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十三经指的是什么(儒家十三经分别都讲了些哪些内容)

十三经最早是由儒家提出来的,原本出自周代的《六经》,分别是:《诗》《书》《礼》《易》《乐》《春秋》,但是这些败家玩意传着传着把《乐》给传丢了,于是到了汉代就成了五经了。唐代科举考试选定教材,把《春秋》分为“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把《礼》分为“三礼”:《周礼》《仪礼》《礼记》;再加上《诗》《书》《易》并称“九经”,五代十国时后蜀国主孟昶刻“十一经”,又将《孟子》和《论语》录入其中,于是便成了“十一经”。南宋时又补入《尔雅》《孝经》,儒学入门的十三经正式形成。那么这些书分别都讲了些什么?

儒家十三经指的是什么(儒家十三经分别都讲了些哪些内容)(1)

《易》

早期是一部卜筮之书,经过儒家改造之后成为阐述天地宇宙人生道理的经典。相传是伏羲首创八卦,周文王演为六十四卦并作爻,孔子对卦、爻进行了系统的注释和解说,所谓的“人更三圣”。《易》认为万事万物均由阴阳两个方面组成,相互促进,相互制约。这一点与唯物主义讲的“矛盾、统一”相吻合,不同的是易学继承了西周的天命观,认为凡事均有定数,尽人事后仍得听天命。后世学问进一步发展,形成分为“两派六宗”。两派,就是象数学派和义理学派;六宗,一为占卜宗,二为禨祥宗,三为造化宗,四为老庄宗,五为儒理宗,六为史事宗。 六宗实际上可归属于两派,占卜、禨祥、造化三宗归属于象数派,老庄、儒理、史事三宗归属于义理派。

《书》

我国最早的历史文献汇编,其中收集整理了虞、夏、商、周四代的部分诰言、誓言、大事记等。诰言主要是行政号召,誓言主要讲了一些上古的军事,大事记多以对话形式体现,偏重记言,故事叙述较少,是上古政治面貌、历史变迁的体现。

儒家十三经指的是什么(儒家十三经分别都讲了些哪些内容)(2)

《诗》

我国最早的诗集。收入十五个诸侯国的音乐歌词,编入“国风“,周王朝统治区域的音乐编入“雅”,宗庙祭祀礼乐颂诗编入“颂”,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东西两周的政治面貌和历史事迹。当时流行“不读诗,无以言”的说法,《诗》即有高度的写实特征,又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周礼》

该书成书于汉代,是后人对西周政治体制的回顾。全书分为天、地、春、夏、秋、冬六个部分,也称“六官”。比较系统全面的勾勒出周天子治下的官制、天制、兵制、刑法、祭祀以及工农业生产情况。孔子说:“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说的是周代的制度继承借鉴于夏、商两代,已经很完善了,我遵从周代的制度,作为儒生势必要对孔子推崇的周制了解一番。

《仪礼》

该书系统讲述了古代礼节仪式方面的内容,具有项目的等级色彩和封建意识。历来被封建主大为推崇,主要讲述了冠、婚、燕、聘、丧、祭等活动的相关礼仪规定。

儒家十三经指的是什么(儒家十三经分别都讲了些哪些内容)(3)

《礼记》

该书叙述了“礼”的形成和制度变迁,既有对“礼义”方面的阐述,又有史实方面的论证。是礼仪制度规定的理论基础,充分表达了封建主对封建等级的重视和维护手段。

《春秋左传》

左丘明为《春秋》作的传记,《春秋》是我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除了记述史实之外,还增加了儒家的价值观评判,所谓春秋笔法:“一字之褒,荣于华衮;一字之是贬,严于斧钺”,《左传》侧重叙事,释义为辅。

儒家十三经指的是什么(儒家十三经分别都讲了些哪些内容)(4)

《春秋公羊传》

公羊高为《春秋》作的传记,以阐述义理为主,叙事为辅,具有哲学著作的特点,文辞纠缠,为历史爱好者所不喜。

《春秋榖梁传》

榖梁赤为《春秋》作的传记,与《公羊传》一样,侧重义理。

《论语》

该书记录了孔子与门人弟子以及当时名士的言论,讨论内容涉及方方面面,大致可总结为政治、伦理、教育、哲学几个方面,集中体现了前辈儒家(原儒)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政治诉求等。是研究孔子、早期儒家的宝贵材料。其中不少格言警句对后世影响巨大。

儒家十三经指的是什么(儒家十三经分别都讲了些哪些内容)(5)

《孟子》

该书记录的是孟子及其弟子的相关事迹和主要思想,汉唐盛世并没有人太重视这本书,从宋代开始《孟子》的地位才逐渐提高,先被列入十三经,又为朱熹引入四书五经。宋明之后才与孔子并称,为孔孟之道。在战国为荀子所痛斥,说子思孟子扭曲周公、孔子言论为大儒所不齿。《孟子》文笔犀利,气势磅礴,善辞好辩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对儒家后世的心性之学影响很大。

儒家十三经指的是什么(儒家十三经分别都讲了些哪些内容)(6)

《孝经》

传说是曾子所作,但考证后世托名的可能性较大,是一部儒家伦理学著作。体现了天尊地卑、男尊女卑、君尊臣卑的基本价值观。是父权社会的基本伦理之一,分章讲述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人的“孝”体现在哪里,两千年来,在“做人先做事”的基本哲学理论之下,孝被推崇为做人第一根本。上至王侯将相,下至庶民百姓,均以《孝经》为基础道德的典范。

《尔雅》

准确的来说,这不少经书,而是一本字典。因为经书传的太久了,唐人看汉传经典已经是佶屈聱牙,宋人就更难读懂了,所以后世发展出《传》是专门讲《经》的,还有注释、疏义等形式来帮助后人传习经典,于是《尔雅》这部成书于秦汉之际的字典便被推崇为经典。该书分为十九章,分别从“释诂”、“释言”、“释训”、“释亲”、“释宫”、“释器”、“释乐(yuè)”、“释天”、“释地”、“释丘”、“释山”、“释水”、“释草”、“释木”、“释虫”、“释鱼”、“释鸟”、“释兽”、“释畜(chù)”十九个方面解释了相关文字。“尔”是“近”的意思,“雅”是“正”的意思。相当于早期的汉语解释规范书。查阅《尔雅》,对于阅读理解如上十二本经典很有帮助。

国学经典《大学》讲了些什么?

国学经典《中庸》讲了些什么?

​胡适:《大学》与《中庸》的哲学讲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