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静语法课(绽放在教育原野间)

唐静语法课(绽放在教育原野间)(1)

常德武陵区丹洲中心小学校长唐静

唐静语法课(绽放在教育原野间)(2)

丹洲中心小学美丽的校园

本网记者 余孟孟 通讯员 王静 胡杰

一提起“校长”,大多数人脑海中呈现的可能是严肃、古板、学究,甚至官僚等令人紧张的形象。然而,当记者第一次见到 常德市丹洲中心小学校长唐静时,眼前浮现的却是民国时期作家田倬之那段关于湘女的描述,她们“健康、活泼、能干、美丽,不能不称誉她们是中国最好的女 子。”

唐静是那种最与众不同的校长,或者说是最不像校长的校长。在她身上,人们看到的更多是湘女的多才与多情。说她多才,是因为她能教学,会管理,善 演说,还长于写作,在微型小说方面有不俗的成就;说她多情,是因为她对教育饱含热情,对学生充满深情,对生活富有感情。她崇尚自然,信奉“生活即教育”的 理念;她拒绝浮躁,希望用“洁、静、礼”的方式建造一个“慢教育”的校园。可以说,她是一位充满着人文精神的“浪漫”校长。

多才:能说、会写、善管理

唐静从小受艺术家父亲的影响,喜欢绘画和音乐,爱好舞文弄墨。“爸爸是‘知青’,是非常有才的那种,书法和绘画都很厉害,特别是画虎,有很高的造诣。”唐静说,她一直很欣赏父亲那种艺术家的气质,虽然后来一直从事教育工作,但对于文学和艺术的兴趣从来都没有减弱。

“因为读了师范,后来就顺理成章从事教育工作了。”唐静说,1990年从常德师范学校毕业后,她就进入武陵区工农小学任教,教数学,还当班主 任。“那时候,才17岁,个子小小的,又显得很柔弱,常常被误认为是学校的学生。”唐静笑着说,但正是最初工作的5年,让自己逐渐学会了如何备课、如何上 课、如何引导学生,也为自己以后在教学方面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组织管理能力是从东升小学锻炼出来的。我非常感谢那里,学校给了我很多平台。”唐静说,1995年进入东升小学后,在承担教学工作的同时,她 还先后担任学校的大队辅导员、工会主席、教学副校长等职务。“做少先队工作时,印象最深的是,1996年为迎接在常德举办的亚洲皮划艇锦标赛而带领100 多名学生排练广场操的事情。”唐静说,要把这么多人组织在一起三个月,排方阵、练舞蹈、鼓士气,引导他们遵守规则、注意安全,还要和学生家长做好沟通。这 一切都是在磨练自己的组织协调能力。另外,担任大队辅导员就要对学校一学期乃至一年的德育活动做出整体规划,这势必逼着自己提升活动策划能力。也正是在负 责学校少先队工作期间,唐静逐渐学会了选拔人才,给自己找助手,也学会了如何用人。因为工作做得出色,她还被评为“常德市十佳少先队辅导员”。

工会主席的工作让唐静真正懂得了什么是学校管理。“我们当时做工会工作,不只是让大家玩,让大家放松,更是让大家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中来。我们建 立了一套机制,实行民主管理,凡是学校大事都有职工代表参加讨论,充分考虑一线教职工的需求。另外,工会还帮职工解决现实问题,帮大家维权,为大家的生活 和工作分忧。”唐静说,通过工会工作她明白了,学校的管理不是校长一人的事,而是所有教师的事。校长不是发号施令者,而是服务者,是为广大教师和学生服务 的。

“2009年我开始担任东升小学的教学副校长。核心工作是组织教研活动、落实课堂常规。”唐静说,当时组建了“快乐教研组”,目的就是推进课 改,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具体做法就是开发导学案,把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调动起来。”唐静说,教学副校长的工作让她开始潜 心思考教育本质、培养目标、校园文化建设等问题。3年时间她还辅导12位教师在省级以上教学竞赛中获得一等奖。

对于教学和管理这些“主业”,唐静很有一套;对于写作和演讲这些“副业”,她也有“几把刷子”。多年来,唐静一直从事微小说、散文和诗歌的创 作。她在《小说选刊》《微型小说选刊》等报刊杂志上发表作品近百篇,其中微小说《脸盲》《头柱香》在全国大赛中还获过奖。她担任过《华文小小说》执行主 编,编写过《武陵廉政小小说》等12本小小说、散文集。她还曾参与中国微型小说(小小说)创作基地的挂牌仪式、中国•武陵微型小说(小小说)高峰论坛等活 动的策划、组织工作。更难得是她还曾主演微电影《每个人都幸福》。至于演讲和口才也是她的“多才”之一。她多次参加过区、市教育局组织的演讲和朗诵比赛, 并屡屡获奖。她还指导教师和学生在演讲和辩论中获得佳绩。至于受邀去做口才、礼仪等方面的讲座和培训更是稀松平常的事了。“演说和写作,一个练嘴皮子,一 个练笔杆子。它们对人整体的素养都有提升,自然也有助于我对教育的理解和践行。”唐静说。

多情:把整个心灵献给教育

都说湘女多情,作为湖湘女儿,唐静的多情首先表现为对教育的复杂情感。

“一开始教书,并不像后来那么自美,而是觉得教学管理很难,心情也很难受,多愁善感地,独自还哭过几次。”唐静说,记忆中最深刻的是一次公开 课。当时在武陵区工农小学的一个班里上课,她站在讲台上,教室最后面坐了很多领导和教师。讲课很顺利,但上课期间最后一排一个学生竟然偷偷跑出去玩了。这 个情况唐静当时完全没有注意到。下课后,参加听课的联校校长陈春莲就找她谈话:“你知道上课期间有个学生跑出去了吗?当老师不能只关注自己的教学内容,更 要关注学生的反应和表现。”唐静觉得无地自容。但陈校长接下来的话更是让她的眼泪喷涌而出:“当时我没有叫停你的课,是出于对你的保护。如果当时就停下你 的课,可能会影响你一生的发展。”的确如此,这算是一个教学事故了。“我到现在一直都很感激陈春莲校长,不只因为她保护了一个年轻教师的自尊,更因为她让 我懂得教育不只是知识的传递,更要有情感,要关注并关爱学生。”唐静说。

有人说,教育是一种很奇妙的东西,一旦沾染上,就很难从那种成就他人的喜悦和关爱生命成长的情怀中脱离出来。唐静说,她就是如此。由于在写作、 口才、活动策划与组织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才能,她其实有机会去团委、工会、组织部、文联等更“高大上”、更有“前途”和“钱途”的地方工作,但她最终还是 回到了校园,回到了一群孩子身边。“我觉得从教育中获得的那种情感体验和幸福感,是从事其他任何职业都不可能得到的。”唐静说,在教育中,人和人的喜欢、 人对人的关爱、人同人的一起成长,都是牵动人内心柔软神经的事情。教育,和理性相关,但更关乎情怀。

热爱教育的人,往往是因为被校园里孩子们天真烂漫的笑脸所吸引。“其实,我是一个并不怎么理性的人,往往会发些小女人的脾气,但是一走入校园, 一看到孩子们,什么坏心情都没了。”唐静说,只要有时间,她早上都会早早地来到学校,站在校门口和每一个进来的孩子微笑打招呼。孩子们也以微笑回应,有的 还会跑到自己面前和自己微笑问好。她觉得这是她一天当中最开心的时候。

不懂生活就不可能真正懂工作、更不可能真正懂教育。“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唐静说,教育不是外在于生活的一种的不食人间烟火的事物,它离 不开生活。对生活没有热情的人,对教育也不可能有持久的热情;对生活没有品味的人,对教育也不能有品味。“唐静是个懂生活的人,对生活始终充满热情。她对 美食、对服饰、对旅游、对自然、对花、对茶、对酒都有自己的品评和理解。”唐静一位“闺密”打趣说,唐静是个有“小资”情调的小女人,她有才情,有文艺 范,是个对生活充满理想主义的人。

多梦:建造一个“慢教育”的校园理想国

“现在是个浮躁的社会,教育也未能幸免。”唐静说,当前的教育大多追求形式上的进步,比如考试成绩、入名校、比赛拿奖等,而忽略了教育过程本身 带给学生的成长体验和快乐。有外在功利的追求,教育就静不下来,也慢不下来,而教育恰恰是静的科学,是慢的艺术。所以,她一直有个梦想,就是做静的教育、 做慢的教育。

2015年初这个机会终于来了,上级领导安排她离开东升小学副校长的位子,去一所农村小学担任校长。“我还清楚地记得,当时我们教育局袁宗文局 长找我谈话。”唐静说,局长告诉她,现在区委区政府非常重视教育,加大投入,努力实施教育均衡。每所农村学校的硬件设施都跟上来了,但是只有教育理念、教 风学风,孩子们享受到的课程资源与师资都跟上来,才能实现真正的均衡。他希望自己用多年在城区工作的经验和执着的教育梦想,为农村教育带来一股清风。

“袁局长也是教师出身,在农村小学教过书任过校长,了解孩子和老师真正需要什么,他是一个真正懂教育的人,我是带着他的期望来到丹洲中心小学的。”唐 静说,虽然当时有些朋友劝她不要去,说离家比较远,每天开车上下班很辛苦,而且一所农村小学,各方面条件都不会太好。但她还是决定要去。特别是当她真正走 进那所乡村中的丹洲乡中心小学时,她就更下定决心了。因为,她被眼前的一切吸引了:宁静的校园、高大的树木、清新的泥土、质朴的孩子,还有校园对面那片充 满生机的菜园。“这不就是我一直梦想的静校园、慢教育吗?”唐静的内心被触动了。

2015年2月,唐静正式成为武陵区丹洲中心小学校长。“到学校后,我一方面对校园文化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加工和完善;另一方面,关注教师专业成长,推行‘活力教研组’评比活动,关注学生发展,开展‘洁静礼’养成教育。”唐静说。

现在的丹洲中心小学校园里,无处不文化味浓浓,无处不生活味浓浓。“崇德尚礼”文化墙蕴含中华传统美德元素,“厚于德”“专于智”“慧于言”“勇于创” “乐于行”是一种无声的浸染与熏陶,“行知楼”“美雅堂”“静雅居”是每栋楼的名字,传递的是一种文化与理念。校园内的“书香四溢”对联长廊、“乡村小 景”农产品博览园等都非常别致。“就连校园内的果皮箱,也是我们唐校长到市里精挑细选的,为的是符合整个校园安静、雅致、富有文化的特征。”学校副校长邓 富振说。

为了给老师充足的时间做教研,开展“活力教研组”活动,学校取消了工作例会,将开会改为各科教研组开展研读“课标”和教材。活动中,大家聚集在一起听 仿名师,上研讨课,相互交流,共同探索如何让学生快乐自主的学习,达成课堂的有效和高效。“现在布置工作、开会都在网上进行,学校还开设了微信公众平台, 每周都有两期发布。不仅发布学校重要活动、大事通知,还推送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家庭教育等内容。”学校办公室主任郭强说,通过网络和微信平台,很多老 师、学生和家长都能参与到学校的各项活动中来了。

对于办学理念和方向,唐静说,核心就是抓三个字,即洁、静、礼。洁,就是洁净,引导孩子们讲究个人卫生、教室卫生和校园卫生,时时注意干净,处处讲究 洁净。同时,广大师生还要注意心灵的洁净,拒绝庸俗和媚俗,要有高尚美好的追求。静,就是安静,在校园内要注意个人行为,不能随时随地吵闹,要分清活动区 和安静区,要知道安静时间和活跃时间。为此,教学楼的楼道还设置了禁跑区,就是为了让孩子们养成能动能静的习惯。礼,就是礼仪、礼貌。引导孩子们正确地待 人接物的方式,见客人打招呼、问好,善良、友善、热情;引导学生养成各种良好的生活中礼仪,如“有序、安静、惜时、止语、干净”的就餐礼仪,待客礼仪,交 往礼仪、观看礼仪、仪式礼仪等等。

唐静语法课(绽放在教育原野间)(3)

孩子们静静地下楼梯

在丹洲中心小学,给记者印象最深的就是孩子们的知礼懂礼。不管走到哪里,遇到孩子们,他们都会大方、礼貌地打招呼问好。这和记忆中那些羞涩、腼 腆、胆小,见人绕着走的农村小孩完全不同。“我们就是要培养孩子们这种与人交流和交往的能力,让他们褪去乡村赋予他们那种天然的拘谨感。”唐静说,小孩子 的可塑性是很强的,他们在潜意识中也懂得什么是真善美的东西。所以,学起来是很快的。不到半年功夫,全校学生的精神面貌就已经有很大改观了。

“慢生活才是健康的生活,慢教育才是健康的教育。”唐静说,在丹洲中心小学,教学是慢下来的,课堂上老师让学生回答问题不能一味催促,也不能急 于把标准答案告诉学生,而要学会等待、学会慢慢地引导。班级管理也不能急躁,遇到问题要学会冷静,让自己的嘴慢下来,不急于批评学生。

另外,学校还坚持“一周一经典”诵读活动。每天早上7点40至50,小播音员就会放广播,带领全校学生诵读古诗词。当记者走进一个班里,真的发 现黑板旁边赫然抄着一首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看字迹应该是出自学生 之手。问起来,一个学生告诉记者,他们每周只学一首,最后老师会检查,因为时间长,所有的同学都会背得滚瓜烂熟。

“其实,教育就像植物的生长一样,静静地、慢慢地、悄无声息地,但成长总在发生。这个过程急不得、躁不得、也赶不得。而慢,静下来欣赏也未尝不 是一种美。”唐静说,自己每天开车下班,当走到沅江的大堤上时,往往会看到长河、落日、晚霞,这美丽的风景岂是匆匆赶路的人可以遇见的。所以,当慢下来 时,一切都变得美好起来。

在教育中,唐静特别强调“教育即生活”的理念,在她的倡导和引领下,学校的很多活动都和农村孩子原本的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比如种菜的劳动课,养 花的艺术课,观察植物的生物课等。“一个有贵族精神追求的人,一定是个对植物、对自然充满爱心和敬畏的人。”唐静说,她就是要从小培养孩子们懂生活、敬自 然、爱植物的高雅志趣,让他们成为快乐幸福的平凡人。对于自己,希望一直就这样安静地、快乐地在一个校园里建造着自己的教育理想国,就像一只绽放的花朵, 开在原野里,自芬芳、自美丽。

唐静语法课(绽放在教育原野间)(4)

丹洲中心小学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的小企鹅半成品

作者:余孟孟 王静 胡杰 来源:湖南教育新闻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