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期间中日士兵装备差距有多大了(抗日战争期间中日士兵装备差距有多大)

关注我,每天了解军事政治知识↑

全面抗战爆发后的中日士兵标准装备大致对比

日本士兵:昭5/98式军服冬夏各一套、衬衫、袜子、略帽(战斗帽)配有可拆卸屁帘用于夏季防晒、90式钢盔、91/95式防毒面具、饭盒、水壶、昭5式行军背包、军铲、雨衣、急救包、军毯、冬帽、大衣、绑腿、皮制昭5式编上靴(鞋底有防滑钉,不亚于欧美军队同时期的军鞋)、皮制武装带、地下足袋(一种日本特色两趾胶鞋,俗称忍者鞋)、帆布杂物挎包、步枪皮弹盒三个,前二后一,总共可携带子弹约120发,但日军士兵一般会在上战场之前提前装5发到步枪弹仓里面,所以总共是125发左右,大正11年式轻机枪(歪把子)射手则需要携带更多弹药,后弹盒侧面放有枪油壶、明治三十八年式步枪、30式刺刀,97式手榴弹两枚,背包内还存有干粮。

日军还有罐头食品供应,最出名的就是国内抗日剧广为流传的“牛肉罐头”,实际上这东西叫牛肉大和煮,是一种牛肉加上一些蔬菜炖成的熟食,又能下饭又能提供维生素和蛋白质,这类罐头现在日本还有卖的,不仅有牛肉,还有鲸肉。

抗日战争期间中日士兵装备差距有多大了(抗日战争期间中日士兵装备差距有多大)(1)

1939年2月10日,侵占海南岛的日军士兵在海口街头,每人都背着防毒面具

抗日战争期间中日士兵装备差距有多大了(抗日战争期间中日士兵装备差距有多大)(2)

正在吃饭的日军大佐,水壶不是一般士兵和下级军官使用的版本,而是佐及以上军官专属的将校水壶

抗日战争期间中日士兵装备差距有多大了(抗日战争期间中日士兵装备差距有多大)(3)

身着昭5式军服的日军士兵

抗日战争期间中日士兵装备差距有多大了(抗日战争期间中日士兵装备差距有多大)(4)

这张图直观一点

抗日战争期间中日士兵装备差距有多大了(抗日战争期间中日士兵装备差距有多大)(5)

使用89式掷弹筒的日军

抗日战争期间中日士兵装备差距有多大了(抗日战争期间中日士兵装备差距有多大)(6)

抗日战争期间中日士兵装备差距有多大了(抗日战争期间中日士兵装备差距有多大)(7)

抗日战争期间中日士兵装备差距有多大了(抗日战争期间中日士兵装备差距有多大)(8)

一名使用明治26年式转轮手枪的小队长

抗日战争期间中日士兵装备差距有多大了(抗日战争期间中日士兵装备差距有多大)(9)

而担任小队长的高阶下士官(军曹或曹长)还可以配有下士官望远镜、95式下士官军刀、南部14式手枪(也可能是明治26转轮或者其他)、皮制地图包。

日军非后期几乎不会有军服严重不合身的情况,军服有一套夏季棉布和一套冬季毛呢,绑腿由毛呢制成,较为舒适且紧贴小腿,在缓解行军疲劳的同时能有效防止泥水、虫子进入裤管,这一优点在新加坡战役中得以体现,在东南亚的密林中,穿着短裤、长袜和短绑腿的英军士兵的腿经过多日逃窜早已血肉模糊,而日军丝毫不受影响。

那么中国士兵呢?

杂牌军暂时搁置,先说王牌,其实大多所谓的德械师在战场上的装备完全与德棍和果粉吹的、国府自己拍的宣传照以及当代影视作品展现的那种与德军不相上下的造型出入巨大,就拿最常被吹的88师来说,88师士兵的实际装备远没有《八佰》里面那样光鲜亮丽,你仔细观察可以发现电影里面因为道具组偷懒直接给李晨等人上了德军的装备,,,

抗日战争期间中日士兵装备差距有多大了(抗日战争期间中日士兵装备差距有多大)(10)

那么88师等等的“王牌”在战场上实际穿什么?马上列清单:

抗日战争期间中日士兵装备差距有多大了(抗日战争期间中日士兵装备差距有多大)(11)

这是德军

比德军明显差远了好吧,,,,

抗日战争期间中日士兵装备差距有多大了(抗日战争期间中日士兵装备差距有多大)(12)

这是“德械师”

抗日战争期间中日士兵装备差距有多大了(抗日战争期间中日士兵装备差距有多大)(13)

88师士兵在战场上的实际标准装备

民国25年式军服一套、战斗帽(仿北欧滑雪帽)、德国M35钢盔、布鞋(士兵根本穿不到皮鞋,有布鞋穿不让你穿草鞋就不错了)、帆布绑腿、皮制武装带、杂物挎包、斜挎帆布子弹袋(并不用德式皮弹盒,皮弹盒只有检阅和卫兵还有教导总队才用)、脖挂式帆布手榴弹袋、国造木柄手榴弹两枚,水壶、防毒面具(普及率不怎么高)、军毯、民国24式步枪(中正式步骑枪),由于长度远短于日军三八式,中正步枪配用了全长575毫米的刺刀。国军ZB-26轻机枪(捷克造)手也会带相对更多的弹药,使用胸挂弹匣袋来装,通常是四联或者六联,ZB-26一个弹匣20发,加上枪上插了一个算下来就是100—140发左右,国军宪兵等单位的一些士官也有配用毛瑟C96系列手枪(盒子炮)。

八佰里面李晨使用的德军装具,杂物包(也叫面包袋)、水壶、刺刀、弹盒、全都挂在腰带上,只有防毒面具罐是背挎,横在背后,而实际上国军的标准装备仿的是日本的,杂物包、水壶均为斜挎式(参考解放军以前的五花大绑就知道啥意思了),只有刺刀是挂腰带上的,而弹盒问题刚才我说过了,国军的防毒面具罐也是斜挎,但不是横在背后而是垂直于地面。

与其说是德械师,不如说是德盔师,因为全身除了仿毛瑟M1924的枪和一顶盔以外就没有和德国沾边的东西了。

防毒面具国军王牌不是没有,仿日本的昭5行军背包等等很多日军有的东西也不是没有,但不是每个部队都有,更不是每人都有。

王牌中央军都这样了,大多地方杂牌军啥样可想而知,打草鞋、弹药短缺、军服不合身是家常便饭,也就别说其他什么防毒面具雨衣毯子背包了,下雨了穿上自己编的蓑衣戴个草帽凑合凑合吧,没有背包背个筐也行,裤腰带?不存在的,随便找根绳子系上就行了(虽然日军也是一根绳,但是人家的绳和裤子是一体的),当时还有相当数量的杂牌军仍然以汉阳88式步枪(俗称汉阳造、老套筒)作为主要武器,更令人窒息的是川军还有不少枪的质量不过关膛线很快就能磨平,压根打不响或者打不准,顶多吓吓老百姓(早在十年对峙时期川军就已经这样了,不过根据十年对峙时期的相关记载,川军的王牌装备也是很不错的,但那终究是少数),还有到后面由于资源紧张,国军不得不用瓷来做帽徽,为了省下更多金属来造子弹和其他更有必要的物品,主要工业城市纷纷沦陷之后,国府的兵工厂从武汉一路后撤来到了重庆,之后又因为日军的频繁轰炸被迫转移到地下继续工作,产能毫无疑问大打折扣,与此同时前线军官还贪污腐败,让国军本来就不充裕的军事物资储备雪上加霜。

至于八路军,电视剧里面总拍他们怎么怎么苦,实际上在抗战相峙阶段,敌后的八路军要远比电视剧里面拍的艰苦,电视剧里的八路军穿清一色的灰布军服,这对于现实中的八路来说简直就是一件奢侈的不行的事情,因为当时他们真的连军服都无法统一,有国府先前支援的草绿、土黄,也有自己做的,灰布军服应该是来自阎锡山的支援的被服(国军部队通常南方穿黄北方穿灰)因为冷而冬装不够甚至要扒日本人的大衣来穿,反正什么样子的都有,而且无法区分尺码,干脆统一按一个规格做,俗称“二尺半”(建国后50式军服出来之前我军军服一直按照这个标准走),大了自己改,小了另说,但当时的中国乡下人普遍营养不良,几乎不会存在衣服小的情况。

还有,八路的绷带、纱布甚至也要循环使用,白求恩医生为此发明了“十三步消毒法”,让用过的纱布可以基本上安全再利用,有效节省了医疗物资,帮助根据地挺过了那最艰苦的日子。

当然国军也有一些装备比较精良的地方部队,比如滇军,装备了法国亚德里安M1926钢盔(或许衡量国军部队装备是否精良都是首先看有没有钢盔)

有人说战争胜负取决于人的问题,那就说个题外话:除了装备上,官兵素质上日军亦强于中国军队,日军甲种师团的士兵虽然都是平民但也都必须至少有小学以上文化水平,能看地图能看指南针,必要时得会操作迫击炮和掷弹筒,外加日本资源匮乏所以平日训练里长官对士兵的射击精度要求极其严格,为了尽量节省弹药,日军后弹盒的子弹未经长官允许也是不可以使用的,而中国这边中央军里面大字不识几个的都大有人在,地方军里面不少军官出身土匪或者军阀武装,士兵基本是农民,川军官兵分不清左右的一群,桂军更是有士兵连电灯都没见过拿电灯泡点烟,打枪别说精准,该考虑的是有没有枪给你背、有没有子弹给你打的问题,只能说我们能取得最后的胜利全靠反法西斯阵营的同仇敌忾和先人的坚强意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