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师型教师研修培训总结(强师之路)

双师型教师研修培训总结(强师之路)(1)

本文共5595字 预计阅读时间14分钟

双师型教师研修培训总结(强师之路)(2)

摘要:重庆市江北区以教师研修为抓手,在持续推进新型教与学模式的变革中,从创生的“五要素课堂”“五要素研修”演变迭代为“五要素范式”,形成了“五方联动的点线面整体推进”的研修机制和“1223”的研修路径,深度改变了区域的教育生态,取得了明显的实践成效。

当前中小学教师研修经过新课程改革的洗礼,逐渐从被应试教育绑架的困局中挣脱出来。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为回归教育初心和人才培养初衷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多年来,教师研修活动持续注重指导教师如何教学,形成了以教为核心的研修导向与思维定式,忽视了对学生如何学习的深入研究与理解,更缺少对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认识。

双师型教师研修培训总结(强师之路)(3)

教师研修是促进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一方面,“互联网 ”时代教师研修模式变革层出不穷,构建了多样化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研修方式;另一方面,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正在深入教师研修的体系建设,参与研修的教师逐渐转变角色,以学习者的身份和视角将教与学的进程有机整合。教师只有先成为合格的学习者、研究者,才有能力担当课堂的组织者、指导者。因此,既要深入理解信息技术赋能教育教学的内在规律,领悟课堂教学模式变革的内涵,又要转变以学员为中心的研修设计理念,实现教与学的双向互动,促进学生学习和教师研修的内在统一。

重庆市江北区基于学习者中心,构筑智能化学习场域,创生了“五要素课堂”,衍生出“五要素研修”和“五要素范式”,在通过教师研修助力“双减”、赋能课堂方面取得了明显的实践成效。

双师型教师研修培训总结(强师之路)(4)

1.教与学模式的变革需要打破学习空间的束缚

学习都是在特定的场域中进行的。教与学模式的变革必须从学习场域的多维与智能开始。江北区变讲台思维为平台思维,打破非正式学习与正式学习的界限,融合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物理空间与网络空间,推进混合式研修与交互式学习,建成了一批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开放、智能、功能复合的学习空间,支撑教与学方式的变革。

其中,重庆十八中的人文科学中心、自然科学中心,徐悲鸿中学的未来艺术中心、未来学习中心,新村小学的未来全科教室、未来极客空间、物联网生态园,鲤鱼池小学的“艺术空间”“智慧空间”“情感空间”与“创造空间”,玉带山小学的未来创新中心、数字音乐空间等,都是在空间变革方面做的比较有代表性的探索,给教学方式的选择提供了更多可能。

江北区作为重庆市智慧教育示范区、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个性学、智慧教、智能管”的区域智能教育生态体系初见雏形,为新型教与学模式的建构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在线学习已经成为教与学模式变革的重要载体。

双师型教师研修培训总结(强师之路)(5)

2.教与学模式的变革需要转变教师研修的方式

教师研修经历了从以专家为中心到以学员为中心的理念转变,强调既要通过专家指导提升教师的教学理念,又要创设问题情境、结合真实的教学过程开展教师研修。这些变化突出了研修活动中教师的主体地位,但仍然不能忽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渗透。教师研修的目标是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学生如何学习、如何学会学习是贯穿教师研修活动的主线。将教师作为研修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与学生的学习过程协调统一,是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研修设计新理念,有助于教师在教学组织者、指导者与研修的参与者、学习者之间持续转换身份中获得良好的互动体验,为教师与学生的平等对话创造前提条件,从而帮助教师对教育教学过程产生更加深刻的认识。

教育者要先受教育。

课程改革要求改变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而教师“教”的方式的改变,需要教师在“学教”的过程中认知体认

。所以,确保教学改革落地的底层逻辑,就是建立教师学习方式与学生学习方式的内在一致性:“学生怎么学,教师就先怎么学!”如果学生需要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那么教师研修也是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如果教学生开展项目式学习,那么教师也采用项目式研修。

江北区融合“五要素课堂”和“五要素研修”,建构了“学习者为中心的五要素范式”。其中的“五要素”是教师教与学一致性的集中体现。研修转型强调教师“像学生一样学习”,从而推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五要素教与学模式落地。

双师型教师研修培训总结(强师之路)(6)

课堂教学是由各个环节、要素、过程、方法等有机结合而成的复合型结构体系,其中课堂要素类似于人体的骨骼系统,为课堂整体的有力支撑。课堂中各类要素是多元的,各自发挥不同的作用,协同影响课堂教学。

优化课堂要素的组合方式,协调发挥各类要素的效能,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研究课题

双师型教师研修培训总结(强师之路)(7)

1.五要素课堂——探索教与学的关键要素

2015年,江北区在中小学课程改革合格课建设中,首次提出新授课课堂教学“五要素”:①有明确的可以检测的学习目标;②有不少于20分钟的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时间;③有科学的学习策略指导;④有不少于5分钟的教学反馈;⑤有民主平等、积极互赖的师生关系。

在持续、深入实践的基础上,2020年课堂教学“五要素”演变为“五要素课堂”教学模式:一是取消硬性的时间要求以适应教学的灵活性。二是先后以专题形式研究了学习活动中“自主、合作、探究”的相互关系及发生条件,学习反馈与学习目标的契合度和科学性,学习策略、技术手段以及思维发展的关系等。三是把上述第三个要素修改为“有线上线下融合的学习环境支持”,以更好地体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保障学习真实性、开放度及高品质。

2.五要素研修——实现教与学的双向交互

在“五要素课堂”的演变过程中,“学生怎么学,教师就怎么学”成为区域教与学变革的基本共识,从而提出要用“五要素研修”转型,确保“五要素课堂”建设的落地落实。教师在培训和教研活动中也是学习者,“五要素研修”就是凸显教师中心的立场,强调教师在研修活动中的自主、合作与探究。

五要素研修从1.0的“卷入体验、协同研修”、2.0的“技术融入、基于数据”,到3.0的“融合式研修”、4.0的“项目式研修”,经过4次迭代升级,形成了基于项目式学习的“线上自主选学 线下具身学习”的混合式研修模式(见图1)。

双师型教师研修培训总结(强师之路)(8)

图1 混合式研修模式示意图

3.五要素范式——破解教与学的模式创新

2020年,五要素教与学模式成功申报教育部重点课题和重庆市教育规划重点课题。江北区深入研究“五要素课堂”与“五要素研修”的关联、差异和实践,梳理了三个基本观点(见图2):

双师型教师研修培训总结(强师之路)(9)

图2 学习者中心五要素示意图

一是学习者中心是共同特征。“五要素课堂”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五要素研修”的基本理念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和学生都是学习者。所以,“以学习者为中心”是“五要素研修”与“五要素课堂”的外部实践特征和内在价值追求。

二是整体构建“五要素范式”。“五要素”在学生学习和教师研修时具有共同的理念、目标,是学习共同体共同遵守的信念、价值和学习技术的总和,具有“范式”的基本内涵,可以把“五要素课堂”和“五要素研修”聚合为“五要素范式”,其最终目标是通过“以教师为中心”的研修,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

三是“五要素”在不同的场域中具有个性特征。这种场域和个性源于年龄特征、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的差异。所以,实施“五要素课堂”和“五要素研修”时,需要深切关注学习对象的差异性、针对性和适切性。

双师型教师研修培训总结(强师之路)(10)

为推进基于学习者中心的五要素教与学模式变革实践,以教师研修转型撬动区域深化课程改革,江北区全域统筹,全员行动,形成了五方联动的点线面整体推进机制。

其中,

学习者居于中心地位,是一切学习活动的关键主体,通过行政推动、研修带动、技术推动、校本行动,共同创建融合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学习场域。

在研训一体化的基础上,整合教研、培训、技术力量,成立江北区未来教育研修中心,负责五要素教与学模式的行动研究。一方面,遴选领航学校,从“点”上整校推进五要素课堂的落地;另一方面,重点打造学科中心组,从学科这条“线”上引领五要素研修的转型。实验学校与学科中心组协同发力,从而有效推动区域教育生态“面”上的整体提升。

双师型教师研修培训总结(强师之路)(11)

双师型教师研修培训总结(强师之路)(12)

经过多轮的实践探索,江北区在教师研修五要素范式的推进过程中形成了“1223”的实践路径,

即促进“一个核心”落实,强化“两个主体”建设,提升“两类资源”品质,优化“三类活动”实施

,整体推进教师研修五要素范式的区域实践。

1.明确“一个核心”

信息技术融入学科教学乃至基础教育体系的全域、全程、全要素,是信息化社会的基本特征和发展常态。这是教育全球化、信息化、现代化大势所趋和大势所需的时代洪流,任何改革都离不开信息化、智能化这种无处不在的空气。在实验工作的具体行动中,

让所有学校、全体教师明确、认同、适应并投入信息化教学的进程之中,是做好实验工作的前提和核心

,必须通过“实验有宣讲,实验有行动,行动有督评,行动有效果”的实践,使师生有变化、教学有成效,并推动实验工作不断深化。

2.打造“两个主体”

(1)提高学科中心组发展力

进一步加强已组建的区域中小学学科中心组的队伍建设和能力建设,科学规划学科中心组的项目研究,提高学科中心组的资源成果生产力,让学科中心组成为实验区建设的智囊团和主力军。

(2)增强学科教研组生长力

学科中心组只是区域教师队伍的一部分,实验工作是全体教师的共同事业,必须全员卷入。这些教师由各校的每个学科教研组组成。自新一轮课改以来,学科教研组建设时冷时热、时快时慢,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目前实验工作需在区域教育行政的统筹部署下,开展“优秀教研组”建设,把融合信息技术的学科教学资源作为教研组建设的基本内容和抓手,助推学科教研组提高生产力。

3.建设“两类资源”

(1)学科教学资源

学科教学资源主要包括教材解读与教学设计、课例实践与课例解析、作业设计与优化更新、试题命制与多元分析、学习力课程与学科学习资源等五种。其中,学习力课程与学科学习资源,既包括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学习互惠力和基本的学习能力等基础学习力,也包括把基础学习力应用到学科学习中,培育并发展起来的具有学科特性的学科学习力;该类课程及资源目前已在小学具备雏形,正在向初中拓展。

(2)教师研修资源

教师研修资源主要有三种:研修(学科教研、全员培训)专题序列资源、教研微课资源、校本研修资源。其中,教研微课资源不同于教学微课资源,是教学研究关键问题与策略方法的微课。

4.优化“三类活动”

(1)提升精品教研品质

中小学课堂的信息化教学需要中小学教师在教研活动中学习。开展信息化教研,提升江北区已经探索多年的精品教研活动品质,把精品教研做成信息化教研,给广大教师以信息化教学的范式与策略,是做好实验工作的基础。高品质的信息化精品教研,需要学科中心组和全体学科教师的全员卷入、智慧众筹。教研员是打造信息化精品教研的领导核心。

(2)推进专项督评活动

一是建立由区教育行政领导、校级领导和骨干教师、科研院所和高校专家组成的“江北区中小学学科教研组建设督导团”,以资源建设为对象,对资源建设的组织实施、类型类别、内容品质进行督导评估。二是制订“融合信息技术的学科教学与教师研修资源评估标准”,由“江北区融合信息技术的学科教学与教师研修资源建设专家委员会”进行线上匿名评估和使用效应的现场调研。

(3)开展成果展评活动

以成果发布、成果展示、学术论坛等多种方式,展评实验区的各项成果,用成果展评促进资源建设。成果展评可现场组织,可参加教育部课程创新评选等全国性评选活动;可以学科、学校为单位组织,也可由区级统一组织,通过重庆市市级教研活动的平台呈现。

双师型教师研修培训总结(强师之路)(13)

1.催生了课程建设的群体自觉

研修转型确保了课堂变革的实效性,教师从讲授者变成学习的设计师与促进者;教师从知识能力取向的教学意识,上升为素养立意的课程意识。江北区2021年入选教育部“基础教育精品课”16节,名列重庆市第一;入选重庆市“基础教育精品课”53节,名列重庆市第一。研发原创的本土课程3门——

小学生学习力课程:基于学习动力、学习能力、学习毅力与学习互惠力的基本框架,由江北区一线教师开发实施的全人取向课程,帮助学生在“学会学习”的同时,培养好习惯,涵养报国志,增强行动力与创造力。

教育即表演——教育戏剧实践:通过角色扮演与沉浸式学习,实现学科教师的自我觉察与反思,深度认识教育与表演的深度关联,认识到教学需要刻意练习。

身体即剧场——具身学习实践:实现用角色打开自己,让身体回归学习,通过正念、冥想、瑜伽等途径,让教师看到课堂教学的多种可能性。

双师型教师研修培训总结(强师之路)(14)

2.引发了课题研究的集群效应

经过多年的教学改革,江北区教师的研究意识得到极大强化,研究能力得到明显提升。仅2021年一年,江北区获批教育部重点课题和规划课题4项,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重点课题13项、规划课题26项,在重庆市各个区县中名列前茅。

3.撬动了教学成果的厚积薄发

主编、参编著作13部,主编、参编教材、教师教学用书18本。优质课比赛获得全国特等奖4人、一等奖6人;重庆市一等奖27人。入选2021年教育部基础教育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示范案例1个,教育部国培项目典型案例和实践案例2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精品课例19个。获2021年重庆市政府表彰优秀教学成果奖10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

江北区基于五要素范式的教师研修区域实践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逐步形成了区域研修的特色和专业指导,但在诠释各个要素之间的作用关系、教师研修的体系化、模块化设计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深入和细化。

本文来源于《中国教师》杂志2022年第7期。

作者单位|重庆市江北区教师进修学院

图片来源|图虫网

微信编辑|leaxyi

双师型教师研修培训总结(强师之路)(15)

双师型教师研修培训总结(强师之路)(16)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师范大学

出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

编辑:《中国教师》编辑部

投稿邮箱:bsdzgjsbjb@126.com

邮件主题:姓名 作者单位 投稿栏目 稿件题目

国内统一刊号:CN 11-4801/Z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2-2051

▌合作数据库

双师型教师研修培训总结(强师之路)(17)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