念(教学设计高中历史)

高中历史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教学理念】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课程目标中这样讲“在树立正确历史观的基础上,能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判断的能力,是历史教学塑造健全人格的首要的、核心的任务。

学生具备了独立思考与判断的能力,自然能够在浩如烟海的史料中发现历史的真相,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总结经验、顺应趋势,也才能透过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洞悉社会发展的规律,梳理唯物史观,涵养家国情怀,激发使命担当。

基于以上,我在本课的备课和授课过程中的基本理念就是“教会学生独立思考与判断”,用思想点燃课堂,从“基于唯物史观之诠释、基于时空观念之同情、基于史料实证之体验、基于家国情怀之熔铸”四个维度融合本课核心素养,引导学生认识和感知历史。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教材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战争经过以及对二战对国际秩序的影响三个方面作了阐述。它上承一战后构建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接二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两种社会制度的竞争与合作。本课分析了二战爆发的原因,揭示法西斯主义反和平、反人类的本质,警告后人要时刻警惕法西斯主义的死灰复燃,战后构建的雅尔塔体系一方面体现了以维护和平为出发点,提倡两种社会制度的竞争与合作;另一方面带有大国强权色彩。

第一目“法西斯主义与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是二战爆发的原因分析。通过教材正文和引言以及史料阅读、学习聚焦等相关资源,能够多角度探究二战的爆发,并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角度分析二战爆发的根本原因,在史料解读的基础上揭示法西斯主义的本质。

第二目“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是战争的进程。通过教材自主梳理进程中的重要节点,并尝试用时间轴或者历史年表和地图相结合的方式架设时空。教师适当补充资料,完成对教学重点之一“二战启示”的突破,学生能够对二战进程中的史实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并在此基础上作出合理的解释。

第三目“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主要讲述了雅尔塔体系的相关知识。首先了解雅尔塔体系的建立过程和主要内容;其次教师根据教材资源以及适当补充资料重点突破对雅尔塔体系的评价,学生能够恰当地运用资料做出自己对于所探究问题的论述。

通过思考“什么是英雄主义?”、“20世纪的历史带给我们的智慧”进行小结和升华,透过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洞悉社会发展的规律,顺应趋势,更全面、更客观地认识领悟中华民族复兴之路上“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担当。

【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学生,正处于思维活跃、勇于发表自己观点,对事物的认知处于由感性到理性的成长阶段,同时经过初中学习,除了知识上的储备,也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学科素养,史料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自学能力等有较大的提高,这就为本课的学习做了铺垫。本课涉及到对二战爆发原因以及战后雅尔塔体系的理性分析,需要学生具有较高的逻辑思维能力,需要深层思考和理性探求,这就为本课的学习增加了难度。

同时,初中历史课程标准(部编版)对这一部分历史的要求是:“了解日本对中国的侵略、纳粹德国对外扩张;知道德国、日本、意大利侵略集团是策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进程、《联合国家宣言》和雅尔塔会议等国际会议,理解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艰巨性和胜利原因”。怎样设计和实施才不致重复初中的学习,也是本课设计中思考的问题之一。

【重点和难点】

1.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多方面原因分析。

2.二战对人类历史的警示。

3.能够从当时的情境和历史的角度评述二战后建立的国际秩序。

【教学目标】

1.综合分析各种历史信息的基础上探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多方面原因。

2.自主梳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过程,能够运用历史地图找出阶段性的时间节点;通过图文感知二战的惨烈和法西斯主义反和平反人类的本质,体会重建世界和平的重要性

3.能够从当时的情境、历史以及现实的角度评述二战后建立的国际秩序,感受在二战后复杂的国际关系中大国的理性与强权;树立和平发展的价值观,领悟中华民族复兴之路上“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担当。

【教学设计思路与方法】

历史是什么?在说文解字中“歴,即走遍千山万水”,所以历史是对人类足迹的记录,英国诗人雪莱如是说“历史是一首用时间写在人类记忆上的回旋诗歌”。往事如烟,但历史的记忆并不如烟,历史教育就是从历史的记忆中获得智慧与真谛。

基于以上的认知,我尝试着用“一点个性、一点体悟、一点激情”去创设课堂,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与思考的欲望,“在倾听历史的回声中,拨动学生的心弦”。设计如下环节:

(1)设计一个感性到理性的导入,通过学生的感性认知到教师引发的理性思考,抓住学生的内心与情感,从而激发思维的延展。

(2)通过一系列材料和细节的展示,让学生在分析、求证、理解的前提下,通过三大环节“这一切怎样发生的——世界大战爆发了——该怎样避免这一切”,使历史学习因生成新知更深刻、更理性、更完整,让学生反思历史、感悟历史,从而体悟“历史关系现实、服务人生”的意义。

(3)教学方式上,依托教材,优化学生知识结构;解放思想,丰富学生学习内容;评价引领,鼓励学生个性表述;优化氛围,促进学生智慧碰撞。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自由发言谈谈你所了解的二战。

学生:发言。

教师(总结):大家注重的大多是战争的过程,比如著名的战役、武器、著名的军事将领等,今天我们从不同的视角再度回首这一段血与火的历史,硝烟虽逝,记忆不灭,请看这三幅照片。

高中历史教学设计理念(教学设计高中历史)(1)

当世界沉浸在喜悦与悲伤,希望与绝望,激情与冷漠之中时,一个巨大的历史命题重新摆在人类面前:这一切是怎样发生的?怎样才能避免这一切的重演?

【设计意图】

自由畅谈,活跃课堂氛围,通过三幅图片,拨动学生心弦,为家国情怀的情感升华埋下伏笔,同时导入新课。

新课讲授

【概念阐释】

法西斯主义

法西斯主义否定资产阶级自由平等民主思想,鼓吹对领袖的绝对服从和国家主义,镇压劳动人民和进步势力,实行扩张政策和战争政策,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社会及意识形态全面危机的产物。

极端民族主义

极端民族主义亦称大民族主义或民族沙文主义。极端民族主义以强烈的民族优越感和排他意识为特征,鼓吹民族歧视,煽动民族视恨。极站民族主义的实质是把本民族的利益置于其他民族的利益之上,以各种方式侵犯其他民族的利益。在历史上,布特勒曾利用极端民族主义屠杀犹太人。

【目标导学】

一、法西斯主义与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1.法西斯主义

展示法西斯标志图片。

高中历史教学设计理念(教学设计高中历史)(2)

拉丁文:fasces在古罗马是权力和威信的标志。法西斯是一根被多根绑在一起的木棍即“束棒”围绕的斧头。

材料:希特勒认为,只有“当一国(种族上最优秀的那一国)取得了完全而无可争辩的霸权时”,世界和平才会到来。

——【美】哈伯特温博格著《希特勒德国的对外政策》上编

问题:通过观察图片及阅读材料,联系所学知识,概括法西斯主义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行为。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法西斯的标志和相关文字说明,引导学生思考法西斯注意的基本特征。并引导学生回忆初中所学知识,概括法西斯主义的主要行为。使学生们认识到法西斯主义其基本特征为极端民族主义,他的主要行为体现于反对自由主义和共产主义,主张对内实行恐怖独裁统治,对外侵略扩张,发动战争,称霸世界。

【知识归纳】展示表格

法西斯运动

开始时间

政党名称

意大利

1919年

德国

1920年

日本

1921年

问题:阅读教材第104页,完成表格。

【设计意图】通过表格,展示出法西斯运动最为严重的三个国家,并由学生填写具体时间及核心政党。一方面,培养学生自主阅读与提取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是在提升学生对二战前世界格局的时空观念的认知。

2.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九一八事变的相关图片。

高中历史教学设计理念(教学设计高中历史)(3)

问题:总结出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为学生创设历史情境,使学生更为形象地认知到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过程,并在教师引导下做出总结。即,1931年,日本军队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1936年,日本建立军事法西斯专政,以扩大对外侵略为基本国策。

3.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展示材料

1929—1933 年的世界经济危机使德国经济迅速下滑,到1932 年8 月,德国工业生产指数降低了40.6%,其中生产资料生产指数下降53%,消费品生产指数下降25.3%,失业人数达600 万。

——孙炳辉 / 郑寅达《德国史纲》

此和约不仅违背了同盟国在休战前对德国的所有承诺,……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种种惩罚、限制,则是侮辱德国的标志,……德国哀鸿遍野,这个原先富裕的欧洲强国现在变成了一片废墟。

——《凤凰资讯——没有无辜者的竞技场》

新帝国必须…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为德国人民取得每天的面包。

——希特勒《我的奋斗》

问题: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思考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的背景。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史料分析、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学生依据史料得出经济危机使德国经济陷入低谷,认识到《凡尔赛条约》对德国过于苛刻,并进一步推导出当时,以希特勒为首的德国纳粹党正是利用民众对《凡尔赛条约》的不满,煽动民族复仇主义、种族狂热和对外扩张,并得到了广泛支持。

问题:阅读教材,归纳总结,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的过程?此时其他国家,为什么没有来制约法西斯国家的扩张呢?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阅读与归纳总结的能力,学生通过阅读教材,结合此前所学知识,学生已可总结出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的过程。即,1933 年,纳粹党攫取德国政权,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积极扩军备战;1935 年,墨索里尼入侵埃塞俄比亚,最终将其吞并;1936 年,意大利和德国结成轴心国。结合初中所学知识,学生们也都能迅速答出,此时以英法等国为代表的国家奉行绥靖政策,因此没有制约法西斯国家的扩张。

《慕尼黑协定》

展示图片及材料:

高中历史教学设计理念(教学设计高中历史)(4)

绥靖政策是“衰落的英、法帝国主义,面临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的挑战,为了保存自己的既得利益,采取了一种以牺牲其他国家利益为手段换取与对手妥协的政策”。

——齐世荣主编《绥靖政策研究》

播放慕尼黑阴谋的相关视频。

问题:观看视频,归纳德国做出了哪些行动?结果如何?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在理解绥靖政策的概念的基础上,通过视频使学生深刻认识到绥靖政策的恶劣影响。即,德国步步为营,1938年,德国吞并奥地利,并对捷克斯洛伐克提出领土要求;随后,英法继续实行绥靖政策,与德意签订《慕尼黑协定》,把苏台德等地区割让给德国,进一步鼓励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1939年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知识拓展】二战爆发的背景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为二战爆发埋下了隐患。

2.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法西斯势力崛起。

3.英法等国家的绥靖政策助推了法西斯国家侵略扩张的野心。

4.国联没有起到维护和平的作用。

5.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不平衡的规律。

【史料探究】

材料一:正当独裁者们兴风作浪之际,西方民主国家正在严重的和平主义支配下摇来摆去,没有定见。所谓和平主义,大体可以说是不顾后果而硬要坚持和平。英美两国许多人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实在是个错误,根本没有带来任何好处……对德国(的制裁)过于苛刻了人们对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流血与损失念念不忘,既悲伤又恼怒。 ——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材料二:张伯伦与达拉第接受了希特勒的条件,然后对捷克政府施加极大压力,要它屈服,即签署它自己的死亡证书。在英国纵容下,法国宣告放弃所承担的保护捷克斯洛伐克的条约义务……张伯伦和达拉第各自回到国内,受到人们的欢呼。张伯伦向国人报告说,他带来了“我们时代的和平”。 ——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教师:材料二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与英法推行什么政策有关?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其推行这一政策的原因。指出这一政策导致的最终后果。

学生:绥靖政策。英法等国流行和平主义思潮;认为一战后对德国的制裁过于苛刻;牺牲弱小国家利益以自保,并将德国侵略矛头引向苏联。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目标导学】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

结合教材内容,列表格展现二战的具体过程。

问题:观看视频,思考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关键时刻都有哪些,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是什么?

高中历史教学设计理念(教学设计高中历史)(5)

【设计意图】通过图示,清晰地展示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场分布,以及从局部战争到全面战争的发展过程,使学生对于二战有一宏观的认识。通过教师对视频的混剪,使学生对二战发展的过程,有了一个更为直观的感受,并认识到斯大林格勒战役在整个二战中的转折意义。

【目标导学】

三、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

展示表格

高中历史教学设计理念(教学设计高中历史)(6)

问题:阅读教材,填写二战后期的四大会议的相关信息。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依托表格归纳出二战后推动国际关系新秩序建立的各个会议的名称及主要内容。

播放雅尔塔会议的相关视频。

(视频来源:2011年,法国纪录片《二战启示录》)

问题:视频中,体现了雅尔塔体系中哪些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生动展示雅尔塔会议上各国之间的政治博弈,使学生认识到全新的国际组织联合国其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而英、美两国同苏联之间,在雅尔塔会议上就存在着对抗。

展示材料

英国在战争中损失兵力120万,消耗资金250亿英镑,外贸濒于停顿,黄金储备几乎枯竭,海外投资也大部分变卖。……法国在战争中损失一亿四千万法郎,相当于战前3年的全部生产总值。

法西斯德国被彻底打垮。

美国战后垄断了原子弹,拥有1200多万军队,在世界各地有驻军;工业生产量占世界2/3、外贸出口额占世界1/3,并拥有占世界3/4的黄金储备量。

苏联二战后,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陆军达1140万,年产作战飞机4万架;苏军驻扎在欧亚许多地区; 1949年苏联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打破了美国的核垄断1953年苏联氢弹爆炸成功。 ——克劳斯·伯恩德尔《图说世界史》

问题:二战后,世界各国的实力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设计意图】通过数据史料,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二战后世界各国实力的变化。学生应可总结出,西欧各国普遍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苏联实力空前增强。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成为国际格局从欧洲中心走向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的真正转折点。

问题探究: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起点的各种观点

高中历史教学设计理念(教学设计高中历史)(7)

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起点存在多种看法,你赞成哪种看法,并说说理由。

【设计意图】开放性问题,使学生认识到历史的多种解释,并且不同的历史

解释同其主张者所持立场也有着重要联系。

【史料探究】

材料 : 1943年举行的开罗会议上,中美两国政府首脑就战后问题进行了一次广泛详尽的讨论,在许多问题上达成一致。关于中国的国际地位,美方表示希望战后保持中国的大国地位,与美英苏共同担负维持和平的责任,中方欣然领诺。关于对日本的军事管制,美方希望以中国为主,中方要求美国主持,中国派兵协助。关于领土问题,中美双方同意,东北及台湾、澎湖列岛归还中国;美方询问中国是否希望获得琉球群岛,中方提出由国际机构委托中美共管;美方提议由中国先行收回香港,然后宣布与九龙合成为全世界自由港,中方深以为然,但后为丘吉尔拒绝。关于朝鲜和印度支那,中方提议让这些国家独立,美方表示同意。此外,双方还讨论了日本天皇的地位、日本以实物进行赔偿、美国对华经济援助、军事合作等问题。 ——摘编自吴东之主编《中国外交史》

教师:(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双方就中国领土问题达成一致并写入《开罗宣言》的内容,说明其意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美政府首脑会晤所反映的美国战后东亚秩序构想。

学生:(1)内容:日本窃取中国的领土,例如东北、台湾、澎胡列岛等,归还中国。意义:中国对这些地区的领土主权得到国际公认;为战后中国处理台湾问题提供了国际法依据。(2)支持中国的大国地位;中美合作;处置日本;防范日本军国主义再起;建立美国主导的战后东亚秩序。

【课堂总结】

高中历史教学设计理念(教学设计高中历史)(8)

【课堂检测】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军事法庭将法西斯战犯起诉为:“破坏和平罪”“战争罪”“违反人道罪”。其中“违反人道罪”指战争发生前和战争期间,对任何平民的杀害、灭绝、奴役及其他不人道的行为。以下可以作为该罪行证据的史实是( )

①德国建立奥斯威辛集中营 ②日本突袭珍珠港 ③日本“731”部队进行人体试验 ④德国对英国实施“海狮计划”

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A

2.1936年,德国采取了破坏以往条约的某一行动,英国政府以这只不过是希特勒要收回“自己的私人宅旁花园而已”为理由,对法西斯德国姑息纵容。据此判断,当时德国的“某一行动”是( )

A.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 B.占领莱茵非军事区

C.成立国联 D.参与签订《凡尔赛和约》

【答案】B

3.1941年6月22日,丘吉尔发表讲话:“俄国的灾难就是我们的灾难,我们要给俄国人民一切可能的援助。”这表明( )

A.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在全球爆发 B.英国改变了对苏联的根本立场

C.德国法西斯成为英苏的共同敌人 D.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已经形成

【答案】C

4.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把全世界正义的力量团结在起,在最黑暗的岁月里坚守和平的希望。下列事件,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卢沟桥事变 ②法国陷落 ③《联合国家宣言》签署 ④苏德战争爆发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④③①② D.①②④③

【答案】D

5.1940年9月,日军进驻法属印度支那北部,美英荷等国家迅速做出反应,宣布对日停止输出航空汽油、润滑油、上等铁屑等战略物资,日本决定对美国宣战。这说明( )

A.双方都是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 B.美国此举旨在支持中国的抗日战争

C.日本因缺乏战略物资而屈服 D.太平洋战争激化了美日矛盾

【答案】A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